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8-23 03:42:49

改革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内容之一,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好文章,这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甚至对学生的终身都有重要影响。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过去重视读写训练,轻视听说训练的倾向,把听说训练提高到与读写并重的地位。教材中的“听话、说话”是练习听说的最好内容,课堂问答是练听说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说话训练,从练说一句话到两、三句话,再到一段话,都要求学生通顺连贯的说清楚。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练习说话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说实话真话,说文明礼貌话,不断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口”。对语言表达能力好、有进步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作文兴趣,把学生作文兴趣诱导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把感性表面的东西经过思维整理加工,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因为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是学生作文的起点,是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源泉,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事物内在联系。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一是要重视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每次观察前都要有意识地去诱导、鼓励,暗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激发学生用自己笔表达自己心声的作文热情。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目的、要求,明确观察的对象和范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如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前,教师就要布置观察作业,提出要求:首先要选好观察对象和不同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变化。其次要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摄取一两个精彩镜头,在两队的相持阶段,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双方运动员的脸色、神情、动作,当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束时双方运动员又是怎样的表情,他们语言、动作、场上景象又如何。下来以后让学生写一篇《记一次拔河比赛》的命题作文,这样学生所写的作文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题基本上是范围题,让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凭各自爱好特长与平时积累的素材,自选角度,自由立意,自命题目。这样既不失教材训练之原本,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个性、开展积极思维的广阔天地。但是,自由立意,自我设题不等于无主题的自由放任。许多学生对这类自由命题的作文训练,在作文时对文章的主题不够明确,不知表现什么主题,或以空洞的口号来表现主题,给人以生编硬套、空、假的感觉,要克服这些弊病,就要引导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貌”。如表现热爱祖国,可以从爱家乡、爱学校方面来突出,要从实际出发以小见大来突出文章主题。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兴趣是先导,观察是基础,思维是动力,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是作文的重心所在。当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掌握第一手材料后,教师就应及时的按教材单元训练写作要求,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按教材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概括内容,确定文章结构。如写人,就要先抓人物肖像,再联系具体言行,分层次表达人物的品格和思想感情。另外,还要教给学生编拟提纲、组织材料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动物、花卉后,就让学生自己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把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由于学生直观地掌握了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编写提纲时就会得心应手,安排重心时就会详略得当,在思维方法上就会灵活多样。

五、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

指导学生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手段之一,应遵循“逐步提高"的原则,首先教师示范评改,选择典型作文片段或全文印发,使学生懂得修改文章的步骤和要求;然后讨论交流典型作文哪里需要改,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改,老师再分别对各个同学改的情况提出看法。这样做,学生就会对作文中出现的毛病记忆深刻,不会重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抓起,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以掌握写作方法。

(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小学)

上一篇:怎样读史来明智 下一篇:让语文课绽放出美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