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言研究十年

时间:2022-08-23 05:17:46

新媒体语言研究十年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新媒体是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形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目前来说,新媒体是以网络、手机、移动电视和交互性电视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

一、引言

以“新媒体语言”冠名的研究成果,我们仅检索到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ovich) 的《新媒体语言》(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2002)和马忠君的《新媒体语言——谈网络平台上多种媒介语言的共生与融合》(2008)。因为查不到《新媒体语言》这部书的相关信息,所以无从了解列夫·曼诺维奇是如何研究新媒体语言的。马文虽冠以“新媒体语言”,但实际上,这是一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新媒体的论文,似不能算是新媒体语言的研究成果。

从文献来看,目前对移动电视①语言、交互性电视②语言的研究仍为空白。也就是说,目前对新媒体语言的研究仅限于网络语言、手机语言这两个方面。因此,尽管本文以“新媒体语言研究”为题目,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以CNKI③和超星读秀上2001至2011年④十年间的网络语言研究、手机语言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回顾这十年来网络语言研究、手机语言研究的历程。

二、网络语言研究十年

在2001年至2011年这十年间,网络语言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特征、影响和规范化上。网络语言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样化、重视微观层面研究的特点。

1.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从2001年至2011年,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共计1149篇、专著7部。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网络语言的论文不断增多,而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则相对较少,仅有7部。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某些专著中,比如王天德、吴吟的《网络文化探究》(2005)、万红的《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2007)等。

除了研究网络语言的论著外,这十年中还出现了2部网络语言词典,即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001)和网友编辑的《金山鸟语通》(2003)。但是,这两部词典所收录的网络词语早已过时。可见,网络语言词典的编纂远远落在了飞速发展的网络语言的后面。

2.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1)关于网络语言特征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形象性、幽默性和欠规范性等特征。此外,于根元(2001)、王冠中(2003)、王献福(2008)、苏全彩(2010)等学者还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广泛运用外来词语的特点;林纲(2002)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多样性、模糊性;吴昊闻(2002)、郑远汉(2005)、李秉震(2009)等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即时反馈性;李莉(2005)、郑远汉(2005)、韩志刚(2009)等认为网络语言具有视觉表情性。

同时,还有学者从语体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比如于根元(2001)、孙鲁痕(2007)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口语体的特点,韩庆玲(2004)、邓胜芳(2006)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口语与书面语交融的特点,李军和刘峰(2005)、沙振坤(2009)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

(2)关于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影响的研究

在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中,涉及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影响的论文共161篇,约占论文总数的14.01%。在这161篇论文中,学者们主要讨论了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媒体语言、文学语言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3)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研究

学者们从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原则以及规范化的方法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展开了讨论。

对于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的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对网络语言要包容理解、积极引导,绝大多数学者都持这种态度,比如金志茹的《试论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2007)、苏馨的《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2008);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全民接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比如陈榴的《网络语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2002)、陈光明的《对网络语言中“新兴音译”的后现代解读——兼谈网络语言的规范》(2007)。

对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原则,于根元(2001)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应以交际值(即交际到位的程度)作为唯一标准;张立平(2003)指出要以词语的交际效能、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约定俗成等原则来规范网络语言;杨绪明(2009)主张采取逐渐规范、分层规范以及自发规范与自觉规范相结合等原则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关于规范网络语言的方法,多数研究者认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来加强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自律观念。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也要起到示范作用。

3. 网络语言研究的特点

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多维度的网络语言研究;第二,注重微观层面的网络语言研究。

(1)多维度的网络语言研究

在网络语言研究初期,人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表现形式及影响上。2005年后,学者们引进了国外语言学理论,把网络语言的研究引向了深入,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体、认知、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详见表2。

从表2来看,网络语言各方面的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语用和词汇方面的研究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而语音、语法和语体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2)注重微观层面的网络语言研究

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网络语言微观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对网络流行语的持续关注,使之成为网络语言微观层面研究的一个热点,比如李静莹的《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晒+X”族新词探微》(2008),代青霞的《网络语言中的新类后缀“控”》(2010),赵雪的《网络传播语境下“被”字的前缀化》(2011)等等。

上一篇:“象”范畴的渗透与跨越 下一篇:中国如何走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