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预警体系设计

时间:2022-08-22 11:59:47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预警体系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历经多年的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本文从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风险出发,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来建设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风险 预警体系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开展,这给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如何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逐步开展,纳入到集中支付的单位的自己将越来越多,因此,财政资金也存在着较大的支付风险,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显得迫在眉睫。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防范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体系、把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尽可能将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风险

(一)国库集中支付数据的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涉及的单位比较多,需要处理数据的量也比较大,如果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不是用计算机进行管理,那是难以置信的。国库集中支付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是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假如计算机遭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而导致系统瘫痪,而导致数据丢失,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造成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丢失,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所以,国库集中支付数据的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着资金风险

规范支出拨付程序,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使预算用款更加及时和方便,客观上促进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增强了财务预算的计划性。但是,在支付的过程中部分预算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收款人、收款账户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预算单位款项申请是否合理也很难界定。

(三)财政内部管理存在风险

财政是国库集中支付的知悉该机构,对财政资金的流向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假如财政内部存在管理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就可能产生财政风险。必须加强对财政预算指标、单位用款计划的编制和审批及非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拨款的审批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财政内部出现“投机倒把”、违规支付的现象发生。

(四)银行可能存在违规支付的风险

作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付款银行在支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支付的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的名称、账号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授权支付付款单上支付的用途和支票用途可能不一致、直接支付通知书上的收款人和实际收款人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银行必须加强管理,杜绝乱支付的现象发生,却是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防范工作。

(五)预算单位存在现金管理的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消除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形式有很多种,例如:工资、专项资金等等,要想合理安排这些资金,确保这些财政资金落到实处,财务部门只有对这些资金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做出合理的财务分析才行。但是,部分单位还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财务分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通过“零账户”支取现金,但是并没有对支取现金的额度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能造成财政资金存在不小的风险隐患。

二、国库集中后支付的风险体系的设计

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控制体系的设计,必须贯穿整个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中,这个流程涉及到国库、银行、预算单位、人民银行等各个部门,要想切实防范这个过程的风险,就必须加强这个流程的风险控制,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权责利”相结合的制度,在财政国库机构、支付执行机构内部的岗位之间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合理、合法,切实做到“权责明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相对来说还是一项新新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到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国库、银行、人民银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预算单位要严把资金使用权、支付审批权关,合理的规范各方面的职权。加强宣权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的调动其参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积极性,减小改革的阻力。

(二)尽快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各级沟通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比较新的事物,作为使用单位难免在认识上有一定的不足,也将会对其存在一定的困惑,如果各单位能主动在使用中加强沟通,并将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反映,财政部门、银行和单位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以实现统一、规范和系统的信息管理体系。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资金支付方式、会计核算方法应该适合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的变化。单位应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国库核算集中支付核算机构,及时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和完善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法规、适合单位自身实际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对不同经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困难。

(三)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设置与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活动、财务管理监督等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机构,完善内控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使财务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法规、适合本单位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建立对国库支付业务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在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时,要明确各部门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岗位人员轮换制度、不相容职务应该相分离制度、完善印鉴、票据的管理制度,做到印鉴和支付凭证专人管理、步完善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及银行四者之问有关资金申请、支付、清算、对账环节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以内控促管理,切实预防资金支付清算风险等。

(四)强化预算编制管理,保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顺利实施

各单位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水平,进一步压缩消耗性支出,统筹兼顾,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做到:预算的内容要全;预算的数据要实;预算的安排要细。实行国库收付制度改革从管理机制上强化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基础。只有在预算阶段尽可能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做到细致、准确,才能使集中支付时做到按部就班,因此,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只有符合年度预算的用款计划,财政部门才能审批;只有在用款计划的范围内,才能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五)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网络建设,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水平,简化国库支付程序

众所周知,在现代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各专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的优势和特色已经“显露无疑”,国库支付系统应该尽快实现与专业银行“接轨”,以节约转账流程,提高结账速度,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网络化。网络建设是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技术支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日常支付信息系统兼容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计算机硬件配置、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提高单位电算化水平,以现代化系统解放人力、提高效率、深化管理等,支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化操作的客观要求。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提出支付申请,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能在系统中自动反馈支付中心是否收到信息以及审核意见,缩短网络重复传输信息的时间,提高国库网络支付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安全等级高的数据库及操作系统;在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中实行“双机热备”;时刻运行数据备份系统;建立良好的服务器安全环境,例如:计算机的线路问题、机房的供电问题等等;加强对中心机房、配电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做好消防工作,不想人员禁止进入机房内等;安装反病毒软件,并及时进行病毒的更新。

(六)银行的风险控制

对于授权支付的款项,银行应认真审核授权支付的收款人是否与支付系统中填写的收款人、用途一致,不得违规支付给收款人、用途存在疑问的资金。对于直接支付,也应认真审核直接支付的收款人是否与支付系统中填写的收款人、用途一致,避免支付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昌贵,牟永红.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初探.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年7期

[2]曾小春,段从峰.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预警体系设计.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2期

[3]董吉霞.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防范风险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时代经贸:下旬-2009年4期

[4]王剑萍,仇晓慧.《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7期

[5]郑蔚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之友-2010年35期

上一篇:中国军费支出对GDP及其结构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金融市场收益建模的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