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改革要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时间:2022-08-23 06:34:34

历史教学改革要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认为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培养起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好的方法也发挥不出最大效能,有了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形式下的历史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实现课堂的高效、适应目前的中考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展开的。在多年理论研讨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些历史教学改革中应着重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大幅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终身发展都大有裨益。

1、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可能进一步学会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我们的教学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观察、有条理的习惯

注意观察细节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初始环节,是学好历史、答好试题的前提。目前历史学科的考核采取开卷形式,试题均以背景材料的形式出现,且考核的重点越来越侧重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培养起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并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终极结论,得出结论时,观点必须来自于观察的结果,做到有论有据,表达思路要清晰,有条理。做到这一点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答题的条理性,培养有条不紊认识问题、展开问题的习惯。

3、善于反思、质疑的习惯

我们今天的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自主学习的高度,之后,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辨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勤思多问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只有做到人人都能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课堂才会有活泼的思维,包容、宽松的环境才能产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预期效果。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要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

4、敢于大胆猜测的习惯

人类认识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提出猜测并且不断证实或者证伪的过程,大胆猜测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鼓励学生更多地试图对问题作出猜测,是培养学生对于探索的兴趣、解除过多地在学生头脑中充塞已成定论而导致的心智禁锢的重要教学策略。历史教学中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对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的价值,推动他们去寻找更多、更可靠、更详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进而推动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和自主探索,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做出猜测。

5、善于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的习惯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教师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如果学生也能参与进来,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资源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拓展和补充了教材内容,而且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教材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体验与生活实际,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6、自我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

历史是培养思维的学科,史实识记固然重要,理清知识点间的因果关系更为重要,联系、比较、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孤立的,每学完一课或一个主题,一定要把所学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做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历史学习,只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辅之以高效的课堂学习,我们必能打破小科的限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我们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自由飞翔”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评述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