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8-23 01:08:07

动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摘 要】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检疫人才,本文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动物检疫学课程做了一些改革尝试。

【关键词】动物检疫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65-02

动物检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动物医学等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动物医学各种诊断技术,检查法定的动物疫病,防止疫病传播和扩散,保障畜牧生产和人民健康的应用科学。动物检疫学内容包括检疫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检疫技术与方法、消毒处理及常见动物疫病检疫等,涉及法律、生物学、免疫学、兽医学、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由于该课程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应用性强、内容抽象、名词繁多、难以记忆等特点,不仅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层面,针对目前高校教学改革提出的减少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还要求教师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动物检疫人才。现就沈阳农业大学在动物检疫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介绍如下:

一 选用合适的教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动物检疫学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我们把能反映当代动物检疫最新发展动向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动物检疫检验学》(柳增善等主编)作为主要参考教材。该教材以OIE和国家相关法规体系为基准,及时纳入了被科学论证和公认的新技术、新成果,系统论述了动物检疫的基本理论、相关法律体系、动物检疫常规实践和发展趋势。书中配有近300幅图片,图文并茂,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通过对动物检疫相关部门及用人单位的信息调研,结合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针对其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特点,将该课程内容重点整合为绪论、检疫方法、检疫程序及常见疫病检疫处理四部分,在讲授过程中指出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一般和了解)。绪论部分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可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与处理打下基础,但在很多高校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我们在阐述检疫概念、对象、分类等同时,介绍了周边从事动物检疫的机构,引入了很多国内和进出境检疫的案例,不但使学生认识了课程的主旨和篇章结构,了解此门课程在未来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为突出动物检疫的国际性和法规强制性特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国外动物检疫最新技术、最新疫情进展,并将相关法律内容与课程有机结合。如从介绍2013年法国“马肉丑闻”事件中引出法国动物检疫的有关法律规定;介绍产地检疫时引入了《畜禽产地检疫规程》;讲授屠宰检疫时导入《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等,弥补了教材内容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学与用的结合途径。

二 改进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动物检疫学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不同教学法的特点、作用和适用范围在不同教学情境下使用。在使用传统讲授法向学生解释概念、阐述事实的同时,增加了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如讲授屠宰检疫后,组织学生讨论动物检疫与“菜篮子”“放心肉”的关系;在学习临床检疫方法时,为了解学生对兽医学中有关临床诊断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谈话法,引导学生对以往教学内容进行回忆,以此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在讲解检疫分类时,我们运用比拟启发式教学法,把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比拟成阶梯,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动物产品要上市流通,必须从产地检疫开始,经过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这样比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更明确了检疫的法规强制性的特点。

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动物检疫学内容涉及了相当数量的需要通过图片展示的动物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疫程序框图等,合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突破传统采用绘画、挂图等方式带来的耗时、信息量少等局限性。另外,动物检疫学教学中为了向学生展示动物检疫过程及案例要点,我们将这些案例制作成多媒体短片让学生浏览,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直观呈现烦琐、枯燥的问题,而且通过单位时间内给予学生大量信息,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讲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通过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并在预习报告中提出实验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课前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解答学生在预习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实验内容安排上除了验证性实验外,还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教师在验证性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独立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物检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动物检疫实行责任制,检疫工作中如发生漏检、误检,而使染疫动物产品上市流通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参观,如学习屠宰检疫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就近屠宰场;学习产地检疫后,带领学生到周边的畜禽养殖场模拟产地检疫员开展工作。还可以与周边肉联厂、大型养殖场、兽医院等建立实习联系。在实践课前,教师要设疑引导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实践课后,要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报告,逐渐建立“理论――实验――实习――见习”四步教学法,形成“课堂――实践――课堂――实践”的循环式教学模式。

四 完善考核体系,公正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价办法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实现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在动物检疫学教学考核评分中采用了“6+3+1”模式,兼顾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指标。结果性评价包括理论课,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30%,出勤和实验课报告占总成绩10%。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课外收集资料解决指定问题的能力(占过程性评价的50%)以及课堂表现(成长变化10%、课堂活跃度10%、实验课动手能力30%)。此考核方式能有效减少学生以往表现出的考前突击、课堂懈怠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考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浅谈动物检疫学教学的改革[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3):62~63

[2]牛家强.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动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2008(7):40~41

[3]郝满良、汪恩强、金东航等.就兽医学课程教学谈大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2):26~28

[4]徐前明、李培英、孙裴.动物检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破立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165~166

上一篇: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常见问题及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