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家常课

时间:2022-08-22 11:20:12

谈小学语文家常课

什么是家常课?顾名思义,即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一种正常的状态。在常态中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常态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常态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家常课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新课程标准实践了这么多年后的今天,已被大家所接受。问题是,我们应以怎样的眼光、怎样的态度、怎样的理念来看待家常课,我们的家常课又应达到怎样的境界?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如果时时刻刻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从如何分解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如何在每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落实开始,到常态而精心地预设课堂教学,常态而精心地实施教学过程,到常态而精心对待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成点,常态而精心地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评价,每一次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本领,还是各种人文素养的提高,都会以最理想的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常态而精心地分解与制定课时目标

新课改已实施了这么多年了,但是有多少教师真正去做到这样一件事:把新课标的每一个学段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星期,甚至每一节语文课,在每一节常态语文课中落实这些目标呢?就拿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目标来说吧,阶段目标是: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但是据我们平时的调查和观察不难发现,真正有计划、有系统地落实并达成这些目标的教师并不多。第一部分的识字、写字的实际达成率会高点,但第二部分阅读的目标达成度不尽人意。这些目标真正落实,首先要教师给孩子阅读的书目,文章的篇目,在课堂上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兴趣,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时间。为了落实阅读的目标,我校一位低年级教师用了一年的时间陪一年级小朋友每周用一节常态课的时间读完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学会了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样的顾及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语文家常课才是对学生真正有用的。

关于第一学段里的写话、口语文交际、综合活动里的学习目标,我们也要在每一个学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真正地去解读新课程的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才会更明确,目标达成度才会更高,语文教学的精品化才有可能实现。

二、常态而精心地预设课堂教学

语文课前,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前充分预设,促进生成。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例子。我们要依靠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教会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怎样用好教材,需要教师深入地研究,在反复地阅读与思考中,确定教学的重点、突破的难点,选择训练点。我在教学《爱如茉莉》时,发现“从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表达爱”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1.在文中寻找生活的细节,感受爱;2.针对文中生活的细节编写小诗,理解爱是什么。(爱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真正的动作、一个真诚的微笑)3.进一步提高孩子观察细节、表达爱意的能力,让他们寻找真实生活中的细节,并写小诗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理解了爱,也就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人与事。这样的设计,涵盖了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实在的语文教学。

三、常态而精心地对待实施教学预案

有条有理地按教学预设来上课,这并不难,难的还是观念问题。在刚才在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落实中已提到,我们要把教学目标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中,但有些目标很笼统,也很难落实,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如第3学段提出了当众演讲的目标,我们就应扎扎实实地来实施。我在语文家常课的实施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尝试一:每节课课前5分钟演讲。坚持在每节家常课中举行“5分钟”演讲。我已坚持了一年多,一天也不停止。有演讲准备、有要求、有评价、有结果。通过一年家常课中学生的演讲,收获还真不小。大家个个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口齿清楚地当众说话,有声有色,成了新课堂的一道风景。

尝试二:每节课课后3分钟交流,即交流前一天阅读课外书的收获和体验。学生这学期读了《论语》《上下五千年》《简爱》,每天回顾和反思阅读的体验,交流阅读的感受,成了我们新课堂的另一道风景。

尝试三:关注生成。在按预案进行教学时,我们的学生常常有许多出人意料之处的理解、解读、这时我们一方面解放个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价值引领。

四、常态而精心地设计习题

有序的语文课堂上只说不练的现象较多,大家习惯于用专门的一节课来解决练习,解决作业。这样的练习与课文结合不紧密,单一形式的习题多,习题的整合少。我们应精心地设置习题,为学生准备的习题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书本的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听说读写结合、思维与想象结合、从而培养、训练、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让其在这过程中感受快乐,而不是深深地陷于题海之中,烦恼之中。

家常课给人的感觉是师生都应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既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又能看到教师思维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的每一节细节,精心地实施每一个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低耗,才能真正增强家常课的精品意识。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