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预防

时间:2022-08-23 09:34:04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预防

摘要: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时刻威胁着员工的身体健康,因此,近期对现场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和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检测结果从根源上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进行预防。从而有效杜绝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Abstract: The hazard factors of workplace are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hazardous factors of the field were det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 we can tak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by detecting results from the roots. Our enterprise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 危害因素;预防;健康发展

Key words: hazard factors;prevention;health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0-02

0 引言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或直接原因,因此研究危害因素存在的区域或状态,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公司主要进行动车组高级检修、配件供应及延伸服务等工作。作业工序包括打磨、轴承压装、轮轴组装、探伤和部件清洗等工作。因此,根据作业内容,接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化学因素:苯系物及粉尘。过去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仅是对危害因素进行相关的探讨或是停留在风险分析层面,并未对针对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预防。本文通过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危害因素存在区域、存在状态和结果检测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检测条件

1.1 检测时气象条件

检测气象条件如表1。

1.2 检测点布置

依据作业情况选择转向架车间、部件组装库、车体油漆库、调试车间的13个岗位进行现场检测及采样,测点布置如图1。

1.3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和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为噪声、工频电场、其他粉尘、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本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见表2。

2 危害因素分布图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文件)要求,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危害因素分布图如图1所示。

3 检测结果

3.1 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本次检测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见表3、表4、表5。

3.2 检测结果

通过对生产作业危害因素检测,粉尘最高为1.17mg/m3,小于8mg/m3;苯为0.79mg/m3,小于6mg/m3;甲苯

4 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通过各岗位检测结果看出,其危害因素浓度远低于限值要求,即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虽如此,仍需做好如下相关安全防护措施:①监督职业防护专项措施执行情况,并持续落实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机制和职业卫生监管制度;②监督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规范穿戴情况,杜绝作业期间劳保用品不带或不规范佩戴情况的发生;③打磨和部件清洗作业加强现场通风,更大限度降低危害因素浓度。同时,必须规范佩戴发放的个人劳保用品。④高压试验作业严格要求员工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和使用绝缘胶垫等防护用品,极大限度减少工频电场对人员的伤害;⑤在接害因素存在场所设置具体危害因素告知卡及相关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员工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⑥每年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坚强日常的巡检,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吉平.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与控制[A].第十二界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宋富军,朗胜喜.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模式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04).

[3]梁友信,吴维皑.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发展动态[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01).

上一篇:三维扫描结合BIM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翻转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