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写生的观察与表现

时间:2022-08-23 07:39:46

浅谈色彩写生的观察与表现

【摘要】色彩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借助它可以在二度空间创造出惊人的视觉画面效果。本文就如何正确地观察和表现色彩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色彩写生整体观察表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78-02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有力的手段。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以及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是色彩写生的关键。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一 强化写生的色彩意识

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及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其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对色彩有全面的了解。

1.认识色彩

科学实践证明,物体的色彩是因光的照射形成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色彩是因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绘画中的色彩分为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颜色组合及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不同于写生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对比,装饰色彩主观性较强;写生色彩也考虑物象固有色因素和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物象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无论是写生色彩还是装饰色彩,都各有所长又有局限性,在色彩训练中不能彼此分割,应相互渗透,才能认识色彩、体会色彩。

2.理解形体色彩

色彩与形体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形象使人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具体解释如下:

(1)光源色。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形成了光的不同颜色,绘画上称为光源色。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的光源色也不同。光源色是光自身的色彩倾向,它影响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2)固有色。固有色是受光物体对光源色的色彩吸收与反射作用形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与反射色光的性质不同,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不同的颜色,我们称物体上所呈现的颜色为固有色。固有色是一个不准的概念,世上本无固有色,因为物体的色彩是受光限制的,物体本身并不呈现恒定的色彩,人们所说的固有色是在比较柔和的日光下呈现的色彩印象,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固有色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尽管现代物理一再证明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但为了研究方便和便于常人的观察习惯,还是把光源色和物体的固有色作为分别的概念来研究。作为一种假设,固有色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它不仅适应于人们的直观与习惯,而且方便人们对物体的色彩观察、分析和研究。如果没有这种假设,物体的色彩就难以描述。

(3)环境色。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处在具体环境之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色彩也不例外。环境色彩正是由于色彩的反射作用,造成同一空间物体的色彩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环境色强调被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出的色彩是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的,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感觉。因此,同一场景中不同的物体上,通过吸收与反射,相互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光影响。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三者有主有次相互制约,形成和谐统一的色彩整体。色彩写生中要强化色彩的可变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在描绘物象上的相互关系,防止过分强调物体的色彩变化而忽视形体。

3.把握空间色彩

把握色彩靠感觉,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才能解决本质问题。由于色光波的散射程度不同,光波的长短也不同,色彩在空间的传递中也产生变化。空间距离近的,物体轮廓清晰,明暗色调差别大;空间距离远的,物体轮廓模糊,明暗色调差别小,物体明暗面层次不清且色调统一。同时,由于空气和其他空间因素影响,不同距离的物体,其色彩的纯度和冷暖也会发生变化,如距作画者远的色彩愈灰或冷。从而归纳出空间色彩的基本规律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近鲜明远模糊、近对比强远对比弱。利用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可以在二度空间上表达出具有长、宽、深的三度空间。

二 强调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和表现

1.整体观察

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大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物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具体观察应分为以下四方面:

(1)比色调。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一幅画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画的总体面貌。色调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其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色调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画面会产生紊乱。因此,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再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而统一于冷调之中,当冷暖不明确或较乱,则色调也不统一。

(2)比明度。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在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在画中建立一个次序。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进行对比,使画面效果丰富多彩。如画面缺乏深色或浅色就造成画面灰,层次没有概括或过多会失去对象本质的真实感。

(3)比冷暖。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冷暖的主要依据。没有暖的对比,冷色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整体分析比较而得出的。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暖色倾向。即感觉中偏红的为暖,偏蓝的为冷。

(4)比色相。色相是颜色的相貌。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难分的情况下,才用色相来比较。

2.整体表现

正确的表现方法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作画步骤是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首先,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把一组静物的背景与主体、一处风景的天空远景与近景等概括归纳为几大色块,抓住对象的总感觉,构成调子的色彩因素,由浅到深,用大笔比较迅速地将大的色彩关系画出来。其次,调整修改,深入刻画,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细微的变化,找出局部在整体中应处的位置,并始终以整体调子和冷暖、明暗关系来检查反光和环境对色调的影响,又以大的色彩关系去衡量局部细节的准确度,再提炼概括。整体的观察和表现始终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任何时候停下作业,画面的整体关系都应是完整的,而不能让局部明显地孤立地跳出画面,从始至终都要在整体的大关系中表现对象,直至完成。整体表现需注意以下两点:

(1)先色后形。这种表现有益于提高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在理解色光的基础上,确定轮廓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某一物体或某一景物的色彩的关系和调子特点,完全排除细节描绘,将对象复杂的色彩和形态归纳为色块,以不同色块的明度、冷暖、面积对比构成色调。并处理好色彩中心和其他颜色的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2)对比调和。对比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段,没有对比就没有表现力。在写生中运用对比来突出形象,加强画面主题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运用各种色彩对比不定期激活画面的色彩,加强空间、距离、体积等画面效果。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冷暖、明度、纯度等。而调和与对比恰是矛盾的,调各的方法有主导色同邻近色、光源色、对比色的调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二者是对立的统一。运用时必须根据主题、内容和画面效果有所侧重。在色彩写生中,强调对比时,要注意调和,反之也一样。因为色彩在空间有一定的倾向性,单纯的中间状态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利用这一矛盾可以使画面产生生动而真实的变化统一效果。

三 结论

色彩写生是塑造形象传达感情的有力手段。色彩写生教学要用色彩理论知识指导、观察分析色彩现象,培养整体观察和表现能力,发挥色彩的魅力,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画面效果,从而成功地使用色彩。同时要吸取别人的经验,以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杨云龙.水彩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刘曙光.色彩静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常锐伦主编.美术(中师教参2)[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4]原黎明、王岩、董喜春.水粉水彩[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上一篇:浅谈教育游戏软件在小学教育中的思考 下一篇:构建充满生命情怀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