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看汉语歇后语及其翻译方法

时间:2022-08-23 01:20:59

【前言】从合作原则看汉语歇后语及其翻译方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违反质的准则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通常采用夸张、比喻或民间故事等作为谜面,造成幽默诙谐的效果,可视作“话语内容的不真实”或“话语内容缺乏证据”。例如“猫哭耗子――假慈悲”、“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但当听...

从合作原则看汉语歇后语及其翻译方法

摘要:汉语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汉语现象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交流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角度对歇后语构造及其翻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歇后语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量的准则、方式准则;直译是歇后语翻译的最普遍的翻译方法,意译、套译、增、省译可以优化读者对歇后语的理解。

关键词:合作原则 歇后语 翻译方法

一、合作原则与歇后语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有短小、幽默、生动的特点,不仅借形象思维来临摹事物,也借逻辑思维概括事物的实质。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比喻,类似“谜面”,后半部分为解释,引出要表达的含义,类似“谜底”,而后半部分往往可以“歇却”,即省略,这就是歇后语这一名称的由来。在生活交往中,歇后语的运用虽然能带来幽默、讽刺、委婉的效果,但无形中也违反了H・P・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则。而其英译时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匹配也与合作原则密切相关。

在言语交际中,会话不是说话人所进行的漫无目的的语句堆砌,它总会具有一定的意图。为此,从话语理解或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说,说话人使用的话语间总是彼此联系的。美国哲学家Grice 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其表达手段是间接地,为读者创造遐想和思考的空间,令读者领略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歇后语便是违反合作准则的一大独特的汉语现象,说话者和作者通过给出“谜面”,令听话人和读者思考后领会其含义。歇后语在构造上往往遵守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因为歇后语的“谜面”部分通过比喻、谐音、象征等手法为引出“谜底”创造了关联,但违反了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

1、违反质的准则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通常采用夸张、比喻或民间故事等作为谜面,造成幽默诙谐的效果,可视作“话语内容的不真实”或“话语内容缺乏证据”。例如“猫哭耗子――假慈悲”、“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但当听话人对此歇后语的出处不了解,或听话人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容易造成沟通不畅或误解。

2、违反量的准则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为比喻,后半部分为解释,引出要表达的含义,分别类似于“谜面”及“谜底”,通常情况下,两部分应俱全,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出现的,但也有省略后半部分的情况,由听话者会意。

例1:卢俊义仆人李固出手一百两黄金,让蔡福结果了卢俊义,蔡福嫌少一脸不快,道:“李主管,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值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也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水浒传》第62回)。

此处作者使用了歇后语“割猫儿尾,拌猫儿饭”,省略了谜底部分“自供自”,违反了量的准则,但在实际效果上把蔡福借机提价,贪婪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歇后语的“谜底”部分是不能随意省略的,必须为脍炙人口,既免于赘述又发人深思。

3、违反方式准则

双关是组成歇后语内容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法,包括意义双关和谐音双关。双关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正因其意义的双重性,违反了方式准则的次准则“避免歧义”。

例二:哪吒太子面对求饶的妖怪道:“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此处“寺”谐音“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83回)。

二、合作原则与翻译

翻译作为信息转换和语言传递的过程,同样可以使用合作原则分析。在合作原则指导下,翻译这一交际活动包含了原文作者(发话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受话者)这三者的参与。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都依靠合作原则建立交际关系,见图1。

图1 原文作者(发话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受话者)三者关系

质的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要说自己认为是虚假缺乏证据的话。运用到翻译中就要求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不能真实传达原著意思的译文,即使文笔再优美,也不能称之为好的译文。正如巴特所说的“原作者是思想、用词的绝对主人,他可以随意接受或摈弃;但译者却不是主人而只是原作者的‘仆人’,必须出处跟随原作者,如实地反应原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谭载喜,2004)这也是质的准则对翻译的要求。

量的准则要求说话内容不应超出或者少于应当包含的信息。这就要求译文应涵盖原文内容,且在表达上避免拖沓冗余。例如,汉语的成语、俗语、古诗、歇后语等现象以其简洁凝练的特点体现了汉语的意味深长和博大精深。如果不能巧妙英译、对原文作调整,就会违反量的准则。关联准则要求发话者说话要贴切,要有关联性。不管是说话还是对话,语言必须切题。应用这一准则,可以判断译文和原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译文是否切题。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译文内容严谨、连贯。关联准则要求翻译时根据信息量和语境,在目标语中寻找信息的关联性并符合目标语要求,以产生相应的语用效果。如果原文有些句子违反了关系准则,译者应补充一些必要的信息,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和事实相关联。方式准则要求发话者说话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简练,意义明确而且有条理。该准则在翻译中的运用是指译文的表达要清晰、无误。翻译的过程虽然涉及了两种语言,但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只能局限于一种语言,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要采用符合目标语规律的语言,以便使译文能顺利地被读者看明白,顺利地接收译文中的信息。

三、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很多歇后语,其翻译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采用合作原则指导的翻译方法或许会使译文更忠实原文、地道、流畅。下面是作者对《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三大名著中歇后语翻译方法的统计:

图2中的横轴为翻译方法,纵轴为该翻译方法的使用次数。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歇后语翻译中,各翻译方法的使用比例相当,直译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意译次之,套译、增译省译的使用率最少。直译既能保持歇后语内容,又保持其形式,让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内涵。意译、套译、增译、省译在歇后语翻译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上翻译方法从合作原则角度分析可分为四个方面:不违反合作原则;违反质的准则;违反量的准则;违反方式准则。由于任何一种翻译方法在原文和译文之间都产生关联,遵守关联准则,因此不做讨论。

1、不违反合作原则的歇后语翻译方法

不违反合作原则的翻译即直译。直译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要全面地阐明原义,严格遵守质的准则,又要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有思想,遵守量的准则。

例3: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水浒传》第18回)

“There won't be any difficulty. 'Easy as catching turtles in a jug. Just stretch out your hand,' as the old saying goes.

以上案例都采用了直译,“苍蝇”、“鳖”、“瓮”等名词以及相关动词都逐字译出,完整保留了歇后语原有的形象和内涵。

2、违反质的准则的歇后语翻译方法

违反质的准则的翻译方法包括意译和套译。意译是指根据歇后语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翻译。套译指在翻译歇后语时,既不音译,也不试用新词意译,而采用折中的办法,使用译语文字中已有的词汇套用之。这两种翻译方法虽然能表达出歇后语的内涵,但在形式上作了改变,违反了质的准则。:

例4: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西游记》第67回)

"Old man," said Monkey with a smile, "You're no judge of people. Small I may be, but I'm solid. There's a lot more to me than meets the eye."

此处译者放弃了对歇后语“谜面”部分的翻译,而直接译出本义(“谜底”部分),借助意译把“秀气在内”译成“There's a lot more to me than meets the eye”。:

例5:彩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一不识好人心。(《红楼梦》第25回)

You ungrateful thing! Like a dog that bites Lv Dongbin――You bite the hands that feed you.

译者对这句歇后语的处理是保留了“谜面”部分的形象“Like a dog that bites Lv Dongbin”,对“谜底”部分采用套译加解释。这样不仅保留了汉语中“狗咬吕洞宾”的形象,地道的英语翻译使得外国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但吕洞宾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外国读者对其可能不甚了解,可以采用直译加注对该人物补充说明。

3、违反量的准则的歇后语翻译方法

违反量的准则包括增译和省译。增译即译文的量增多了,提供更多相关信息。通常采用增补加注的方式翻译歇后语,给直译的歇后语加上说明文字。与增译对应的是省译,省译是指忽略不译,或是采用回避的手段,不与原文一一对应。

例6:周通道:“罢,罢!贼去关门,那里去赶?”(《水浒传》第5回)

Zhou Tong said, 'There's no use locking the door after the thief is gone. Where would we look?'

“贼去关门”这句歇后语实际省略了其“谜底”部分――“迟了”,译者在的译文中增加了“no use”,增译“谜底”可以使其内涵更清晰。

例7:八戒点头道:“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次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西游记》第57回)

"I understand," Pig replied with a nod. "Off you go, and come back soon whether you recover the luggage or not. Otherwise we'll have lost both ways."

例8:“尖担担柴两头脱”的准确含义是双肩同时挑扁担。扁担架在双肩上,着力点不平衡就会导致两头重物的脱落。扁担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劳动工具,若要译出扁担再解释双肩挑扁担的含义不免冗余,转移作者的写作重点。此句歇后语使用省译,虽然未翻出“尖担担柴”违反了量的准则,但在翻译效果上简洁明了,更易读者接受。

4、违反方式准则的歇后语翻译方法

双关因其意义的双重性,违反了方式准则的次准则“避免歧义”。因此歇后语若能找到对等的英语双关则最佳,既能保留歇后语的内涵,又能在形式上高度一致。双关普遍应用于文学创作中,但要翻译成目标语对等的双关难度较高,几乎没有相关例证。因此,只能将原句的意思翻译出来即可。

三、结语

歇后语在结构上违反了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其翻译可根据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来讨论。歇后语是特殊的。歇后语的构造和翻译违反了“合作原则”并不等同于歇后语的构造和翻译违反了“合作原则”,而应视为基于合作的一种特殊关联方式。对于歇后语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译者往往要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通过以上对中国三部古典名著的歇后语数据分析和研究得出,直译是歇后语翻译的最普遍方法,可以准确、全面传达原义,无任何失真。还可通过意译、套译、增译、省译对其翻译进行优化,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本文从合作原则角度,通过对歇后语的结构和三部古典名著英译版本中的歇后语翻译进行初步探讨,也希望有更多学者从语用学的多种角度研究歇后语及其翻译

参考文献:

[1]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张静.汉语歇后语翻译策略的语用阐释[J].读与写杂志,2012, 9(5):35-36.

上一篇: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标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秦皇岛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