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危机预防

时间:2022-08-23 02:23:1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危机预防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0年底,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有25.64万家,比2009年翻了一番。其中,农业大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占总数的2/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其中,据统计,到2010年止,全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超过了2100万户,是我国全部农民人数的8.2%,也比2009年有了较大增长。

从经营服务的范围来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慢慢从最初的只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扩大到同时为社员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等各方面的服务,从单一的生产合作慢慢向供、产、销一体化合作过渡。但是,我国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及时和准确的信息都很难系统地获取。除了外部风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风险更显突出。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假如决策正确,治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由于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治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筹资活动中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合作体制不健全,农村信用合作社指导思想和原则性不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向不坚定,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性质淡化,偏离了合作金融的运行轨道。很多农村信用社通过不正当方式吸纳股金,将大量资金盲目投向乡镇企业,或通过其他金融手段把资金流向高利润产业,追求盈利最大化,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能得到满足。此外,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模式更多地像商业银行,税率负担重,业务种类相当匮乏,承担多项政策性贷款,而保值贴息却无从弥补。因此,想要从农村信用合作社获得资金帮助,困难重重。

(二)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投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生产周期长,投资主体既要面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也要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风险。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的投资,既包括农业集体资产投资,也涉及农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本节主要研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投资公益事业和集体资产中的财务风险。

1.投资失策,投资效益低。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其中,农村投资增长超过20%。主要表现在:(1)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大力投资修建乡镇教学设施、医院设施等公益设施,以及农电改造、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建设,一些地方不得不透支搞基建,某些盲目上马的项目没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支撑,都纷纷半途而废,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又浪费了资源;即使某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但由于存在着管理不善、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也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2)投资创办企业。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投资兴办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等众多因素导致投资失败。

2.产权不明,资产流失。

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是一种社团产权或者公共产权制度,由于集体资产缺乏人格化主体,淡化了集体成员的所有者身份,社员对于合理利用集体资产缺乏关心和积极性,集体事实上已转化为由社区政权支配、掌握和动用的“小金库”,甚至成为少数村、组干部的个人财产。主要表现在:(1)集体股保留,产权虚置。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江苏、无锡等地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一制度安排忽视了产权建设,没能真正解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产权问题,由于其中明显和隐形的集体股难以取消,相当一部分集体资产仍处于不明晰状态,农民也没有从中得到应享有的利益。(2)投资的资产价值失真。在给投资者投资的资产进行评估时,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员没有按照法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忽视了固定资产折旧、人才、技术、商标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结果导致对投资资产价值的评估估算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大,有的甚至不进行资产评估而由投资人自报,或是领导说了算。与此同时,对资产评估人缺乏必要的监督,当资产评估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就会做出损害计提利益的事情。

(三)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的经营流量越高,说明资金周转快,有较多的资金可用于投资或者偿还短期债务,经营风险较小。经营现金流量较小,或多或少地会给经营管理带来困难,增加风险。

1.经营活动收入中的财务风险。

主要表现在:(1)现金收入混乱。有的财务人员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私设小金库,建立外账,漏报收入,私分公款,公款私存;甚至出现了不设账、不记账的现象。(2)债权无法兑现。一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应收、预收款大量增加。由于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预收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预收款长期无法收回,导致债权居高不下,坏账损失急剧增加。

2.经营活动成本中的财务风险。

主要表现在:(1)滥用集体资金。绝大多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顾准则规定,财政支出用于招待,普遍形成了一种检查吃、开会吃、出差吃、有事无事几个领导也聚会吃的不良风气。再加上一些人的交通费、电话费、培训费、考察费、名目多样的补贴费等支出数额不断增加,有限的集体资金很少用在农业生产上。(2)商品成本过高。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局限在周边的几十户经营同一农产品的农户,跨行业、跨地区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还较少,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一但没有把握住市场规律,就很容易导致产销比例大幅下降,销售萎缩致使库存商品大量积压,一是占用了大量资金,二是必须为保管这些商品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商品,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举债方式不尽合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借入资金。不同的筹资方式具有不同的筹资风险,在进行债务融资时要重视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其经费以社员自筹和各种形式混合出资为主。社会投入资本少,筹资风险高。

2.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忽视诚信风险,筹资困难。

快速成长的村合作经济组织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融资活动,而在高速成长期频繁的投融资活动当中就容易出现一些风险。一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诚信意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出现失信的情况,从整体上降低了信用程度。信用不足使得筹资的能力和渠道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降低了资金供应能力。

(二)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行为盲目。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此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而投资者的盲目性也是造成投资收益低的另一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只看到了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的能力和将规模做大的虚荣的成就感,而忽略了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同时也没有看到多元化经营也可能导致财力的多项目、多风险。

2.产权不够明确,资产评估不当。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后,仍然存在缺陷。从理论上来看,广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但资产所有者对拥有资产的数量是模糊的,也不具有处置权和收益权。集体资产的投资决策和处置权掌握在少数经过任命的管理人员手中。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意义上应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的集体资产所有权利,却被村委会替代行使了。

(三)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轻视资金管理,资产流动性差。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存的前提是保证如期偿债,而现金流量的数量和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组织的管理者往往非常重视销售情况而忽视对资金的管理,造成资金过多占用在变现能力相对较差的应收款和存货上,降低了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增加了组织的财务风险。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及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款项体系,总是消极、被动地对待应收款项。

2.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对组织的人、财、物的管理失控,就将导致整个运营过程面临巨大的风险。在日常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纳与会计的职责不分,货币资金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呈之机,出现贪污与舞弊行为的发生等等。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风险的规避

(一)筹资活动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1.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筹资渠道单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筹资渠道会逐步多样化。因此,需要正确合理地选择筹资方式,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我国目前对农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赠款等外资。这种投入方式,既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又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有效使用。

2.改善融资环境,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政府要努力改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的融资环境,要协调金融部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所需贷款给予优惠提供;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设施贷款等,也应给予相应支持。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小额信款”,建立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信贷抵押担保机制。在金融政策上,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信用社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允许和提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建立规范的有监控手段的资金融通体制。

(二)投资活动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1.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应采取一些适合其企业自身特点的投资方式,以避免投资风险。在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下,加强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同时加强项目投资的评价和总结工作,搞好项目监理,加强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总结项目投资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方案的不断优化来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2.完善产权制度,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重构集体资产治理结构,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推进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个人产权的界定不断向前演进。(1)取消集体股。进一步降低集体股的比重,集体股的分红主要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干部行政开支和补农建农。(2)个人拥有完备产权。淡化福利配股,增大现金购股,以优惠的价格出售股份,有条件的还可以溢价出售。(3)积极开展社区集体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并不能完全覆盖其内部经济实体的改革,需要与单个经济实体的产权改革结合起来,取得协同效应。(4)完善资产评估制度。资产评估结果要经过乡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确认,并报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三)经营活动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1.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

核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可以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来实现。合理运用资金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富实质性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节约成本就是增加收益。加强对现金流量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加强资金支付审批制度的管理,避免权利过分集中。

2.建立新型组织形式,避免经营风险。

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地化解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业生产地侵蚀。(1)农民通过组织与市场联结。改变一家一户定由于经营规模小、信息不对称、自我素质低、谈判地位差的局面,发挥合作优势,降低生成经营的盲目性,从而减少经营风险。(2)增强抗风险能力。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帮助,尽快恢复生产,有效减轻灾害程度。(3)减少技术风险。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有效地提高技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避免技术的失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所具有的增产增效潜力。

3.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强调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进行监督。(1)有重点地选择现金流量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科学设立预警指标的预警值。(2)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做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清查收入与支出账目,清查债权债务、往来账目等。通过对基础财务数据的整理计算,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项财务指标与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合理预测财务风险的程度及产生的原因。(3)内、外审计相结合。建立健全理财小组,定期向组织成员公开账目,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聘请权威的审计人员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组织成员公布,接受成员监督,完善外部审计制度。

上一篇:农村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关联 下一篇:金融证券化及金融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