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2 11:08:01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产业区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发展产业集群领域被兄弟省市作为学习目的地考察学习,共涉及考察点15个,其中上海4个,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该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上海临港产业区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现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路数值得学习借鉴。”

――江苏盐城党政代表团

基础设施建设:华北未来重要综合通枢纽――石家庄新客站

2011年全国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航运建设领域有6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0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排在全国前列。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通枢纽。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新客站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与宜居兼顾的新城市发展典范――钱江新城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15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26个,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越发展”战略的先导性工程。新城建设2001年启动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区4平方公里内的中央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已陆续投入使用。钱江新城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以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6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不仅请专家规划,还要尊重市民意见;不仅制定好规划,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制定一流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让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党政代表团

低碳技术与新能源:采用“两型”技术建立的文化艺术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9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9个,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分别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通过声光影等高科技技术立体演示,详细介绍了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规划、阶段成果、创新技术等情况。该馆建筑本身也体现了“两型”理念,整个展馆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半导体LED节能照明、风光互补发电和竹木环保装饰材料等大量“两型”技术。

“令人震撼!”“这是一件集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于一体的'两型'艺术品。”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时值各地城乡改造,旧城换新貌。不免回忆故土从往旧事,遂想起老字号这一字眼来。经过寒假不断思考,利用开学初的空余时间对同安老字号进行考察,拍照游走,品尝小吃美食,参观厦门博物馆,上网搜查资料等.

但几经思索不能成文,今日将其成文,有所不足待来日增补使之充实。

年2月22日,从计划中第一次走出了大门,到达同安中心区域俗称同安县城。在同安小西门下车,走进了小吃街东山社区。记得以前曾经在这里吃过美味的小炒,还打着包,兴致勃勃几个人爬上轮山顶,踏入一大块陡斜的石头。天地无限宽广,放眼天地外,似鸟儿自由翱翔。望着夕阳,伴着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美美的吃着晚餐。诗意自然,或许这就是小吃的另一中魅力吧。如今再次走在这条熟悉的林间小道,在角落寻寻觅觅。阿呆盐鸭店、福伯烧仙草、阿萍煎包&大肠血&肉粽、别有一番风情的乡村货郎档碗仔糕以及几间不知名的小店。这里的人打小生活安静,显得古朴与世无争。东山中学坐落在街中间的某一角落,不觉又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道路两旁还零星点缀着政府办事处、宾馆、古老的工厂……在街上各自安家。

一手提着阿呆家的姜母鸭,货郎档的碗仔糕,小店的包子,一手拿着相机。冲着同安中山路进发,阿婆的碗仔糕是目标之一。阿婆碗仔糕,只在早上有卖,而且很火,晚了就买不到。记得读高中骑车回家瞎逛路过买了一次,老人喜欢吃,奶奶就喜欢这一口。碗仔糕软软的,有点嚼劲,主料是碾好的糯米汁,用料包括虾米、肉蓉、油葱花、鹌鹑蛋等,酱料大多是卖家精心调制。在店里坐下来,或者直接站在路旁边,用特制的竹签舀八角碗里被划开的碗仔糕,蘸上点酱料放到嘴里,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真是最棒的一种享受。打包带走的人不少,他们总少了一份惬意的竹香和碗自然地温热,吃到嘴里总感觉少了什么。继续前行,喃厝小吃赫立街头,同安封肉、五香条、大肠血、米血、炒米粉、咸饭、炸海蛎、海蛎煎……香飘四溢,临近正午,溜进街旁小巷,一路寻觅猪腰饼、麦芽糖、冰糖葫芦最重要的是来到菜市场,它周边从来不缺乏美味。小张拉面就是其一,留着肚子吃一碗小张拉面解馋了。话说面好吃全在一碗汤里,小张拉面馆现已有两家,相隔一条街左右。很多人慕名而来,更有甚者专门驱车前来品尝一碗。小张拉面用砂锅盛装,用料不但鲜美而且很足,令人回味,美美的。吃饱喝足,迈向较场,寻访较场肉粽,据说就在钟楼附近。钟楼在同安人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围绕着钟楼有无数故事。

说起同安钟楼的历史,人们往往知其名不知其来历。据说,抗战时期直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钟楼都是空袭警报的“中心”。先是从原同安后河教堂搬来一口年美国铸的钟,后来换成了防空警报器,遇有飞机来袭,急促的钟声和尖厉的防空警报便曾先后从这里响起。“警报声很长,在乡下都能听得见。”颜老说,年台湾飞行员驾机起义后,就迫降于今同安双溪公园附近的溪边,当时,钟楼上的防空警报响了好久。上世纪60年代起,钟楼又成了同安消防队的驻地,直到1988年,消防队搬走。时年,颜老在同安县文化局局长任上,他组织人员拆掉了钟楼周围的一些建筑,并重新对其进行装修,才恢复了钟楼原貌。此后,钟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当年做防空警报用的钟和防空警报器都还在钟楼上,只不过都已成为文物,而钟楼也在周遭的尘嚣中独守寂寞,回味往昔。

大丰食品、阿吉仔饼铺、秀英食品、较场风味肉粽就围绕在钟楼四周。钟楼小商品市场、手表店、首饰店、首饰加工、造纸印刷场、传统理发店等现在也都保留着。只同安公园现正在扩建装修,电影院搬迁至新体育馆附件,使得原本热闹的景象现已人迹罕至,唯有老榕树在无言的诉说历史曾经的岁月,几个稀疏的小摊贩不舍昔日的恋情依旧留守。两边的餐饮楼店古色古香招待偶尔回来的故人和路过的新人。

逛着逛着,一辆在县城内穿梭游荡前往乌涂商业街的公交车引起了我的兴趣,便搭上车前往乌涂商业街。一路上经过同集路进入同安工业区,里面分布着同安园、思明园、海沧园、集美园等区的工业区域,一个溶缩版的厦门产业园区。碰到一个园区招聘会,小小的,倒也还行。行进中,在车站也零星的看到不少企业直接在车站设点招聘,在厂区内设置招聘横幅,派专人负责。到达乌涂商业街,有点乌烟瘴气的感觉,脏乱感远超过以往农村,在商品街走了一下,有股恶臭低回,在菜市场逛了一下,老人在街旁摆着些许青菜等待过往的人购买,经过家禽摊位,几步走开污染源。经过一座小桥,本想是小桥流水,可以呼吸下新鲜氧气,不料下面竟是污水横流,黑流缠绵。旧城改造,竟成了垃圾污染破坏的景象,令人不觉要问,这哪里比得上乡村?!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继组织市(区)城市建设观摩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各市(区)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专题考察调研城市建设,直接感受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的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市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把××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发展方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启动润扬大桥、绕城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重大项目外,××又加强了对古运河、瘦西湖和古邗沟的水环境治理力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加强了市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城市干道两侧的违章、临时建筑一律拆徐>,!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山水城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今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建成一座清新秀丽、充满灵气的江南名城,展现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今年3月份以来,镇江启动了城建四大重点工程。这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全长2.8公里、总投资超亿元的引资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总面积1.6本文来源:文秘站 5万平方米的“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工程,全长1.9公里、总投资1.1亿元的长江路二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中山路和解放路美化亮化工程。到9月底,四大工程已全部完工,极大地改善了镇江的投资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形象。

在××,××党政代表团参观了荷花池公园、东圈门、汪氏小苑、××市区东出入口环境整治工程和瘦西湖水系整治工程。在镇江,代表团参观了引资大道及其绿化工程、“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有“镇江外滩”之称的长江路春江潮广场。考察途中,××市委书记孙志军、代市长季建业,镇江市委书记张卫国、代市长史和平等分别向我市代表团介绍了两市城市建设情况。

一天参观下来,代表团成员坐不住了,就地在镇江市召开学习讨论会。大家话感受,找差距,谈认识。思考得最多、谈论得最多的是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城建更快更好地发展。

市委书记陈宝田在讨论会上指出,建市5年多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我们决不能不清楚周边的发展态势,自我陶醉,盲目乐观,而要把自己放到更高的参照系中、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去审视,看到自身的差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再鼓劲,坚持不懈抓推进。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学习考察回来以后,根据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每位参加考察的同志都写了考察报告。参观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写好一篇考察报告,是思考落实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很多同志的考察报告写得很认真、很深入。刚才,20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找了差距,谈了目标,定了措施。我们就是要使“*”学习的成果进一步放大、进一步深化、进一步落实。下面,我结合如何搞好思想解放的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巧借东风,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

思想就是力量,观念就是财富。没有思想的大飞跃,就不会有经济的大提速。在考察途中,在考察后的座谈中,在大家写的考察报告中,都讲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我们已经讲了20多年,现在看来仍是一个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志经常讲解放思想,如果说哪一个人思想不解放,他基本不认账。但是,一碰到具体事情,思想解放的问题就来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昨天思想解放了,不等于今天解放了;今天解放了,不等于明天解放了;这个问题解放了,不等于那个问题解放了。因此,解放思想是个永恒的话题,是要与时俱进的。结合“*”经验,我提四点要求:

一要把找市场的理念真正树牢。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市场的潜力是无穷的。老板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世间有多少事,市场就可以解决多少事。要加快发展,我们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这些从哪里来?“*”的经验说明,都可以从市场中来。南通市建“三场一馆”总投资需11个亿,政府不拿一分钱,钱从哪里来?从市场中来。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并管理,走出了一条大型公益场馆市场化建设、市场化管理的路子。宁波的大榭岛原是一片荒凉的海滩,要开发缺项目,项目从哪里来?从市场中来。拿出一片地,交给中信集团,中信集团送来了一批大项目,一个万华工业园就投资几十个亿。宁波万华要与国际接轨,缺少管理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从市场中来。他们从美国聘请来了管理大师。*的国有企业垮了,职工没岗位,岗位从哪里来?同样是从市场中来。不找市长找市场,他们管下岗不叫下岗,叫转岗、叫换岗,说没有下岗,自己到市场创业、当老板。巧借东风首先要找市场,这是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眼光。

二要把高标准的理念真正树牢。“*”地区在坚持高标准方面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不干则已,一干就干最好。在参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国际一流”、“亚洲第一”、“国际水准”等等。义乌小商品市场260万平方米,每个商铺都走到的话,3个月才能走完。这才是高标准。那么,高标准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目标上的高标准。义乌小商品城定位为打造全球最大超市,规划建设国际商贸城一期、二期,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品种达40万个,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发展上的高标准。*明确提出整体发展水平学习新加坡,产业层次提升学习韩国,高新技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学习台湾。建设上的高标准。南通正在建设的长江公路大桥,聘请世界最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创造了斜拉桥的四个世界之最:最大跨经(1088m)、最高桥塔(300.4m)、最大群桩、最长拉索(577m),贯通后,南通到上海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由过去的“南不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南通”。高标准还体现在社会事业发展、政府服务效能、企业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我们也有高标准的尝试,比如建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新区规划以及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是,跟人家比,我们的高标准是相对的,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更多的是低标准的教训。比如市区的人行道,由于标准过低,很多地方过一两年都毁坏了,不是修修补补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掘起重来,浪费多大呀。再比如管线入地问题,拆了建、建了拆的问题,走了多少弯路呀。我们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实力有限,但是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树立高标准的理念。

三要把大招商的理念真正树牢。“*”地区快速发展的背后,是20年来资本、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以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胸怀,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抓招商,始终抓招商,是他们的看家本领。*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从一个县级自费开发的开发区起步,到目前,已引进2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内资项目1800多个,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有23家,累计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市近几年发展较快,靠的也是招商引资。20*年招商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其中仅工业投资就达到500亿元,今年平均每天到位资金1.5亿元。全国百强县(市)之首的*,是靠外资企业发展起来的,去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经超过大连、青岛、宁波,但仍不满足,我们去考察时,*市委书记正带队在国外招商引资。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至20*年曾一度消沉,近年来,引进了投资42亿美元的壳牌石化项目和总投资230亿元的中海油炼油项目,奠定了海滨石化新城的战略地位。“*”地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巧借东风,就是要树立大招商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抓手,把建成项目作为第一政绩,全力以赴抓招商,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要把重城市的理念真正树牢。城市是发展的火车头,是增长的发动机。我们考察的每一个地方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不断增强城市的吸纳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了避免被边缘化,这几年斥巨资实施了润扬大桥、铁路、环城高速、*港、沿江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彻底改变了*自古以来偏居一隅的局面,加快了跨越长江、融入苏南、走向世界的步伐。在此基础上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加快推进古城改造复兴,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是座古城,20*年前的*跟*差不多,现在*发生了巨变,真是不一般,所有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全部拆完,一干二净,所有古建筑都“穿衣戴帽”、“描眉画眼”。大家说这干不了,那也干不了。怎么干不了?人家干了,而且还干的很好。*市市长说,什么叫文明,脏乱差不是文明,破旧房不是文明,今年我们要再拆迁200万平方米。讲的多好呀。一个城市如果环境改善不了,面貌改善不了,城市形象改善不了,脏、乱、差清除不了,怎么叫文明?他还给我讲一个观点:只要多数人同意拆迁,剩下的就是少数人,少数人反对的就不符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不保护少数人。这样做,就是要把城市建设好。看看我们*,自然条件这么好,如果城市建不好、管不好,怎么向老百姓交待?我们搞“六城联创”、旧城改造,就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就是要打造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就是要使“龙头”高昂起来。

二、劲鼓东风,解放思想要务实求变

*交通区位优越,比较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股“东风”,就是思想解放之风,就是务实求变之风。这股东风越猛,*发展的步子就会越快;这股东风越烈,*发展的局面就会越新;这股东风越持久,*跨越发展的希望就会越大。

一是变“等靠要”为“争闯试”,劲鼓敢想敢干之风。大别山关隘的封闭,“北国江南”的安逸,躺在老区苏区功劳簿上的舒适,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人“等靠要”的思想。我们一度认为,*有等的理由、靠的资本、要的底气。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等来跨越发展的骄人业绩,没有要来率先发展的动人局面。睁开眼睛看世界,*人是闯出来的,*人是拼出来的,义乌人是干出来的。正是他们这种敢打敢闯、敢闯敢冒精神,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奠定了一定基础,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后要靠敢想敢干来再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还要残酷。”“*”经验一再告诉人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干,没有干不成。不想干事,永远解放不了思想,只有想干事,才能解放思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墨守陈规、精神懈怠,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敢想才能前进,敢干才有出路,敢闯敢试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必须从吃老本的优越感中走出来,从小进即满的成就感中走出来,敢想高目标,敢定高标准,敢创高水平。

二是变“找依据”为“创先例”,劲鼓推陈出新之风。*人自费办开发区,*人自费建机场,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政策依据。开发区活起来了,机场兴起来了,生米做成了熟饭,“准生证”自然也来了。而我们有些同志遇到具体问题,总要查一查上级怎么说的,红头文件怎么规定的。没有明确说法,没有许可规定,则视为“”,看成“雷区”。而发达地区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法无禁止则入。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干。日前,成都和重庆被批准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很多人期待着中央会在政策方面开小灶。国家发改委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实行地方自主改革,不给具体优惠政策,不设框框,让你去闯。试验区是让你去试验的,摸着石头过河吧。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重庆入选综合改革试验区,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解放思想的“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中部这块不可多得的生态绿地、交通要地上,我们要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完全大有文章可做。

三是变“算小账”为“算大帐”,劲鼓放权让利之风。*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这是一大优点,非常难得,但也有用错地方的时候。有的同志对自己小部门、小团体的账算得很清楚,既得利益寸步不让;同时把别人的收益账也算得很清楚,投入多少,产出多少,利润多少,毫厘不差。唯独没有算大账,没有算全局账,算长远账。*的季建业书记跟我讲:“要真正让*更快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大聪明与小聪明,大算盘与小算盘,大突破与小突破,大事情与小事情的关系。”这句话,符合*的实际,也切合*的实际。外商之所以来,肯定是奔着要发财来的。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如果你算计得他无利可图,无钱可赚,他早晚是要跑掉的。因此,我们既要算经济效益账,又要算社会效益账;既要算即期利益账,又要算远期利益账,真正做到放水养鱼,让利于民。

四是变“评论员”为“运动员”,劲鼓吃亏奉献之风。在欠发达地区,盛产“评论员”、“裁判员”。这些人自己不干,却热衷于对别人说三道四,别人出成绩了,他赶紧拿出“凹透镜”,意在小瞧成绩——这没啥了不起;别人出偏差了,他迅速拿起“放大镜”,意在无限放大偏差——好戏还在后头;别人遇到挫折了,他立即端出“哈哈镜”,意在笑话人家——早料到会有这一天。这样的“评论员”、“裁判员”多了,甘于吃亏奉献的实干家就少了,就会导致机遇在犹豫中丧失,时间在闲谈中耗掉,差距在等待中拉大。这恰恰是一个地方的真正悲哀,我们欠发达地区缺少“运动员”,到倒处是“裁判员”、“评论员”,自己什么也不干,专门议论张三李四,这是最大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人们都在当“运动员”,看谁在运动场上是大赢家。我建议大家见到评三论四的人,不要搭理他,这种人不是干事的人。作为称职的*人,都应该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运动员”,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实干、褒扬奉献、宽容失误、反对工作平庸、鞭挞无事生非的创业环境,鼓励能人创企业、群众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真正让想创业者有机会,能创业者有舞台,创成业者有地位。

三、善乘东风,解放思想要真抓实干

当前,*发展的机遇很好,有资源禀赋自身的机遇,有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有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加快豫东南四市发展的机遇。这些机遇都非常难得。同时,历经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积累了加速发展的经验和势能,特别是市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魅力*的目标,全市上下风清气正,群情振奋,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氛围很浓。可以说,在加快发展方面,我们占天时、得地利、聚人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考察,给我们吹起了强劲的东风,我们要借这个东风,乘这个东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不争论,只管干。在不争论中发展,在外界争论中出名,是“*”地区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他们快速发展了,争论的地方落后了,我们落后了几十年。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在那里争论,*还能冒着风险自费建开发区吗?*还能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吗?义乌还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正是靠着这种不争论只管干的精神,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小平同志曾经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我们很多人很聪明,总是把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有人讲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人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蠢才。小平同志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多么通俗易懂呀。目前,发展不够是*最大的问题,加快发展是*最紧迫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大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旧道理要服从新道理。今后,凡是看准了的事,我们都要心无旁鹜地干,义无反顾地干,放心大胆地干,不埋怨,不指责,不争论。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争当“运动员”,不当“裁判员”,不当“评论员”。只要我们全社会都干起来了,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不犹豫,快速干。“*”地区能够率先发展,得益于他们见事早、行动快,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次机遇,牢牢地抓住每一次机遇,充分地用好每一次机遇。珠海市迅速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邀请国内重点大学在珠海建分校,等政策收紧时,珠海大学城已经建成。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省里出台了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若干政策,四年将会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通过电价调整减轻企业电价负担18亿元以上,通过贴息贷款引导银行贷款240亿元以上。过去我们讲没条件发展是大道理,没条件求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我们有条件,再不发展就没道理。在机遇面前,我们再也不能犹豫、不能观望、不能等待了!要以洞察秋毫的敏锐目光,奋勇争先的工作激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考察归来后,我们随即抓了几件事,比如争取上海市静安区在我市建“静安城”,跟踪对接沿途接触到的客商,设立“*”地区招商办事处等等,进展都比较快。古人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团结干部,在发展中凝聚人心。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面对千载难逢、千年一遇的大好机遇,我们唯有动起来、紧起来、快起来,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大干快上,阔步前进。

三是不守旧,超常干。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地区能够超常发展,就在于他们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他们讲,开发区第一是开放开发,第二是开明开发,第三是开心开发。比如他们善于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无中生有、点子生金等等,能够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大局中审视自我,谋划战略,寻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超常的胆略、超常的举措、超常的目标,就不会有超常的速度,更不可能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崛起。*还是欠发达地区,要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墨守成规、亦步亦趋根本不行。不守旧超常干,就是干大事、干难事、干通常看来干不成的事,力求年年都有新目标,年年都有新突破。考察回来后,我们要求每个部门新干1件实事,县区干3—5件。从汇总的情况看,数量是够了,但质量不行,除了少数单位和县区外,大部分报上来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事、份内的事,没有体现出“新”意。我们组织这么多人出去考察,不是让大家在那里看着激动、回来后不动的,是要让大家在感动激动的基础上,真正行动。督查部门要把好关,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县区和部门,坚决退回去重报。希望各地各部门真正重视起来,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力求通过考察干一些新事、实事、有创造性的事。

四是不使绊,同心干。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地区能够又好又快发展,在于那里的干部群众讲团结、善包容,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也是我们*的光荣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团结战斗,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团结奋斗,使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要争当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更需要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也难免出现失误。对此,正确的态度是重主流、顾大局、讲团结、多鼓励,不能纠缠细枝末节,更不能背后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今后,我们不仅要格外关注那些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优秀干部,还要格外关注那些阳奉阴违、表里不一、使绊设阻的干部。要采取组织的手段,曝光几个,处理几个,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无地自容、无处可藏。我们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出一个音,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干大事。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 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0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10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10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10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 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

的经验 有益的启示

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入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误区。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诸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政策等实行全面改革,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清溪古镇;街巷格局;建筑特色;建筑装饰

前言

犍为清溪镇已申报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相对于四川其他古镇的空间结构形态,犍为清溪古镇独具特色,不仅体现出一方山水的孕育,更体现出不同的古镇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元素。历史上,这里一直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驿站,是古代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繁华已逝,但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当时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犹存,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化遗存。

1犍为清溪古镇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清溪古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县城西南10公里处马边河畔,北距乐山60公里、成都180公里。据《清溪镇志》记载,清溪古为蛮夷之地,自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清溪已成为人口聚居地,民居建筑不断扩展。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式置镇,名为惩非镇。宋元明三代作为犍为县县治所在地共360年,同时城池规模得到了很大发展。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更名清溪镇至今。

自西汉初成为人口聚居地至今,犍为清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唐永徽元年置惩非镇至今,犍为清溪已是1357年的历史。两千多年中清溪镇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在近现代进程中,曾经忽视了历史遗产的保护,部分历史建筑、街区遭到破坏,部分建筑经历了几番改造扩建,幸所增新区大部分在原旧城的北部,而古镇仍保留着大量的传统街巷特色的街区和传统的建筑风貌,在街巷和建筑的名称、肌理及历史功能上有鲜明特色。

2街巷格局

犍为清溪古镇依马边河河岸而建,整个镇的边际线像是一把张开的弓,马边河绕过马蹄形的犀牛沱流至这座古镇,整座城池建在冲积平坝上,地势平坦,因而街道的平面布局比较规整。据《清溪镇志》记载,清末时清溪镇已有街道24条,幅员面积0.48平方公里,街面多为青石板,房屋多为木结构,兼有砖木结构,沿河均为吊脚楼,河街和新正二街等主要街道均为亮一柱式的凉厅街。民国期间将主要街道的亮一柱全部拆除,将原3米宽的街道拓为6米宽,青石板路面改筑为“三合土”路面。现今基本保存了清溪古镇两横八纵的原有主要街道的格局,它们也是迄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区,另外在临河街道的适当位置有巷道通向河边设有码头。

3建筑的形式及特征

3.1住宅类建筑

犍为清溪古镇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大量的留存下来的古民居均为青一色的小青瓦,构成了深灰色的主色调。古镇的民居各个朝代都有,如位于建华街的向家院,该住宅坐北朝南,木质抬梁穿斗结构,横梁重叠,云凳支撑,梁柱用材硕大,均为楠木,整个房屋低矮,屋面为小青瓦,门厅两侧青砖围墙,砖已风化剥蚀,具有宋代建筑特征。还有近代几处中西结合的建筑,如“愚庐”、“智园”。

在建筑的用材上多为就地取材,木、竹、泥、石相结合,墙壁多数为木板,也有部分为青砖空心墙,还有部分为竹壁糊泥墙,少数为纯土墙。住宅建筑的形制多为四合院落,由门厅、正厅、左右厢房和天井构成,在天井的四角均有排水设施,称为四水归一,有的住宅为二进式、三进式,呈现为多个天井。民居均用条石筑台基,青石板材铺天井,木质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单檐悬山式小青瓦屋面。

3.2商业类建筑

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形成前店后住的格局,主要街区几乎全部如此,商住两用的多为一楼一底,下店上住。临街民居商铺相连成片,构成商业街区,是带着古镇印记的标志性建筑。

屋面的造型均为两面坡,而且出檐宽。尤其是在当年的主要街道上的“亮一柱”出檐,既能遮阳又能避雨,形成了典型的“凉厅街”,使整个商贸活动在烈日或暴雨下都能正常进行。另外这种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布局,既具有居住功能,又具有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有效地安排了生活空间和商业空间,既有利于经商,又有效隔离了街道上的吵闹,保证了居室的安静,几进式庭院尤为如此。

3.1会馆类建筑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流动增快,尤其是在因其祖籍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异乡人聚集的同乡聚会场所和工商业协商议事的机构――会馆。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大量的湖广人口涌向四川,在当时商业行会较为集中的清溪镇也不例外。

这个镇上的“九宫”,就是他们各自的会馆。如湖南的会馆叫禹王宫,广东的会馆叫南华宫,福建的会馆叫天后宫,陕西的会馆叫三圣宫,贵州的会馆叫荣禄宫等等。宫之众多,说明移民之多,祖籍各异,因此这些会馆的建筑形制表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这些会馆的构架多为抬梁式结构,外墙立面造型多是飞檐翘角,墙壁则是青砖空心墙,有些青砖还是专门烧制,砖上不仅刻有该建筑名称,有的还刻有捐款数目和姓名,如南华宫。在平面布局上讲究对称中又有变化,在空间序列上形成逐渐递进的层次关系。

3.2宗祠类建筑

宗祠建筑是一种礼制建筑,执“家礼”之处,也即家庙[1],此类建筑规模尺度比住宅大,比会馆小,通常也采用四合院落式,前为大门,中为祖堂,后为寝栖神灵,两侧为食宿厢房。这些民居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如黄家坡的黄氏民居,最早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称为老房子,之后又建大房子,新房子,规模越来越大,房子越修越高,格局也越来越壮观,这不仅见证了黄氏家族的发家史,也见证了犍为清溪古镇经济繁荣发展的轨迹。

4建筑装饰

犍为清溪古镇建筑的装饰艺术的工艺通常包括木石砖“三雕”、灰陶泥“三塑”、“瓷贴”和油漆彩画等诸项。这些装饰的题材和内容广泛,有福禄寿喜字样、吉祥如意图案、历史故事、戏剧人物、花草动物等。大多是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

木石砖“三雕”的的手法种类很多,如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这些技法的工艺要求较高,如在在门窗、撑弓上雕刻镂空文字或深浮雕为龙凤花鸟虫鱼瑞兽图案,或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等。“智园”门墙顶上白菜的石雕又寓意着传统文化的“清白传家”。灰陶泥“三塑”也是常用的传统装饰手法,如灰塑装饰常用于壁塑,在墙壁上塑出有浅浮雕一样的装饰画。“瓷贴”,采用瓷器碎片作为主要装饰材料的一种手法,亦称瓷片贴或嵌瓷,这种手法广泛用于民居的许多部位,如影壁的图案或文字的拼贴装饰上潜入各色瓷片,颜色多为青、白、蓝等,具有青花瓷裂纹的装饰风格。

5结语

古代犍为清溪的经济实力、宗族传统和文化造就了一个精美而有神韵的古镇,现代的研究者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调研与现场测绘形成了各种基础资料,同时为古镇的建筑特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从建筑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清溪古镇的建筑特色,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清溪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探究其更具吸引力的建筑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先逵.四川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万民等.山地人居环境研究丛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清溪镇志.2006

[4]郑海晨.榆中青城古镇建筑风格刍议.中外建筑.2009.9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化;古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experience of earliest European urbanization city is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ly, it is put forth to consider from a macro aspect (i.e., part and whole) on the basis of planning. In the micro aspect, we not only have to protect famous people’s ancient residences, but also need to protect common people’s houses. In the management aspect,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means shall be taken to provide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Meanwhi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esidences, European experience could be learnt.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shall make joint efforts so as to form positive interac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ancient city protec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2-52(5)

作者简介:陆伟芳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的城市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街道到城市建筑都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变化着。在这种城市的扩展与更新浪潮中,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文化名城该何去何从?如何做到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协调?如何做到在开发和更新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好古城特色?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回答的。这里,我们将从最早实现城市化的欧洲的古城保护中寻找借鉴,以便为我们的古城保护找到合适的思路与途径。

欧洲的古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在世界上最早进入城市社会,也最早具有城市保护意识。随着一系列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保护的国际法规的颁布和推广,欧洲古城保护工作稳步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城市的文物古迹及古城保护工作日渐成熟。

从19世纪30年代起,一系列国际法规公约为古城保护确立起基本的原则。在保护机构方面,二次大战后,针对战后重建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简称ICOM)及“保护和修复文物国际研究中心”(简称ICCROM)。1976年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资金会”,力求把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国际化。

在古城保护的思想发展方面,1933年8月的《雅典》最早提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保护问题。1964年ICOM的《威尼斯》使古迹保护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的国际潮流的出现。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针对历史地区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代建设中遭受破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建议,认为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国家和公民应把保护该遗产并使之与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义务。《内罗毕建议》还提出了研究、教育、信息、国际合作的建议。次年的《马丘比丘》认为,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而且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1987年10月的《华盛顿》认为,应将历史城镇和历史地区的保护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并列入各级城市及地区规划。保护的内容应为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及表现这些特征的物质、精神组成部分。保护规划应得到该历史地区居民的支持。

在古城保护规划工作方面,在欧洲各个国家和城市、特别是那些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根据各自城市的不同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古城保护计划,确立不同的保护方法。随着古城保护思想的不断发展,欧洲相应地走过了一个从“修旧如旧”,到模仿古风,追求完美;从单体保护,到单体及周围环境的统一保护,再到历史地区的整体保护的发展过程。保护的内容也由单纯保护宫殿、教堂等标志性建筑物,发展到保护城市普通居住区、商业区、桥梁、工业区、工业厂房及仓库等。

欧洲的古城保护工作肇始于19世纪。以英国约克市的始建于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城墙的保护为例,直到19世纪才有了把城墙作为历史遗址保护起来的意识。1800年,约克自治机关想拆除它而申请“议会法令”,强调要“拆除城墙和城门”来改善城市,认为“塔楼、城墙等是老古董,由此成为废墟……难以修复和很好地维持,却每年要支付巨额款项,大大超出了市长和民众的支付能力。”尽管遭到乔治三世和许多保护城墙者的反对,自治机关还是拆掉了三个堡垒、四个城门和几段城墙。为此,那些致力于城墙保护者组织起来,于1831年着手筹集经费恢复部分城墙。自治机关听之任之,但决定即使城墙恢复了,他们也不会出力维持,甚至就在恢复城墙期间,还拆毁了城墙的其他设施。1855年,约克最后一次试图拆毁城墙,当时卫生委员会建议拆除“威尔门和红塔间的部分或全部城墙,作为改善当地的先决条件”,认为城墙“并没有特别历史重要性”,阻挡了空气的自由流通,造成了不健康。幸运的是该项目被否决,从此,约克城墙作为历史遗迹不断地恢复。

当时的所谓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旧有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人们理论上追求“修旧如旧”,追求“风格复原”,可当时对保护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往往为追求纯粹的形式统一而随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破旧的建筑进行整修,由此对许多中世纪的教堂进行了这种类似“破坏”的改建。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人们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实践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开始认识到对古迹的主要工作应是保护、加固而不是修复工作,任何对古迹文物进行的建设都应以考古的证据为依据,而新添的部分必须与原迹有所区别。

当代欧洲古城的保护,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从微观的对点的保护,到中观的片、面,再到宏观的区域保护等多种保护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对“点”的保护,着眼点是保护城市特色。对于城市别有特色的“点”加以特别重点保护,使城市特色更为突出,如汉堡对天际线的保护。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在其市中心区古城保护工作中,特别强调对圣米歇尔大教堂等五个大教堂尖塔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的保护,对新建建筑体量的控制成为其古城保护工作的重点。法律明确规定在市中心不得建高楼,所有建筑的高度必须低于这五座教堂的尖塔,使得自阿尔斯特湖边向南望去,耸立天空的五个教堂塔尖成为汉堡一景,也成为这一古城的一大特色。

第二种模式是对历史街区保护。对于那些历史遗迹丰富的古城,划出在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迹丰富的街区进行重点保护,以维护古城的风貌、格局。威玛是一座1100年历史的古城和旅游城市,老城古色古香,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全城共有800个文物保护点。这里曾经作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歌德、席勒、巴赫均在此生活过。现有人口6万,有音乐学院和包豪斯艺术大学两座著名学府。为保护这座历史名城,不仅是名胜古迹,而且火车站地区、中心城区、城市南部三片成为重点保护区,充分体现着威玛的历史及城市建设特色,因此对其中的街道、建筑均要特别加以保护,任何改造重建均以历史为依据,与传统的形式、环境相协调。对城市整体和历史街区的保护都属于对“面”的保护。

第三种模式是对城市整体保护。对于像巴黎这样的完整古城,就制定了全城保护计划。巴黎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世界大都会,巴黎城区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分为20个区。巴黎城80%的地区均为历史保护范围,需要全城性的保护,在巴黎城区的任何建设均须符合规划意图,必须做到与古城环境的良好结合: 一方面,巴黎制定了“建新城保旧城”计划,在巴黎西部建设德方斯新区,使巴黎的现代金融设施、高层建筑向那里集中,以保证旧城范围内不作高密度、大体量、大规模的开发,从总体上保护旧城。同时保持旧城外观。将巴黎全市划分为67000个地块,规划部门规定无论进行任何改造,地块的外部边界及景观不得改变,这样就保证了城市街道格局的稳定,保护了整个城市的城市格局及景观形象,突出了城市的几条景观轴线。另一方面,对巴黎全城进行限高规划,防止视觉污染。1977年颁布的法律规定,巴黎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向城市边缘,作由低向高的锥状高度限制,中心区限高为12米,外部最高处为37米,使巴黎的空间尺度及城市天际线均可保持传统的形象。

第四种模式是城市区域保护。为保护古城的环境和特色,从城市所处的更大区域范围进行保护。如德国海德堡是位于法兰克福南部的内卡河边的一座古城,是14世纪欧洲文化中心之一,有德国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现在的老城城市面貌形成于18世纪。海德堡现有15万人,其中1.6万居住在老城区,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及大学城。当地规划部门从全区域性角度对老城进行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区域环境。与其西北部的曼海姆市一起制定《曼海姆与海德堡共同发展计划》,从工业布局、区域交通等方面疏解海德堡市的压力。保护海德堡老城东部的森林山区,规定在老城东部一律不得建设,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保证了老城与自然的良好协调关系。另一方面是考虑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古城。把城市发展区划定在老城区的西部即老城的下水下风位置,保证了老城的规模及城市基本形态的保护。这实际是一种通过建设新城以保护旧城的方法。这是对“片”的保护模式。

欧洲古城保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做到了根据古城特色进行有重点、有规划的保护,成就卓越。这一切与欧洲各国家各城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密切相关。

首先,在思想上增强古城保护意识,使古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欧洲各国政府部门和公众有着强烈的古城保护意识。他们将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的遗产来加以保护。古城中的一切维修、兴建、保护工作均严格按照规章办理。在英国,根据规定凡是1840年前的建筑物,一律要加以保护,不得更改外观;1900年前后的建筑物,根据是否有保留价值而定;只有那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才可能拆建。英国著名的石林(又译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古代遗址,出于保护的需要,特别在周围建造了专供游人参观的路线,以免行人触摸石头造成损坏。对古建筑决不翻新仿造,搞什么“修旧如旧”、“仿古建筑”。只能在不变动外形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加固。例如,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原电厂改造成为艺术馆,利物浦市的原茶叶加工厂改造成公寓和办公楼,原教会学校改造成公寓,拉索兰市近郊的钢铁厂改造成为现代科技博物馆,盖茨赫德的原面粉厂改造成现代艺术中心,格拉斯哥市区一旧楼改造成艺术活动中心等项目。欧洲国家的文物部门往往会印制文物保护名录,开列文物名录,每隔几年更新一次,并向每位市民免费发放。为使民众掌握保护文物的具体知识,文物部门印制介绍文物申请工作程序、文物修缮公司、文物保护法、文物单位减免税收的小册子,免费向每一位文物拥有者发放。

其次,在操作上运用政府行政手段,使古城保护工作切实有效。海德堡老城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城市面貌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自1975年开始,政府开始启动一项旧城维修活动以恢复老城的活力,使其重新成为购物及居住的中心。其措施是由政府收购那些得不到修缮的房屋,经维修改善后再出租给个人使用。在维修过程中对老城的每一幢建筑无论新、旧皆受到保护,保护其外观形象、内部维修,对那些实在难以保护的可拆除重建,但其尺寸、外观、材料等等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1975年起至今,政府已完成了老城2/3部分的维修,预计再有几年即可全部完成。通过这样的维修,一方面保护了老城格局形象,同时带来了游客,繁荣了商业,增加了税收,吸引年轻人返回老城,使老城经济重新繁荣。这样的行政手段在欧洲古城保护中很普遍,使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再次,在经济上提供相应的保障,使古城保护有实力支撑。古城保护工作必须有经济保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德国,1972年议会通过的古城保护议案明确规定了古城保护的资金来源,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城市政府各负担文物维修资金的三分之一。这一般是指那些有重要价值又属公共财物,即由公共组织占有的文物。而对那些由私人或企业占有的文物,各城市政府则主要采用各种税收调节的方式来推动文物古迹的维修。如波斯坦市文物的拥有者可得到减免税收(个人所得税、地皮税)的优惠,必要时(极少)政府可给占有者进行文物维修的费用,德国文物保护资金会也可供人们申请资助。在巴黎,政府为文物占有者维修提供优惠贷款,提供临时周转用房,同时成立咨询机构帮助提供免费的设计咨询,以帮助政府实现其保护和规划的意图。据报道,2005年,中国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费用约为40亿元,而日本则达到了1000亿元,法国为2000亿元。

最后,在做法上吸引公众参与,使古城保护行为大众化。在《华盛顿》中明确了历史城镇、历史地区保护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欧洲国家各城市普遍重视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中市民力量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政府对古城文物的保护意图、工作计划、保护方法等宣传到市民中,促使市民主动工作,与政府共同实现古城保护的目标。德国波斯坦是位于柏林西南、拥有千年历史的小城,城市人口14万。它是勃兰登堡州的首府及文化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城市的文物管理部门通过以下一系列手段将其城市古迹保护意图宣传至市民当中,促使市民主动参与工作。在普通民居的保护方面,动员民众参与古宅保护,变静止的观赏文物为活的住宅,居民主要职责是维持古迹的原貌,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德国许多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受到战火的轰炸,战后政府关于建筑物私人所有的法令规定,住宅所有者在修缮建筑物的时候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政府也会对建筑物的修缮提出意见。因此在欧洲,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人都感到很骄傲,而不是争相购买最新的住宅,住宅拥有者都因为自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而感到自豪。

欧洲古城保护的思想和做法,给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许多有用的鉴镜,让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散发出历史的光辉,为子子孙孙留下醉人的古城风韵。

第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上,我们可以从片和面的宏观角度来考虑。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古城保护规划,着眼于保护古城区的风貌,从而将老城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收入群体安居乐业、文化遗产及传统民居和风貌得到可持续的保护、生态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和旅游胜地。注意古城区与新城区间的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性,使创新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历史遗产就不仅仅是几幢建筑、几座民居那么简单,我们有必要对城镇、街区、乃至片和区域进行规划。

第二,在古城保护的微观层面,我们既要保护名人故居,也要保护寻常百姓家。鉴于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多对城市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不少的古城风貌已经淹没在现代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因此,现在更有必要在微观方面着手,对名人故居和具历史感的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在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既不能进行“修旧如旧”式的改造,也不能搞“仿古街区”,尽量把历史街区的街面,或至少面向街道的一面保存下来,让新的封面与旧的封面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有机地利用“文物构件”,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使一幢房子,甚至一条街道都变腐朽为神奇,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在管理方面,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为古城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使古城保护有法可依。同时,在私人住宅的保护方面,可以向欧洲学习,让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有政府定期为居民住宅保护提供信息,提供普通民居住宅名录,提供住宅保护的方法等,让普通居民也利用自身资源参与改善住房条件,而居民则负责所住居宅的维修保护,居民在修缮古宅时,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当居民投资古建筑保护时,能够享受到免税等待遇,从而鼓励居民投身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Martin Daunton. The 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Volume Ⅱ,1840-195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87.

[2]汪志明,赵中枢.英国历史古城保护规划的发展和实例分析[J].国外城市规划,1997,(3):15-18.

[3]赵中枢,英国古城保护的立法过程、保护内容及其保护方式[J].北京规划建设,1999,(2):20-22.

[4]王定刚.中国城市规划代表团赴欧考察报告. [EB/OL](2006-11-17)[2008-03-06].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近代建筑 历史性景观 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7(2007)08-0146-11

坊子,对于大多数阅读本文的读者来说,这是个陌生的名字。在百年胶济铁路一段废弃的铁路支线侧畔胶东半岛上的这座普通小镇也静默着走过了百年岁月。

从青岛出发,胶济铁路经蓝村转过胶州、高密后,一路向西,过塔尔堡、太堡庄、丈岭、山乍山、黄旗堡、王松等小站后转向东南而至坊子,行程约计170km。

曾几何时,火车是这些末等小站之间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乘火车在离自己家很近的地方下车回家或者出门远行。站站都停的慢车的乘客多是当地百姓,时常会乡里乡亲地攀谈起来,甚是亲切。随着胶济铁路提速,慢车近乎绝迹,在这些小站空荡荡的站房里,荒芜的站台上,不再有乘客从此回家或从此远行,只有一晃而过的快速列车,疾飞的风,把那些昔日记忆的碎片吹散吹远。

今日所见,坊子仍然保留着昔日的面貌和身影,一种呈现出与其他半岛小镇迥然不同的风景。百余年以来,德、日据时期遗存至今的各类近代建筑及其形成的历史性景观,从近世到现在几乎都没有改变过。

面对厚重历史渐行渐远的背影坊子就像一位饱经沧桑又默然无语的老者,以其亲身经历的见证,无言地袒露出的对逝去岁月的感情,而折射出的那种近乎“小人物”、“大历史”的情怀,尤让人感喟不已。

瞬息星际,人间百年。

1902年夏天,德国人修筑的胶济铁路至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一路西行的铁路在此却向东南绕行一个大弯,若仅从铁路建设的角度来看,此举可谓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德国人行事素来严谨有加,而此举又是作何考虑呢?其实,由此或可追溯至30年前的1868~1872年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yon Richthofen 1833~1905)两度的中国之行。1868年,李希霍芬从上海开始他独自亲历的中国之旅,他溯运河北上,历江浙、经齐鲁、抵京津、赴满蒙、出陇海纵横大半个中国。数年间,李希霍芬沿着既定的七条调查线路,进行广泛深入的地质学、地理学调查,足迹遍及中国当时18行省中的13省,规模之大、区域之广、时间之长,在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的实地考察活动中恐无人能出其左右。

1872年,李希霍芬返回德国,穷其毕生精力,历时35年(1877~1912),以《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简称《中国》)为名,完成其鸿篇巨制的研究专著(五卷本并另附有地理和地质图册两集)在当时德国学术、经济、政治等社会各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褒奖与赏识,被誉为“指向远东的臂膀和手杖”, 学术和社会地位青云直上。

1869年3月至5月,李希霍芬实地考察山东半岛,在其研究专著《中国》第2卷中,他用近乎抒情的笔触描述了山东半岛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半岛以西的广大腹地宛如一条飘逸的黑绸带,上面缀满了乌黑闪亮的煤和铁。沿坊子、博山一路西行,形成年代相近的煤层连绵不断,在博山以南,煤层又在黑色的山脊中起伏,矿脉时隐时现,向济南府方向延伸……”还对其开发远景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与规划:“从这儿(青岛)修建一条廉价的通向人口稠密的生产地区的铁路。这样,企业就能保证得到充足而又价廉的燃料供应。同时,还可以在港口开发蒸汽机动力生产,并由此发展各种工业。如此,北方的棉花、钢铁和其它产品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进几个重要地区,北方的进口也会更加便宜。拥有大量煤田的山东,取决于胶州湾的开放和上述各种相互联系网的建立。……胶州湾的开放和上述与内地连接的交通线的开辟,是山东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前途所在即使中国在物质上,科学文化上和工业生产上的崛起直接违背欧洲先进工业国的利益,但这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发展趋势。鉴于这种情况,外国列强必须保证自己在这一即将到来的大发展之前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在华德商之喉舌《东亚劳埃德报》借机以《胶州赞歌》为题发表专刊详细刊载了李希霍芬关于山东半岛的研究报告,为德国由“大陆政策”向“世界政策”演变的新进程大造舆论,扩大影响,为激发德皇威廉二世及其政府对远东的军事野心,并使之决心适时择机攫取胶州湾作为殖民中国的前哨作了重要提示。

正如德皇威廉二世在其回忆录中所记录的那样:“根据那时东亚巡洋舰队长梯尔匹茨少将的报告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男爵奉命调查对山东远景所作的令人鼓舞的描述,大家终于同意在胶州湾建立租界地。”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德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德皇威廉二世日趋上升的个人统治最终将德国对华关系导向了肆无忌惮的侵略。正是由于李希霍芬影响所及与此后德国对山东半岛的全方位地考察与了解,对胶州湾垂涎已久的德国终于找到了期望已久的机会。1897年11月1日,两名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史称“巨野教案”,猝发的教案遂被德国利用为武力夺占胶州湾之口实。德皇威廉二世遂即命其驻泊吴淞口东亚舰队立刻北上胶州湾,进攻胶澳(青岛之古称)。随着胶澳的陷落,1898年3月6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与清廷代表李鸿章、翁同在北京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继九龙之后,胶澳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第二个租借地,并再次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数月之后,俄租旅顺口、英租威海卫、法租广州湾《胶澳租借条约》关于胶济铁路的规定是,“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十里内允准德国商开挖煤矿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等等”,由此德国攫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及其沿线15km范围内的矿藏开采权。自此以后,德国在山东划租界、修铁路、开矿山,强占胶州湾而获得广泛的权益。《胶澳租界约》签订仅一个月后,德国即开始在山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采矿之前的探采取样。

1899年10月,德华山东矿务公司在德国柏林成立,并于青岛设经理处,其主要目的就是在胶济铁路沿线15km内勘探、开采煤炭、金属、石油等矿物资源。原址周边只有“前后张路院,南北宁家沟”原本并不存在的坊子,因德国在“前后张路院”和“南北宁家沟”之间开凿大型煤矿,而矿井附近有一小铺名为“坊子”,即以“坊子”命名。也正是由于德国觊觎坊子当地丰富煤炭资源的叵测居心,本应一路

西行的胶济铁路在坊子不合逻辑地绕转向了东南。

据相关史料记载,德据坊子17年,开采煤炭约299万吨,日据坊子31年开采煤炭约计422万吨。正是德日列强掠夺性的开采,导致坊子煤矿资源的富矿开采殆尽,这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胶济铁路舍弃坊子裁弯取直的重要原因。1984年,胶济铁路实施复线改造,改造后干线不再绕行坊子,里程由原来的395.2km减少到384km(不含两条支线),缩短了11.2km。

也许,历史在细节之处才变得清晰、鲜活、生动起来。

胶澳租界一度成为德国的“样板”殖民模式和显示其海上帝国主义及其世界政策的舞台,此后的12年间(1902~1914),德国在坊子致力建设煤矿、铁路与市政、教育、卫生、商业等相关设施,由此奠定了百年小镇最初的模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机加人对德宣战集团1914年11月日本出兵抢占青岛德国在胶州租借地内的财产被日本席卷一空。至次年战事结束,日本又宣布承袭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并向袁世凯提出了著名的“二十一条”,意欲合法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直接导致了的爆发。其时,日本设青岛领事馆坊子出张所(胶东半岛内陆的领事派出机构),并以创办山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坊于分公司、坊子山东煤矿产销公司为由侵占坊子,在原先德国人遗留的城市建设与工业设施基础上,规模有所拓展,“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自1914年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31年间,日本占领时期所建设的大量带有鲜明掠夺性经济色彩的机构与设施,构成了坊子作为胶东半岛重要商业市镇的基本格局。

时至今日,在坊子旧城近8km2范围内,散落着大量德、日据时期的近代历史建筑遗存,诸如德国领事馆、德军司令部、德军北大营、德建火车站、德军医院、德军礼堂、铁路大桥、天主教堂、修女楼、安妮竖井(以德国驻胶澳总督夫人的名字命名)、敏娜竖井、日本领事馆、日本宪兵队、德日矿务公司、德国电报大楼、发电厂、电灯公司,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农场、部队运兵站、物资仓库、德军豪华官邸、日本正金银行、横田旅馆、鱼鲜大烟馆、风月妓院、红房子水牢等,据说在大约20年前,坊子近代建筑遗存的数量超过300处,而现今保存166处,其中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总建筑面积约近45254.99m2。其中德式建筑面积31131.73m2,日式建筑面积14114.26mm2。

坊子德据时期的建筑,多为当时负责胶济铁路设计与建设的德国建筑师设计,具有显著德意志民族特征的西洋风格,其公共建筑及住宅虽然规模不大,但皆形象典雅自然又不失活泼,比例尺度宜人,施工工艺精细到位黄色的砂浆拉毛墙面、红色的版瓦屋顶、变化多样的山花与老虎窗、以及蘑菇石券窗及局部装饰,形成光影变化丰富的建筑形象。花岗岩的运用是这些德式建筑不可或缺的构造及装饰材料,或于券额,或于墙角,或于栏杆在细微之处皆可让人体察到建筑师不俗的品味与意匠。典型如胶济铁路坊子车站、坊子机务段段长办公楼,坊子工务段段长办公楼、坊子站站长住宅,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德军军官官邸等,其中的个别建筑装饰特征甚至可以看到上世纪初叶“青年风格派”的影响,如德军医院的室内设计等。德式工业建筑的布局严谨,结构逻辑清晰,巨大的木结构梁架轻盈灵动,简洁洗练的高大空间,反映出德国19世纪末叶以工业建筑为肇端,由古典建筑开始走向现代建筑的诸多细节与特征,典型如德建机车车库、机车维修车间等。

日据时期的坊子建筑,多在保留德国人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其规模与数量较大,设计与建造质量却皆不高,惟讲究经济实用,并注重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比较典型且保存较好的如日建铁路工人宿舍(“四十间房”)、日本领事馆、日本学校、正金银行、横田旅馆等。

逝者如斯,百年沧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胶济铁路复线工程的开通,坊子站改为尽端式车站,由二等站降为三等站,现在只是每天早晚一班蒸汽机车牵引的通勤列车经过。坊子旧城地处煤矿采空区,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故此坊子新区北移数公里,百年小镇遭到无情地遗弃。昔日的熙攘繁华俱已消逝,旧时的热闹景象业已悄无声息,然而也正是由于坊子新区建设选择远离旧城,一下子化为废墟般的小镇却因此得以保存原有的形貌,从建筑面貌、街巷肌理、景观风物,乃至居民生活状态等,皆未有太大的改观和变迁,我们才可以见到胶济铁路沿线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建筑遗存及其历史性景观。

2006年12月,坊子近代建筑群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历史街区与独特景观已引起各界关注,但由于其中多数历史建筑与街区处于凋敝破落状态,毁损严重,保存现状十分令人堪忧。加之多数房产的产权关系异常复杂,坊子新区建设引起的人口外流等因素,坊子近代建筑遗存在被荒废冷落多年后,即有居民居住者,多因无节制的拆改和保护管理不善而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损伤和破坏。

坊子近代建筑及其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小镇的更新与重生,似乎已是指日可待。这个时刻我们只想表达出的观点是:什么才是这座百年小镇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什么才是它打动我们并为之付出感情和热爱的魅力?什么才是它在未来新的回归中应有的模样?其实,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生活形态、居民风俗;甚至连其中的人际关系与发生的故事自然也都不一样。亲身到每个地方去走一走,就知道不能轻易将这些地方相互比较或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判断、或者改变。

坊子近代建筑遗存及其历史性景观,作为承载与见证近百年来中国小城镇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变迁的标本,其发展演变的进程与核心内涵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域外强势文化的兼容并蓄与复合集成,是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格局与肌理为主体,由历史建筑遗迹、风土传统、生活式样、工业遗产等系列人文景观共同形成的活着的历史与文化之核心。而仅仅将其归属定义成为殖民历史与殖民文化难免有其过于简单狭隘并缺乏全面深入研究的局限性。

诚然,坊子近代建筑遗存的规模数量、建筑风格、等级式样及保存质量等虽远不及上海、天津、青岛等大都市近代建筑的形式多样与异彩纷呈,但也正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历史与地域特色给予了我们更多可抒可写的空间。以坊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小镇的更新与重生也似乎蕴藏着更大的机会,小规模的城镇可以最为直接的方式获取它在自然和历史上的诸多线索,比起大都市的刻意制造来说,反而要容易的多,在达成共识的程度上所需下的工夫也比大都市少了许多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比大都市来的密切;只要有吸引人的景象和强而有力的领导者,立刻就可以产生出改变现状的能量――宽广的发展空间和低价的土地正是极佳的条件。当然,在小城镇也会碰到想不出好点子、人才有限,或遭到被各种过去的经验和周围封杀的情形,还有,想到一些大都市才能享受的便利,跟这种大都市的魅力比较之下,也会感到困扰不安。

七月中的一个清晨,在丝丝微凉的雷雨中,我们来到了坊子。

漫步在这座平凡静谧的小镇,满目皆是历经百年风雪,一直遗存至今由各类近代建筑构成的历史街区与历史景观。行走在街市间,少了些许过眼烟云般的喧嚣与繁华,恍惚间,时光仿佛停滞在我们记忆里的某一瞬间。看着这些老房子的斑驳沧桑的容颜,看着他们在青空下凛然伫立、坚毅不移的模样,如这雷雨后的骄阳,温情与苍凉之间,带给我们深厚复杂的感受。信步小镇所过之处,皆是炫目的光与影,以及过往无垠的追忆。

在小镇上整整一个上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就像眼前的小镇坊子一样,也许每一座城镇都有其固有的特殊性,甚至其所面临的问题都与所散发的魅力一样,也是独特的。然而,无论如何仅就历史性建筑与历史性景观的保护过程,以及目标而言,我们始终认为,城市是集成人类生活的复杂空间,而历史性建筑吸收了灿烂辉煌时代的热血和能量,将一代代拥有者所花费的心思传承下来,对于任何历史性城市、历史性建筑、历史性景观的变迁,其实,它最终所要改变的终极还是人;从这个意义上,任何文物或文化遗产的概念或可理解为“文”与“物”的两个层面的复合体,也许只有为保存居民的集体记忆、保护唯一性、独特性与活生生的人文魅力 而不仅仅是作为供人观瞻的“物”付出的努力,一种充满活生生的生活感,历史与当下和谐的秩序与景象才能浮现。

正如提出“再次确立以历史、文化和自然为主轴之生活方式”的日本著名城市规划及历史古迹保护学者西村幸夫所言:“……地方的魅力其实要归于这些深以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为荣、爱惜这些地方的人们的魅力。因此,有趣的是,有魅力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有魅力的。地方的魅力,事实上是由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魅力而产生才出来的。了解住在这里的人的想法,而后再来看这个地方的时候,就会愈来愈感受得到这个地方更深层、更深刻的吸引力――因为通过爱这个地方的人的眼睛,才能真正看见这个地方。”

我们坚信,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

历史性的建筑与景观之所以拥有吸引人的魅力,常常是由于建筑群所具备的一种统一的式样特征与岁月沧桑感,其中又会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感受,产生出细腻的变化,还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内在的成长与改变,这些都是人们在“动态的”时间和“静态的”空间中,为生存而付出的努力,以居住的形式所展现出来的可持续的生命。然而,由于人的力量之快速增强,太容易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建筑与城市使我们来不及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而总是思考如何跟上世界潮流,向往世界设计大师的作品,以及太多迷失错愕的建筑面貌,正表现出在这一时代人的心情。

我们将以怎样的内心去容纳这座繁华已逝的百年小镇?而小镇坊子又将会以怎样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步履之间些许的踟蹰?

似乎一切从一开始,就注定这不是一篇寻常的游记,或是通常的考察报告。不仅是那些小镇上空无一人的老房子,也不在于透过废墟间仰望到的朗朗青空,它的意义,正如我们自己所坦承的一样,我们在这里或许看到的是自己,所构筑的对过去无限的想象与回忆,最终都由于历史的缺席而无法证实。这或许就是看待历史性建筑与景观的视角罢!你的心绪,你的想象,都只不过借助了缓步其间的行走被重新确认而已。

这也是我们的理解和观点,我们并不想在此给你描绘一张精确的线路图 以供你按图索骥,也不想给你不厌其烦的琐碎信息,塞给你无数冗余的知识。我们看似是在寻访历史的遗迹,其实,我们更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寻找自己,让自己体验出在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底蕴下的存在意义,由此可见,我们一直行走于田野间之意义及其最终指向,不是外表,而是自身。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就算承认当中的道理,也无不感到费解。当今天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廉价的消遣与无聊的时尚,当丽江、平遥一样的古城堕落成旅游产业中的毫无灵魂的躯壳之时,是否该重新认识我们自身在这一行走与寻觅过程中的意义?

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规模如此巨大,速度急迫的空间与历史的巨变。一个逝去的时代,一条废弃的铁路,一座永远失去的小镇。在许多过去的自以为是、指指点点的既定规划理论框架之外,在中国城乡历史的巨大变迁之中,我们是否可以,能像对待长年的老友、年迈的骨肉亲人那样,用温柔的目光来看待它?

古老的车站,旁边是小小的铁路仓库。

再过去,就是低矮灌木环绕的红瓦屋顶的家。

庭院里面有柿子树,鸡群正在啄食饲料。

檐廊上的草篓中,皆是摆满的四季时鲜。

附近斑驳的铁桥下。

虞河无声无息地流淌,夏季里萤火虫到处飞舞。

周围的田地,春天有紫云英和雏菊,秋天的谷穗结实累累

一边欣赏这样的风景,一边走过平凡静谧的小镇。

我们心灵中一直期盼的风景即将实现。

附记:此活动系坊子区政府特约建筑文化考察组金磊、殷力欣、刘锦标、温玉清四人对山东坊子近代建筑进行的考察与调研,承蒙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马清民区长、徐明军副区长、田立胜副区长、潍坊市规划局孙守勤局长、李熙胜副总规划师、潍坊市规划局坊子分局王全江局长、坊子区文化局赵新坤局长、坊子文物保护站于平先生、坊子区恒安街道办事处李玉女士等坊子区各界的大力支持,谨致谢忱。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园林法规

一、引言

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制定完善的园林法律和法令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 已建立起一系列的园林专业法;国外把园林法令纳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 促使园林法制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园林立法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于园林相关法律法规来自三个层次: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第九届人代会第30次会

议通过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绿化条例》1992/6/22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2.行业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2002年240号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试行))) 2004/6/7

《公园设计规范》

《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2003年修订

3.地方性法规、条例(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于1990年4/2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6

《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1991年1/1

《北京市绿化补偿费缴纳办法》1990年6/20,《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北京市城市绿地植物种植的若干意见》、《关于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示范文本等[ 2]

三、现行园林法规存在的问题

1.园林法规体系构建的缺失

从宏观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道德规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园林法制就必须分析以上诸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园林有形市场的建立、市场游戏规则的确立等问题如不顺利解决,将会干扰甚至阻碍今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法律上涉及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约和彼此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这些关系问题在园林法制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如何兼顾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矛盾,相互协调,成为园林法制殛待解决的问题。

2.园林法规内容中忽视可持续性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上,包含有对旧城区的景观改造,河道改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环境建设上。相关的景观建设行为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层面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是注重审美的需求,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做建筑和城市的“装修”,而忽视了作为管理控制手段的景观,即缺失可持续性的园林法规内容。

对现存景观管理的忽视,尤其对于具有文化价值的管理保护的缺失如下:

例:武陵源风景区、园林法规可持续性内容的缺失,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无法可依。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 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 7万平方米。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并对该景区亮出“黄牌”警告,责令整改。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产生这一事件的原因: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致使风景名胜区建设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这是在我国目前尚无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的第1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结合武陵源遗产保护、管理的实际,对森林、野生动物、环境、地质地貌、国土保护、建设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制定了33个禁令。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

四、国外相关问题的启示

1.日本

在日本,《景观法》将景观设计体系分为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和区域设计(District plan)两个部分,“景观规划区”是区别于城市规划区的单独指定的,由比城市规划区更广的范围,包含有自然公园(Natural park)、准景观地区(Semi-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地区(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农业促进区(Landscape agriculture promotion area)、景观重要建构筑物(buildings important for landscape)、景观重要树木(Trees important forlandscape)、景观重要公共设施(Publicfacilitiesimportantforlandscape)个部分,使景观1)与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平台;2)与农、林、渔业之间建立平台;3)与历史及自然区域保护之间建立平台,形成大统一的景观概念。在各个分区范围内,景观规划注重控制性法规、条例和居民协议(agreement)的建立和与相关法之间的协调(如城市公园法、城市规划法、道路法、广告法等),通过市民的协作和控制规范共同作用,使区内景观的得以协调发展。

2.美国

美国是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以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为例: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考察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国家公园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由内政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已建设公园、文物古迹、历史地、观光大道、游憩区等为目的的所有陆地和水域”。在管理机制上,由于普遍采取了垂直管理模式,加之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准确的定位,管理者较好地行使了对其预定的职能: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steward),而不是业主(owner)的角色,即其不能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更无权将资源转化为商品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能来自岗位工资。这样,既避免了地方政府带来的干扰,也基本避免了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造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冯采芹等编译:国外园林法规的研究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编[M].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园林法规汇编,2006

[3]韩 笑 徐 波等:我国园林法规体系初探

旧城改造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广电局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

六是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由安全保卫组负责。市公安局负责交通保畅工作,负责开幕式安检及会场、考察点(景点)和参会代表驻地周边治安安全保卫工作。

上一篇:养老产业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景观设计单位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