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土元素在动画中的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2-09-30 12:41:10

浅析本土元素在动画中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而对于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和现如今美国、日本等强大的动画市场,中国动画越来越缺失本土文化的元素。而中国动画又该如何在利用本土文化的元素下进行发展与创新,是我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元素;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动画发展开端

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史,1922年美术片的雏形已经出现――《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紧接着以万氏兄弟受美国短篇动画《墨水瓶人》启发而创作出的短篇动画《大闹画室》作为开端,中国正式开始进行独立的动画创作。

尽管比起世界上的动画研究,我们的起步晚了许多,但是在当时,世界整体上的动画水平依然处在萌芽与开端的阶段,1928年米老鼠出现,作为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在七年之后,中国的万氏兄弟也完成了中国的第一部有声动画作品《骆驼献舞》。

相比之下,我们的动画研究并不算太迟。尽管之前我国创作的这几部动画片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去借鉴和学习别人,并没有加入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符号,做出的动画片也没有浓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对于初探动画之路的我们, 算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二、蓬勃时期:风格化美术片

1941年《铁扇公主》的出现,在当时的影视界看来,无疑是一种空前的大胆创新。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动画作品,在这部动画片中,运用了很多的中国传统元素――从角色设定到片中的很多动作,不难发现有中国传统戏剧的风格,当然,剧本也是从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取材而来。显然,我们在不停地探索与进步中也发现了这个根本的问题:中国动画事业如果需要蓬勃又稳定的发展,必须积极开拓本土传统元素,在自己民族土壤里生根。 因此在这部作品大胆的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戏剧元素,包括人物造型设计上也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还将传统的山水画结合在动画之中呈现给观众。

所以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片中的灵活运用可以说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部作品的主题、造型、情节、风格上,都蕴含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而就是这样特有的民族元素,也从某方面使得这部动画片获得了成功。

尔后的一段时间的长篇动画《大闹天宫》,取材于《西游记》的某一片段,有中国独有的神话色彩。这是中国元素在动画艺术取材上的一种具体体现,故事中以神话形式来描述冲突,主题十分清晰明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角色设计上借鉴了许多远古壁画的造型,比如托塔天王、哪吒还有各路神仙等,与中国传统门神的造型似乎也有相似之处;在打斗中的音乐、动作表演,也吸取了许多中国传统戏曲的元素;还有背景画面的风格,也结合了中国山水画的元素……整部影片颜色浓厚,场面壮观绚丽,角色特征突出,情节丰富饱满,将中国独特的艺术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将传统元素与动画和谐统一的结合起来的方法,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动画所特有的一种形式,具有浓浓的“中国味”,不仅彰显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内涵,也在动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与收获。

之后《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的创作,从表现形式上就蕴含了浓浓的中国色彩――水墨动画。还有皮影风格《葫芦兄弟》、线条简洁《三个和尚》、神话传奇《哪吒闹海》、剪纸动画《猴子捞月》、水墨剪纸《鹬蚌相争》等。假如作为一个节点,这些动画的出现,可谓是历史上中国传统动画一个辉煌的时期。

三、传统元素的重要性与未来发展

之前中国的美术片,都在努力的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风格。而每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少不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比如迪斯尼夸张的诙谐与幽默,日本武士道精神或传统礼节……动画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而现如今的我们,不同于美国的迪斯尼风格,也不同于日本的漫画或宫崎骏风格,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产业模式,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这个道路依旧曲折,也略显紧迫。

面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在动画中合理的运用、展现、使自己创作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独具原创性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题。学习国外优秀的动画必不可少,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提升与创新。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巧妙的运用,而不是等待别人将我们的文化“抢走”展现给世界。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中国的很多动画人也开始致力用中国传统元素来丰富动画,用动画来展现中华文化,比如《大圣归来》――尽管说这对于中国动画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剧本,在剧情方面并不够完美,但是结合了新的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以后,也不由得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那现在作为动画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在我们现在所具备的技术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学习国外的优秀作品,毕竟我们目前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高端的软件可以学习,画画的技法可以学习,怎样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的结合,就不是简单的学习可以解决的事情了。或许我们依旧可以运用一些非常古老的传统形式来完成动画,比如水墨、剪、皮影、戏剧等等,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来进行创新,也可以用动画来展现一些非物质文化,比如京腔、功夫等等,毕竟不是一定是名著成语、壁画门神、剪纸戏剧演化来的才叫“中国风”。只是不论是学习与借鉴国外的优秀作品与国内的传统元素来创作新作品,还是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亦或是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故事的萃取与提炼,这对于很多动画人来说,都是很光明的前景――尽管这条道路依旧很曲折,但是也值得我们不停地去实验,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滨榕.论卡通创意中的民族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王志刚.近年来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探析[D].云南大学.2013.

上一篇: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