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构建情况打算

时间:2022-08-23 04:32:47

生态环境构建情况打算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县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能源建设、土地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风景旅游区环境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相对良好状态。但也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护不力,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现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着力构建富裕生态和谐,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提升功能、改善环境、恢复和保护生态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新。

二、目标任务

到2013年,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社会基本成型。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饮用水源质量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固体废弃物大部分实现无害化,环境整治步入良性轨道,湖、稻屯洼、大汶河水质按功能区达标;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10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90%以上;确保全县各项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三、工作重点

1、做好湖水质净化工程。完成镇入湖口、乡出湖口、稻屯洼三块人工湿地建设,2009年底建设及修复镇入湖口、乡出湖口人工湿地1.6万亩,主要种植芦竹、芦苇、芡菱、莲藕等水生植物;2009年完成稻屯洼人工湿地土地征用,建成人工湿地净化系统200亩、湿地5500亩,主要种植芦竹、芦苇、水面种植莲藕、芡实。实施沿湖、沿汶河退耕还湿工程,2008年底前,完成统计上报及对上争取工作,2009年完成退耕还湿2万亩,2010年完成退耕还湿4万亩,有效遏制湿地退化趋势。实施湖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截污防护带,彻底关闭沿湖的“土小”企业,在州城、、银山三乡镇建设三处污水处理厂和三处垃圾集中收集站,集中处置湖周围的垃圾。加强对正亮、本才、永盛、三利四家淀粉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2009年6月底前,实施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确保外排废水稳定达标,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实行转产、搬迁、关停。

2、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完善县污水处理厂一期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实施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二期建设项目,2009年6月底完成污水处理二期2.5万吨配套设备、污水管网和中水回用工程,达到日处理中水2.5万吨标准;完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达到雨污分流的要求,实现污水全部进污水处理厂,对园区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对已办理相关环保手续,但没有达标排放的企业,按照管理权限申请下达限期治理任务,确保园区企业2009年6月份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3、抓好城区大气污染防治。2008年底前,完成光源热电有限公司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外脱硫工程,实现2009年SO2削减600吨减排目标;2010年底前,关停鑫海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彻底消除水泥厂的粉尘污染;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中顺明兴纸业、新华玻璃厂、亿纳珠光颜料有限公司、国信实业公司等企业自备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加强城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开展文明工地评比活动,有效控制扬尘。到2010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6%,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8%。到2013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大于9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4、开展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对歌厅和建筑工地噪声扰民行为的集中清理和整顿,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制止夜间10点到次日凌晨7点使用高噪声音响和设备进行营业和施工等违法行为。加强城区机动车鸣笛管理,2009年6月底前在城区合理设置交通信号与标志、标线,科学划分车道和设置专用车道,规定适当行车速度,整体改善交通噪声环境。到2009年底,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5%,2012年底,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到2013年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

5、加强固体废物防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光源灰沙砖厂、恒通灰沙砖厂扩能改造,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2013年达到87%。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2009年12月底前建成一个日处理150吨垃圾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到2010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2013年达到93%。

6、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加强荒山绿化,在白佛山、北山、青峰山种植松树、火炬、银杏、红枫等树种,到2010年,全县山区、丘陵、平原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3%、33%、14%,2012年分别达到65%、35%、17%;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发展城市林业,推进城市绿化美化,规划建设“四带”即:“滨河绿化带”、“高速公路防护带”、“高压走廊绿化带”、“白吉河景观休闲带”。“四园”即:“白佛山公园”、“光大油脂公园”、“平湖广场公园”、“市政广场公园”。到2013年,共建设“十八片”即:流泽大桥北西片、流泽大桥北东片、焦村西片、平湖中学片、青峰山公园片、白吉河片、加油广场片、金山酒店片、平湖广场片、煤气公司片、亚麻纺织片、金正大厦片、兴泰宾馆片、供电局家属院片、佛山广场片、湖管委片、油脂厂片、卜楼片生态景观休闲林。面积652.6亩,其中新建443.9亩,改善完善208.7亩。到2009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3%,2010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2012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2013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实施人工造林4.1万亩,绿色通道建设114.3公里。

7、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大对矿产生态环境和山体资源保护整治力度,有效遏制生态破坏趋势。加强铁矿、煤矿、山石等重要资源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工作,实行保护性开发。实施矿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大中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加强矿产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逐步建立和推行矿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矿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建立全县发证矿产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禁止在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禁采区设置矿权,督促业主对废弃矿山、道路边坡进行山体复绿。2009年重点修复县城李范村片、大羊片、片、银山片,沿湖片、银山片山体,到2010年底,李范村片、片、银山片、大羊片基本修复;加强可采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本着边开采边恢复的原则,到2013年底前完成6处采石区宜采区及金牛铁矿、宏达铁矿、建龙铁矿等矿区的生态恢复;2010年底,停止11处粘土砖(瓦)生产,2012年全部停止粘土砖(瓦)生产。

8、实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按照有关要求编制或完善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规划,2009年6月前,新湖乡、大羊乡、乡、斑鸠店镇、商老庄乡、沙河站镇、戴庙乡、梯门乡完成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州城、彭集2个国家级及沙河站镇、新湖乡、大羊乡、商老庄乡、梯门乡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2010年完成接山乡、银山镇、镇3个国家级及、戴庙、斑鸠店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到2013年,80%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

9、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能量循环,不排或少排废物。引导企业加强原料替代、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强化废物循环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废物排放“减量化”,达到节能、降耗、增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2009年底,完成社汇酒业、洲际泰亚麻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到2013年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区。

10、发展新型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008年不高于450千克/公顷,2009年不高于350千克/公顷,2010年不高于300千克/公顷,2013年不高于250千克/公顷。合理配置农业生物,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严禁焚烧秸秆。201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2013年达到85%。全面实施优质粮油、绿色无公害优质果蔬、特色家禽、生态渔业等示范带动项目,2010年12月底,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面积58万亩。基本完成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水任务,2009年6月底,有95%以上的村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池户数达到17500户,2012年农村户用沼气池户数达到21600户,2013年农村户用沼气池户数达到22000户。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县政府和各有关责任部门签订生态环境建设责任书,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健全制度,依法执政。制定和完善县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流域综合管理、湿地保护和建设等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县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地方立法体系。围绕全县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增加投入,完善机制。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生态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财政部门负责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对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广泛吸引外资、民资及其他社会资本,增加生态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专家咨询、部门联合会诊、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加强综合决策。

4、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加强对各责任部门生态环境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实行一季度一调度,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有效措施,推广可行做法。同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每年两次对所定目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党委、人大、政府及各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作为评先树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5、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县新闻单位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自身实际,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饭店”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使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上半年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总结 下一篇:卫生监督局卫生督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