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高凝状态的研究

时间:2022-08-23 06:23:32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高凝状态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4项分析参数的变化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4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37例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35名健康老年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值,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PLT及PCT显著低于经治疗后的缓解期病人及健康老年人(P<0.01);而MVP,PDW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进而造成机体高凝状态,是血栓及弥散性血管凝血(DIC)形成的基础,同时对临床判断肺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

中图分类号:R541.5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092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常与感染、缺氧、酸中毒及肺动脉高压等有关。急性加重期病人血液往往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小板是循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与肺心病急性发作及血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为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血小板形态及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对4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37例缓解期病人及35名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E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探讨它们在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5年9月~2006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年龄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40例(A组),男34例,女6例,年龄61岁~83岁(69岁±9岁);缓解期37例(B组),男33例,女4例,年龄61岁~81岁(69岁±4岁)。以上病例均未接受过抗凝治疗。另设健康对照组35名(C组),为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化验、心电图及胸片等辅助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老年人,男30名,女5名;年龄60岁~78岁(70岁±6岁)。

1.2 方法 血小板4项参数分析采用法国ABX公司PENTRA120型血细胞分析仪,全套试剂由法国ABX公司提供。急性加重期病人入院后即采取空腹静脉血2 mL加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内混匀,2 h内置仪器内进行自动检测,即测出相应的PLT,MPV,PCT,PDW值。缓解期病人复查血常规得到血小板参数值,方法同上。健康对照组采取空腹静脉血化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A组PLT,PCT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1);而PDW和MPV则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结构、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与血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MPV显示循环中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其增高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PC7为PLT与MPV的乘积。PDW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血小板的数量和容积一方面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的生成、代谢情况,另一方面也显示循环血中血小板的年龄。新生的血小板体积大,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代谢活跃。

老年人肺心病血管变窄,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尤其在伴有肺心病急性加重时,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肺心病急性加重者尸检时肺小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9.8%,且皆为肺小动脉原位血栓。

血小板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与肺心病急性发作、发展及血栓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而病毒和细菌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由于长期慢性缺氧、CO2潴留极易并发酸中毒,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血小板激活。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炎性递质。造成血小板进一步凝聚。同时释放多种缩血管及凝血活性物质,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过度消耗,寿命缩短,数目减少。急性加重期虽然血小板数量减少,但多为新生成的血小板,具有较强的活性,激活后可以释放更多的活性物质而引发血栓。因此治疗上可以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因为大量的大血小板生成,致MPV,PDW增大。此外,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往往伴有右心功能不全,这时体循环淤血,血流缓慢,易发生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

本实验结果表明,PLT,PDW,FCT,MPV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异常,而在有效治疗病情好转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这可能与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有关。提示血小板形态及功能变化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症状、体征常常不典型,动态监测血小板4项参数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的可靠预警指标,对观察药物疗效也有帮助。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可较全面反映血小板的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而且该手段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应用。

上一篇:注射用血塞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膜糖... 下一篇:辛伐他汀调脂干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