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鲜茧质量的几项主要措施

时间:2022-08-22 08:37:46

摘 要:该文通过对影响蚕茧质量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饲养优良合格蚕种、加强严格消毒防病、注重大蚕良桑饱食、严把上蔟和蔟中关、适期采茧分类出售等提高鲜茧质量的几项主要措施和发挥市场主体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规范产业市场秩序等提高蚕茧质量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蚕茧;鲜茧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55-02

黟县从1972年开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蚕茧产量由1972年的1t起步,1988年跨入安徽省蚕桑重点县。2006年桑园面积达到峰值的2000hm2,生产蚕茧2231t,蚕茧收入5217万元,期间养蚕农户10500户,占全县乡村总农户43.4%,户均售茧收入4969元。75个产茧村中,有27个年产茧在25t以上,其中5个村年产茧超过50t。近年来,劳动力就业门路渐广,养蚕劳力转移、老化,加上蚕茧价格持续低迷,茧质差价格低恶性循环,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急剧下降,非主产区挖桑改种现象普遍,桑园面积连年s减,蚕茧产量、质量提升困难。目前全县桑园面积1000 hm2,约为高峰期的1/2,其中1/3处于荒芜状态。2016年养蚕14300盒,产茧625t,农民蚕茧收入1946万元。优良的鲜茧质量,不仅是蚕业总体效益的基础,更是蚕农提高交售价格,增加收入的根本保证。唯有针对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才能有效促进蚕业转型升级。

1 决定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决定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纤度、茧丝长和解舒率。正常情况下,纤度主要由蚕品种和吐丝温度决定,茧丝长除品种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桑叶质量和5龄中后期食桑量,后者又跟饲养温度和给桑量有关。影响蚕茧解舒丝长(或者解舒率)因素很多,与蚕品种、饲养、上蔟、采茧、运输、堆放、烘茧、干茧贮藏等均有密切关系。但鲜茧解舒是基础,而蚕品种和上蔟环境对鲜茧解舒起决定性作用。

2 提高鲜茧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饲养优良合格蚕种 不同的蚕品种,食桑量不同,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有差异,抗病、抗逆性悬殊,是影响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内因。蚕种合格与否,尤其是微粒子带毒状况,更给饲养管理和成绩造成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国家对蚕种的选育、良繁、经营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和比较健全的监管体系。因此,正常渠道提供给农户的蚕种,基本能保证品种的优良和质量的合格,蚕农应自觉抵制来路不明的蚕种,以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优先选择饲养抗性好,丝质优,产量高品种。近年,本地区春蚕、晚秋蚕以“青松×皓月”等为好,夏秋蚕用“华康2号”等为稳。据报道新蚕品种“苏豪×钟晔”、“富超二号”等能生产超5A级以上高等级白厂丝,后者更具超6A级潜力[1-2]。

2.2 加强严格消毒防病 确保蚕儿无病、少病,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一旦蚕体发病,收成受损,与茧价相关的干壳量、上车率、色泽匀净度以及好蛹率等,均无一不受影响。而要防治蚕病发生,唯有加强严格消毒防病,将消毒防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于养蚕全过程。严格做好蚕前彻底消毒、蚕中经常消毒、蚕后回山消毒。还要防止蚕座过密,认真提青分批、及时淘汰病弱蚕。4~5龄期间按规定添食“蚕服康”等抗细菌药,不仅可以防治细菌病,也可提高蚕体抗病毒病能力。4龄第2、4天和5龄第2、4、6天及见熟各添食或体喷一次灭苍蝇水液,防治蝇蛆病。还要积极有效预防农药中毒,全期避免32℃以上高温和20℃以下低温。

2.3 注重大蚕良桑饱食 良桑饱食是提高蚕茧干壳量的最主要措施。黟县碧阳镇碧山村百户组,曾经以茧质优良闻名全县。这除了该组蚕农养蚕设施比较好,技术水平过得硬外,也与桑园立地条件好,桑管水平高,叶质优良、叶量充足有很大关系。蚕只有吃得好,才能长得好。养好蚕,才能结好茧。因此,优质、足量的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最基本的物质保证。

育711等叶质优良的桑树品种以及良好的立地条件是桑叶优质高产的基础。严格的肥培管理,则是桑叶优质高产的保证。正确、合理的采、运、储存、调、喂,环环相扣,才能使蚕吃饱吃好。按照现行1a各次蚕品种搭配情况,每盒蚕种全龄用桑(片叶)一般春蚕不少于700kg,夏蚕不少于500kg,中秋蚕不少于550kg,晚秋蚕也应在700kg以上。蚕农因据此,量桑养蚕,防止养过头蚕。否则就难以实现良桑饱食。特别是5龄第3天以后是良桑饱食的关键时期。期间,所食桑叶的质和量对茧丝量的积累影响最甚。

2.4 严把上蔟和蔟中关 熟蚕上蔟和蔟中管理是决定蚕茧品质好坏的关键时期。蔟具、蔟中环境及鲜茧采运状况等对几乎所有与茧质有关的因素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选用良好的蔟具,适熟上蔟,加强蔟中管理和合理采运,对茧质的提高,尤其是内在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1 蔟室与蔟具选择 上蔟宜选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明暗均匀,便于排湿的房屋。采用纸板方格簇自动上蔟,基本能消除柴印、黄斑,减少双宫茧,减轻烂茧的影响。据马秀康等报道,1992年、1993年湖州市方格蔟上蔟较草龙上蔟上车茧率分别提高9.96和8.74个百分点,鲜茧出丝率分别提高2.48和2.58个百分点[3]。

2.4.2 严防高温多湿 合理调节蔟中温、湿度是蔟中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温多湿下结茧,茧色黄褐,解舒率明显下降,是上蔟的最大禁忌。温度过高会引起丝胶变性,不易解舒。温度过低,不结茧蚕增多,易吐畸形丝,结畸形茧。以上蔟初期保持24~25℃,结茧后期保持24℃左右为好,低于21℃要加温。湿度过大既影响茧的色泽,更不利解舒。过干环境则会增加棉茧。以相对湿度60%~70%最为理想。据朱良均等报道。“青松×皓月”蚕用方格蔟,在适温、适湿、微风环境上蔟解舒率达到87.8%,解舒丝长853.8m,而在高温多湿环境上蔟,解舒率降到31.3%,解舒丝长只有294.7m[4]

上一篇:蓝藻与木屑混合炭化制备燃料炭研究 下一篇:Using Altern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in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