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

时间:2022-08-23 06:55:0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

【摘要】 所谓教学评价,即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估量与评判. 其有效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意义深远,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作用,推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所以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我们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优化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升华评价语言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是展现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的最佳平台,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对于能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创新意识有着举足重轻的重要影响. 多年来,本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现谈谈平时的感悟与心得,与大家一起探究.

一、优化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我们既要关注其“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达成情况,更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课堂取得效果. 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发展智能”“陶冶情操”,我们都应本着激励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力图让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以“整式的加减”教学为例,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理解,是否能够正确地合并同类项,更需要关注学生是否经历了由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出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关注学生从中所升华的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几个方面的数学能力. 这些“知识掌握”层面的评价我们可以由以下几道题进行考查.

1. 先化简,后求值:

(1)(5x - 3y - 2xy) - (6x + 5y - 2xy),其中x = -5,y = -1.

(2)若|a - 2| + (b + 3)2 = 0,求3a2b - [2ab2 - 2(ab - 1.5a2b) + ab] + 3ab2的值;

2. 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4 - 4x3y - x2y2) - 2(x4 - 2x3y - y3) + x2y2的值,其中x = 0.25,y = -1. 甲同学把“x = 0.25”错抄成“x = -0.25”,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为什么?

3. 十一黄金周期间,某风景区在7天中来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

(1)若9月30日旅游的人数记为a万人,请用a的代数式表示10月2日来旅游的人数.

(2)请判断七天内来旅游的人数最多的是哪一天,最少的是哪一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3)若统计来旅游的人数最多的一天是3万人,问:9月30日来旅游的人数有多少人?

上面三道题,不但有效地评价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合并同类项的课堂重点与难点,更评价了学生是否获得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此外,对激发学生了解旅游常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迎难而上的品质都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知识脉络与框架更加缜密、严谨,升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评价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评价,一般以课后作业、单元测试、阶段检测为主要形式,内容局限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形式较为单调,以教师的一己之见,抑或具体的分数为标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削弱了教学课堂的数学魅力. 新课程背景下,随着课堂评价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创新评价形式,凸显学生在课堂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彰显课堂评价教学环节的意义与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渗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一)学生自评

组织学生自评活动时,笔者主要设计了关于学习内容、交流效果、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鞭策自己,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等式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自评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问题:

1. 你独立思考了吗?( ) A. 独立思考了 B. 没有

2. 当老师问道: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你想出了几个?( ) A. 2个 B. 3个 C. 5个

3. 关于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 = a”课堂讨论中,你是否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A. 是的 B. 没有

4. 关于“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x - 5 = 22吗?”小组交流中,你愿意和小组成员一起探究吗?( )

A. 愿意 B. 不愿意

5. 对于本节课例题的解题思路,你理解了吗?( )

A. 完全理解 B. 不完全理解 C. 不理解

6. 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怎样?( )

A. 非常好 B. 比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二)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让小组评价某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坚持有效的小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他人、关注他人、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创造精神、学习能力. 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课时的小组评价为例,我设计了下面的一张表格:

三、升华评价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不但优化了师生间的关系,更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突破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注意到了激励性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夸张的赞美,过分的肯定,甚至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在这里,笔者无意否定老师们的这种做法,只是觉得,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评价语言应当在赏识、激励的基础上更准确、精练、客观一些.

譬如,笔者在讲授“垂直于弦的直径”时,遇到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如图,OA是半径,以OA为直径的C与O的弦AB相交于点D,求证:D是AB的中点.

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有一名学生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解题方法:

连接OD, AO是C的直径,

ODAB, AD = BD.

这时,我竖起了大拇指,评价这名学生:“学以致用,快速简便,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垂径定理,你真的很棒!”

接着,又有一名学生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方法:

连接OD,OB, OA是C的直径, ODAB,又 OA = OB, AD = BD.

我伴以惊讶的表情,说:“能将圆的知识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联系起来,思维够广阔,我看好你哟!”

还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说出了自己的解法:

连接CD,OB, AC = CD,AO = BO, ∠ADC = ∠A = ∠B, CD∥OB,又 AC = OC, AD = BD.

我情不自禁地为这名学生鼓起来掌,说:“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解题的思路非常独特,为你鼓掌. ”

课后,笔者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评价语言,觉得自己能够运用体态语言,结合激励性话语给学生以鼓励,激发他们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还及时指出了他们的思维优势,这些都很好. 但我没有能够指出这几种解法的优劣,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最简便的解法,稍显遗憾.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教材知识的结论,更要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素养. 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课堂评价活动还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通过数学教师浅谈反思意识的重要性 下一篇:构建互动数学课堂,促进交流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