教师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策略

时间:2022-08-23 07:06:38

教师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策略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由于其教育能力低下而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城乡中小学的2000多名教师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由杭州市教育工会、杭州市教育研究所联合主持了一项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杭州市有1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9%,初中教师15.6%,高中教师13.4%。

二、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工作及心理压力大

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还要扮演学生“心理垃圾桶”的角色;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2.自我心理素质欠佳

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不够。据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思想。他们在长期的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的教学过程中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3.职业倦怠引起的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问题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突出,尤其是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在业务上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且已经能独挡一面。但他们在工作中,经历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的状态,他们连续的、紧张的、持久的处于一种压力下而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产生诸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的不正常心理。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回报,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教师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策略

1.发展兴趣爱好

教师要善于挤时间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了强健的体魄,一些烦恼相应的也就会减少。另外,像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刻意发展,一来能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二来还能陶冶情操。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学会寻找快乐,自我调节,从而缓解不良情绪。

2.改善人际关系

事实证明,在一些活动中能有效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能宣泄不良情绪,又能掌握交往技巧,还能增强自信。

3.提升专业素质

积极学习,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一项措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就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视野,才能增强抵抗不良情绪的能力

4.悦纳教师职业

虽然教师这一职业有各种各样压力困难,但是这一职业毕竟是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吃苦的准备,也要有吃苦的精神,自己主动降低对职业的期望值,悦纳教师职业。

5.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学校,应尽量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给予合理的期望和信任,提高教师生活待遇,领导予以人文关怀全面关心支持教师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气愤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可能“造就”一大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