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的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3 05:11:40

政府采购的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增加,采购中的问题也暴露的越来越多,加大对政府采购的监管迫在眉睫,学术界从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法学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监督理论体系,而从会计学角度出发的论著相对较少。本文整个监督过程按时间顺序分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理顺每一阶段会计工作的工作原理、工作任务和目前会计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会计在整个监管中的连贯性。为政府采购监管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政府采购;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4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01-0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采购开端于1996年,在上海进行试点之后就在全国推广,采购规模从1998年的31亿元大幅攀升,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由2005年的29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22亿元,年均增长23.5%;“十一五”时期累计节约财政资金4000多亿元,2011年突破万亿大关,可以说政府采购对于经济调节,公共资金的合理支配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增加,采购中的问题也暴露的越来越多,加大对政府采购的监管迫在眉睫。学术界从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法学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监督理论体系,而从会计学角度出发的论著相对较少。本文整个监督过程按时间顺序分成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理顺每一阶段会计工作的工作原理、工作任务和目前会计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会计在整个监管中的连贯性。为政府采购监管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对于政府采购,会计监督作为最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法律监督它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在不伤害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监督。相比社会舆论监督,它又更加专业,对违规行为警示作用更大。狭义的会计监督更多的是强调事后的审计,对事前、事中的监督易出现忽视或者重视不够的现象。学界在政府采购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把预算管理和会计监督作为两种并行的方法对政府采购进行管理。同时对于会计监督的认识上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存在。本文认为,会计监督是贯穿政府采购整个过程的。从预算开始之前就应该重视会计工作,对政府现有资产做好盘点、清算,防止一方面物资陈积,另一方面又重复购买,同时又要运用管理会计对采购项目的效益、成本进行科学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当物资采购开始后会计部门需要配合有关部门从物资采购的运输、验收、入库,服务采购的确认计价,工程采购的核算入账,直到最后确认支付结算完成采购工作。严格的说到,至此会计工作还没有完成,还要收集采购资料,归类建档,以备日后决算、审计以及来年预算需要。此时会计工作在事前、事中环节已经完成,此后才是传统意义上政府采购工作中最重要的会计监督工作――审计。

一、预算监督(事前监督)

预算会计是对预算会计主体行为进行财务记录、核算、反映、控制、监督、报告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就像定义中提到的,预算会计不是单纯对公共部门行为的反映,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对其控制和监督。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由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预算会计体系建立比较早,计划经济时期就已经很成熟,最近这些年来虽然经过了重大改革,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得以改善。当时的政府资金管理核心任务就是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因此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总的来说,预算制度的完善没有跟得上经济发展水平。

合理的预算制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政府采购中的很多问题。有效的预算监督制度需要发挥预算监督体系不同层次的作用。单纯的会计监督是没有用的,首先,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立法。我国的人大代表非直选产生,人民不得随时罢免代表,监督权落不到实处,代表意识不强,往往政府花钱却不能为人民带来好处。其次,改革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的监督机制,在强调人大和审计部门监督的同时,财政部门也要做好监督工作。最后,要强化舆论监督,加强公众主人翁意识。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由于没有来自于公众的压力,难免会使一些采购工作人员大肆挥霍、谋取私利,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激发公民参与政府预算决算的热情。当然,还有就是人的因素,提高预算人员素质也很重要,政府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对工作的科学性,效率性帮助至关重要。

二、资金拨付管理、决算阶段监督(事中监督)

(一)资金拨付管理

资金拨付阶段事实上是有很多环节是需要会计工作的。会计部门应该配合采购部门做好物资的运输以及入库验收,根据物资不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仓库物资统计方法。根据物资、服务、工程不同的采购项目选择不同的验收方法,把好物资从卖方到买方的最后一道关。不论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当确认付款时要核对对方账户信息,规范支付结算程序、加强支付结算管理,妥善、及时结清账款。要不断完善、大力建设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透明程度,避免出现支出部门挪用、贪污现象的发生。

(二)政府决算

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报告,其意义在于如实反映一年预算执行的客观结果,找出去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来年预算提供依据。在这里本文将决算看作是一种事中监督,是从三种主要的会计监督环节来说的。政府决算主要从收入方面、支出方面、结余方面、资金运用方面、数字关系方面等来对预算进行监督。

三、审计监督(事后监督)

审计监督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例如在采购的伊始,就出现了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采购审计主要对采购活动的程序以及政策进行审查,而管理审计主要对供应商的相关资料,采购工作进度等进行审计,这是广义的审计监督。在这里,为了更好地按照流程对监督环节进行梳理,我们使用狭义的审计监督的定义,即单位会计人员在审计核算过程中依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和财政政策,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分析、控制、检查,通常它是对事后的一种检查。

审计是政府采购监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专业监督的再监督。广义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目前审计更多的是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于采购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审查存在缺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天价采购”在审计角度存在漏洞,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强调审计的重要性。首先,审计机关要严格履行职责,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在这过程中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对工作推诿或拒绝审计,同时,审计人员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合作,减少重复监督,提高审计效率。其次,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政府审计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再次,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同时因为政府采购的涉及面有比较广,这就又要求审计人员又要有相关的行业知识,讲政策,懂法律,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

建立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会计监督体系,逐步提高会计监督的实效性,能有效提高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杜绝采购领域的贪污、腐败行为。本文按时间顺序将政府采购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说明了会计工作在不同阶段的运行机制。当前,很多监督措施都在施行,但由于没有把会计监督看成一个连贯的、自始至终的监督体系,导致监督工作事倍功半。本文的意义在于强调会计监督连贯性,要全面的看待政府采购中的会计监督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大胜.中国政府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 方瑞华.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和会计监督[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 高、刘士奇.政府采购中的会计监督[J].沈阳:辽宁财税,2003,(03).

[4] 李秀丽.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5] 楼继伟.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2).

[6] 宛燕如、徐志红.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03).

[7] 王宗玉.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与发展[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3).

[8] 郑建新.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6).

[9] 周顺明.我国政府采购新政策及改革走向[N].中国财经报,2009,(03).

[10] 邹昊.政府采购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9).

上一篇:英雄的背影 下一篇:指导小学生积累语言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