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23 05:02:44

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策略初探

【摘 要】随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重整与拓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材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载体,但教学情景却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修正、开发和创造教材。课堂上除了教授教材提供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教师个人以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教材的整合问题,以更好地执教新课标教材。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材整合 策略

整合英语教材不但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而且能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同时也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炼教材精华和升华教学精髓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发展多元智力和个人能力的支撑点,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高度的综合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教材的整合上,而不能按部就班地简单依照章节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闪光的思维火花来源于创新,新课标中英语教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要让英语课堂为学生思想的驰骋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优化组合新课标教材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一、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为了使教材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能力需要以及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更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1.模块或单元之间进行调整,调整各模块或单元的顺序。例如,对单元与单元、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英语教材中某个模块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关,可以将这个单元提前教学。2.单元内部之间的调整。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顺序就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重组可以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遵循这一顺序的学习活动能够省时省效。利用这一方法进行单元内容重组时,既要考虑语言承载的文化难度,又要考虑语言难度。例如初二英语上册Module3 Journey to space, 话题与太空旅游有关,难度较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相对陌生。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中心,简化难点,应将教材中的Activity3作为教学的重心,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内容以后,自然进入活动5,并对活动5内容稍微进行调整:将呈现的题目变为:(According toActivity3,5and 6)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box.Say something about astronauts、scientists、yourself or other people.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到3,5,6这几部分中去搜集信息,组织语言,体会其深刻含义,练习表述。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当前,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非常有限,重“精”轻“泛”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的充和延伸是教师必须要做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单词,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词汇量逐渐扩大,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适时增加相关的写作和阅读训练也非常必要,也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讨论等。例如,初三英语上册Module 3 Sporting life, 话题是谈论体育明星和体育比赛, 语法是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学生通过操练,在掌握语言结构的同时,既能感悟语言功能,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又能了解相关的体育明星和体育比赛的信息。教师可以继续开发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完成情感和知识目标,为了扩大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到网上搜索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明星的简历及他们的照片、有关奥运的语篇是不错的办法。

三、通过整合学科间的课程,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它承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事物联系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在英语的任务型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其他学科与英语学科相联系的综合的横向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真实的问题情景,也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使学生置身于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一个或多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所需要的知识。

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的过程,是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结晶,有效地融合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老师智慧。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与教材的普遍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满足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格桑.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J].软件导刊,2005(09).

[2]陈桂生.略论教育研究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6(07).

上一篇: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