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23 01:04:52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常见的表现形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探索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提供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02-02

随着校园社会化的加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常见的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具有现实及长远意义。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学校园是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方,在校园中, 学生一方面接受社会变革的洗礼,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强烈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相对单一狭小的环境,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1 困扰性:

根据心理问题轻重程度的不同,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心理困扰型、心理障碍型和心理疾病型。心理困扰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暂的焦虑、一时的烦恼等不良情绪,没有构成可辨认的临床综合症,一般通过自我调适可以得到解决。心理障碍是非器质性的,有临床综合症,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是指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活动出现障碍,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医生的诊治,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总体来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心理困扰,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极少数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

困扰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属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心理困扰,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心理反映。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惑是对新的环境和各种压力的短期的不适应。

1.2 自适应性:

自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而得到自我解决,不需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少数大学生由于长期压抑而导致心理障碍,只有极少数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疾病。

1.3 累积性:

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累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并非完全是在大学阶段才产生的。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在高中阶段产生并积累潜伏下来,在大学阶段才显现出来。其二,大学生心理困扰是新旧心理困扰的累积突现。大学生中旧的心理困扰没有解决,新的心理困扰仍在产生,新旧心理困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集中突现。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困扰更加突出,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是在高中阶段产生而在大学阶段有所发展。

1.4 多重性与阶段性:

大学生心理困扰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困扰日趋复杂多重化。自我意识模糊、价值取向迷茫、人际关系不适、社会适应不良、就业压力加大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在大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心理困扰呈现出不同的重点。在多次课堂心理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心理困扰的重点不同,大一、大二主要是适应、学业和人际交往问题,大三、大四则主要是就业和人际交往问题。

1.5 紧迫性:

紧迫性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增多。调查表明, 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高年级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次,表现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后果加重。几年前多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成绩很差, 精神萎靡不振,坐立不安, 现已发展到纵情发泄, 严重违法违纪, 甚至出现轻生或杀人的恶性事件。

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学习问题

2.1.1 新生学习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主要针对新生,学习适应不良是当前大学生适应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新生不仅面临从中学的“教我学”向大学的“自主学”等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也必然面临来自社会、同辈群体、师长和自我目标的学习压力。目前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是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一是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讲授方式,二是难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法,三是缺乏学习自我评价能力,四是缺乏科学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及学习计划的能力。凡此种种,都会导致新生对大学学习产生多种不良心理反映。

2.1.2 学业焦虑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和在大学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学业状况、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评奖评优、保送、考研和就业等多个重要方面,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面对课程考试、各种过级考试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现实社会中的竞争,有些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思想紧张,情绪焦虑,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失眠、心烦意乱、食欲下降、记忆力衰退、易怒等问题。

2.2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方法而引起的。在大学生活中, 大学生作为个体独立地步人社会交际圈,他们尝试成人式的人际交往, 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交经验,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并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因此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人苦闷与焦虑之中, 或者企图对抗而陷人困境, 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另外,也由于大学生一般都把友谊作为主要的精神支柱, 因此人际关系的失败常常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大学集体生活表现在宿舍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以及社团人际关系等。人际关系敏感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一些全国招生的院校或重点院校, 由于生活习惯差异、语言隔阂及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原因, 具有不同程度人际敏感的学生比例高达60%-70%。

2.3 情感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已趋成熟,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面前。恋爱是大学生的一种性心理现象,随着性心理发展进入恋爱阶段,追求美好热烈的爱情往往是大学生们所向往的,他们被心中萌动着的情感激励、鼓舞和滋润。但是现实中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校园里有的大学生把异性之间的好感误解为爱情,有的为摆脱孤独寂寞而寻找异性谈恋爱,有的因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羡慕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使他们经历失恋的痛苦和情感的煎熬。平衡不好学业与恋爱的关系,未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和人格塑造,进而迷失自我,出现各种困惑和痛苦。同时,由于性生理成熟,大学生受到性意识的困扰,因性冲动反应不良而产生焦虑自责甚至心理变态。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大学生陷入自卑、焦虑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去,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向极端, 酿成悲剧。

2.4 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现实交际困难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 另一方面也被网络的精彩深深吸引。从而对网络的迷恋、依赖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严重地导致了心理错位、人格分裂, 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此外,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普遍存在,就业问题引发的前程压力及情绪反应较为严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迅速,高校连续扩招带来了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巨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激烈的人才竞争,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思想上出现困惑、迷茫和苦恼,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出现焦虑不安、自信心缺乏、怯懦、自卑、依赖性强、患得患失、挫折感等心理问题。

3 总结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自身心理素质要素系统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外部环境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所以,自我预防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的决定性因素。从学校层面来说,应从教师、教学、机构设置和环境营造四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徐多勇.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试对策[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1

[2] 施福新. 大学生四种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3] 张旭新.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0.08

[4] 贾玉霞.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7.11

[5] 杜洪涛,李华. 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及应对[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11

[6] 王统军.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 中国成人教育, 2005.11

[7] 杨江水.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作者简介:杨英英(1987-),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上一篇:浅析新世纪地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 下一篇:浅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