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小人书摊忆往

时间:2022-08-23 01:55:07

【前言】旧城小人书摊忆往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解放后,除了王琪先生的书摊儿外,在旧城又相继出现了刘芳书摊儿和张继明书屋。这位刘摊儿主,是个年过半百的精明老板。刘芳是和老伴儿一起经营,她操一口纯正的东北腔,较瘦,微微弯曲的卷发,显露着她城市人的商家风度。张季明书屋在呼市最早兴建的喇嘛庙——大召的...

您如果是上了岁数的呼和浩特市旧城(今玉泉区)人,一定会记得儿时在小人书摊租看小人书的情景。在屋内或摊儿前的长条凳上,年龄各异的读者,个个聚精会神,但从面部表情仔细观看,又各不相同,他们被书中的动人情节所感染,有大哭的、微笑的、愤怒的、愁容满面的……

在读者当中,不全是小朋友,还有大朋友呢。有带着老花镜的古稀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下班后的工人师傅,有战士。在小读者中,偶尔也能看到眼神不定者,原来是想趁屋(摊儿)主人不留意,和小朋友换着看,就是花一本书的钱看两本小人书。

小人书屋(摊儿)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在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史上留下了应有的印迹。

1949年前后,在旧城大西街路南最有名的德顺茶楼(以烧卖、茶点闻名遐迩)门前,有一个王琪书摊儿。据原呼市文联副主席、作家、戏剧家贾勋同志回忆,王先生以出租为主的图书,有比较厚重或分函的线装书,也有品相好的图书。绝大部分是属于比较大众化的武侠类和公案类小说,也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另外,也有一些所谓“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如《啼笑因缘》《秋海棠》等。

这位书摊儿主王琪,操一口山西大同(或左云县)口音,中等偏高的身材,在略黄的面颊上,深陷了几道皱纹。一到冬天,便见他穿起了白茬的皮衣皮裤。引人注意的是他皮袄的领口处,还缀着一颗圆球形的铜纽扣,衬着镶裹的黑边,显得素净洒脱。王先生说话时很轻松很慢,连取书的动作也让人看着着急。他好像永远也学不会商人中那种常见的拉客热情。偶尔也见他同一些老年顾客,眉飞色舞地议论起三国的某个人物,好像也在发思古之幽情,感慨起“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诸葛亮的晚年命运。由于小贾勋和王琪先生熟悉了,有时就去王先生家(先住四眼井巷,后迁入大西街的龙门店巷)租书。当时看的是《雍正剑侠图》和《三剑侠》。到刚解放时,每天一本书的租赁价格是一百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分硬币。有一次,为了节省租金,他竟用一整天地时间(即日以继夜)看完了厚厚的一本《封神演义》。贾勋同志认为,王琪先生以一个先行者的姿态,为青城的书摊儿文化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解放后,除了王琪先生的书摊儿外,在旧城又相继出现了刘芳书摊儿和张继明书屋。这位刘摊儿主,是个年过半百的精明老板。刘芳是和老伴儿一起经营,她操一口纯正的东北腔,较瘦,微微弯曲的卷发,显露着她城市人的商家风度。张季明书屋在呼市最早兴建的喇嘛庙——大召的东仓,具置在东北角喇嘛印务处南,是一间约25平方米的简易小屋。这位张季明五十五岁左右,高个头略有驼背,他操一口纯正的京腔,性格沉稳。和他一块经营的是老伴儿,瘦小,牙有些掉了,还有较瘦略高的女儿。

在宁武巷一带的金贵书屋等与王琪书摊儿相反,他(她)们专营小人书出租业务。您别小看这不起眼儿的小人书出租业务,比起王琪书摊儿来繁琐多了。每周三和周六的上午,金贵都要到几家新华书店去,查目录,看作者,仔细阅读内容提要,而后决定购买与否,前提是适合儿童、少年口味,对他们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达到在红火热闹之中使孩子们受到教育的目的。新书购回后,先将封面取下,有的摊儿是贴在镜框里,有的是粘在长条纸上(横挂),作为广告便于读者选择租赁。然后,用牛皮纸把新书包好,小人书都要统一编号,除在广告封面和牛皮纸封面书写外,还有一本总目录帐,上面既有书名也有编号。租书最初价格是依小人书的薄厚而定,有一百元(相当一分硬币)一本的,也有一百元租两本的。交一百元拿一本书,另给一张小纸片儿,可用此纸片儿再看一本。1980年以后,是二分钱租赁一本小人书。还要防止互换和丢失。平时自不必说,若逢假节日,几条长凳上能挤坐近百名读者。摊儿主稍有不留意,就会出现有的读者互相交换,达到少花钱多看书的目的。

小人书的内容,既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戏曲的,也有电影内容的。当然,还是属于武侠或神怪之类的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内容的居多。小时候的贾勋观看了《十二金钱镖》《胜英金刀会七义》《峨眉大侠》等成套小人书后,曾和两位要好的同学,竟打算拜在一位镖师的门下习武。这位镖师就是老一辈人熟悉的,家住九龙湾的陈大力。不过,因为家人反对,拜师习武未成事实。

我是在1982年9月末的一天下午,采访到金贵小人书摊儿的。书摊儿在小召前街路西的158号门前,即原惠丰轩饭馆(当时是延安旅社以北)。墙上挂着九个普通木制镜框,里边贴满了古今中外的小人书封面,每个封面上都有编号。在几条低而长的木凳上,坐着约三十位男女小读者,也有成年人。在装满小人书的两只木箱子旁边,坐着一位年近六旬,看上去很精神,留着分头的人。由于我眼神儿不好,当走到他身边时才发现,他只有一只胳膊,原来是位残疾人,他就是金贵。中等偏高的身材,四子王旗人。

他是从1962年开始在小召前街路东的5号的一间屋子里经营小人书租赁业务的。到1966年他已拥有各种小人书2800多本。“”开始,他精心侍弄的、心爱的这些小人书,全部被造反派定性为“毒草”烧毁了。我记得,大召东仓小人书屋的主人张季明,“”一开始,除遭受同样的厄运外,他的照片除脸部露着,周围全被墨汁涂成了黑色,贴在小人书屋的门上示众。

1980年,金贵第二次领到营业执照,一次就购进四百多本小人书。到1982年9月末,已达到一千八百多本。其中,现代题材的占75%,包括故事、反特、战斗、电影四类,仅描写儿童、少年和科幻内容的,就有五百多本。古代题材的占四分之一,整套的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李自成》等。

为了便于读者观看成套小人书,这位残疾人下了不少工夫。《三国演义》全套是48本,他先后在呼市的书店只买到32本,缺16本咋办?他十分着急,后来托出差的亲友又在广西的桂林市买到11本。还缺5本,数量越来越小不好配,他仔细琢磨,城市里的书销量大,旗县里或许有货,便给在当时的伊克昭盟工作的儿子去信,终于买到了这5本小书。外国电影《基度山恩仇记》全套有6本,他在1980年7月、1981年4月和1982年4月跨了三个年度才买齐的。他的存书号码,是按进书前后的顺序编排的。上述这6本书的编号相差太远,读者租赁查找起来十分麻烦。金贵便将其他不成套的单个儿书顶上6个号,使这6本的书号连在一起,他费事了读者方便了。只有一只手的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进入老金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精致的带有玻璃罩的图书架,里面排列整齐的尽是小人书。最大的书架有八个隔层,可装小人书640本。他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对待自己心爱的小人书。他热爱自己的职业。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一个年头,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金贵送出笔者时说的话:准备尽快恢复“”前,夜间出赁小人书的业务。跑一跑有关部门,解决一间房屋,把小人书摊儿尽快搬进小人书屋。

这位被称作“金胳膊”的残疾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永远也不会磨掉的。

上一篇:“剩女”的完美老爸 下一篇:天堂草原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