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Ⅶ)

时间:2022-08-23 02:10:47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与IAS/IFRS的比较(Ⅶ)

十二、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

1998年6月,我国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该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公允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我国于2001年1月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将那些根据原准则判断债务人未作出让步、从而未在原准则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也涵括其中。2006年2月15日,我国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该准则恢复了对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同时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目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未单独债务重组准则。我国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见表12。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表

十三、或有事项准则的比较

IASC于1978年10月了第10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0――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于1994年进行了格式重排。1998年,IASC正式了第37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取代了IAS10中规范或有事项的部分。我国于2000年4月27日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2006年2月15日,我国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13。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表

或有事项准则比较表

十四、收入准则的比较

收入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IASC于1982年12月了第18号国际会计准则即《IAS18――收入的确认》,并于1993年12月加以修订,改名为《IAS18――收入》。我国于1998年6月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2006年2月15日,我国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该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见表14。

收入准则比较表

上一篇: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探讨 下一篇: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计量模式变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