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方案

时间:2022-08-22 08:11:53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方案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省新兴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1.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20*年,全省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9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9.4%,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实现利润215.3亿元、利税335.5亿元,分别增长31.4%、29.5%: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379.7亿元,增长24.1%。

2.产业基础扎实。全省拥有1个部级信息产业基地、5个部级信息产业园、23个省级信息产业园、9个省级软件园。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20*年,6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百强,11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高端容错服务器、液晶电视(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和模组、碳化硅晶体材料及单晶生长炉、半导体发光器件及白光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又实现新突破。“高精尖”军工电子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装备研发成功,为“神七”成功发射作出积极贡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光电子、电子器件、软件外包服务等高端产业增幅都在20%以上,单晶硅材料、光伏电池、高性能服务器、热打印机、中间件软件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3.技术创新和标准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部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5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8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申请专利2.2万项,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62项。

4.产业招商成果显著。20*年,*省信息产业获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7个,实际到账外资4.45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行业占比90%以上,半导体照明、半导体元器件、服务外包等成为新的对外合资合作的热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10多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10%以上、通信设备增长30%以上。全年产业出口额213亿美元,增长40%:机电产品出口前10位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7家。

(二)形势。

1.产业增速高位回落。20*年一季度,*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幅较大,到3月份达到4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入9月份以后,增速下滑到30%以下。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2009年产业形势更加严峻。

2.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对实体经济冲击日益显现,国际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低迷,订单急剧萎缩,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回暖,发展形势严峻。消费信心有所下降,内需市场相对低迷,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视听产品、计算机整机行业和元器件行业、其他投资类产品等都受到一定影响。出口市场低迷导致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多,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价格竞争,一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开始出现开工不足或增产不增效的现象。

3.产业调整发展面临新机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促使低端加工贸易和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为*省信息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产业资源、向国际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机遇。国家及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创新,以破解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创新效益型转变:加强方案引导、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延伸完善提升产业链条: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以传统产业改造和信息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大做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产品市场向内、外双向拉动型转变,努力实现*省信息产业由大省向强省转变。

(二)目标。

1.实现产业平稳较快增长。保持2倍于全省GDP增速的增长速度,力争完成“十一五”方案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机电出口比重达到56%以上。骨干企业稳步发展,服务器、彩电、打印机、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新型电子材料等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及各类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快,技术研发能力大幅提高: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从20*年的6.5%提高到2011年的10%,成为全省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高性能服务器、电子标签(RFID)、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应用电子、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高端新兴产业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4.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继续加强。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进一步做强做大:“十一五”方案确立的“两地八园一带”基本建成:部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80%:基地和园区综合实力和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产品领域。

1.壮大计算机及其设备和配套件产业。优化服务支撑体系,积极发展高端容错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磁盘阵列、工业控制计算机,加快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推广基于自主设计CPU的低成本计算机,开拓农村及行业应用市场。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ATM、POS机、票证扫描仪等)、财税(税控收款机)等应用系统设备的国内市场应用。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产品,大力发展设备和配套件产业,拉长产业链。

2.大力发展网络与通信产品。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契机,加快通信设备产业发展,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加快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系统设备、芯片、手机等新产品和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升级换代,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通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大力推动相关应用以及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加速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3.加快高智能信息家电研发生产。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重点突破面板生产关键技术,支持骨干企业建设6-8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PDP(等离子显示)面板生产线。集中力量突破公共软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芯片、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采用数字处理技术的液晶电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视等数字电视。以青岛为龙头,加快建设*半岛数字电视和平板显示研发应用基地。

4.发展壮大软件产业。着力提高国产基础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以及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关键领域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支持动漫产业发展,扶持骨干软件服务与外包企业发展,建设IT人才实训基地,做大做强动漫产业及软件服务业。产用结合,确保管理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优势软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鼓励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增强软件企业创新活力,实现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5.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建设青岛、济南集成电路设计和产业化基地。以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和其他应用电子产品领域为重点,以整机和系统应用带动*省集成电路、电路板设计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积极发展集成电路用金丝、硅铝丝、引线框架、插座等产品。支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和相关支撑产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6.大力发展新型元器件产业。重点发展光电子与新型显示器件、宽屏超大尺寸彩管荫罩、片式元器件等产品。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整机配套所需的片式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型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生产能力,逐步形成自主高效的分工配套体系。

7.不断壮大电子材料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档电解铜箔、电子级玻璃纤维、覆铜板、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电子涂层材料、液晶材料、氧化铝陶瓷基片等材料,壮大规模,重点在显示器材料、电路材料、光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硅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产品领域形成优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国内外知名的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8.加快推进应用电子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石化、电力、钢铁、机械、纺织、建材等领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支持电子标签(RFID)、汽车电子、电力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制定,建立国产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为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保障机制。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加快实施十项重点专项工程。

1.新一代宽带及网络通信产业化专项。抓住国家3G发展、应用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数字程控交换机、光通信系统、路由器、无线接入系统、手机、基站及网络产品和配套件,形成区域优势,促进网络和通信产业链的发展。积极支持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量网络存储系统产业化、*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大型网络应用的协同支撑平台研发及产业化、海信集团协同互联的宽带媒体中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海信集团基于光电混合集成技术的高速并行光互连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2.软件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发展专项。巩固发展嵌入式软件,研发推广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多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发展应用软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促进*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发展。积极支持*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产中间件一体化平台产业化、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开发平台及应用软件产业化、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电网调度综合应用系统产业化、东方电子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项目、*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助服务管理系统及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3.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引进大项目,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路子,重点支持消费类、通讯类、安全类、控制类、汽车电子类等芯片设计产品的研发。建立集成电路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集成电路材料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1.5万吨多晶硅、*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济宁佳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100吨掺铟硅单晶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4.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支持骨干企业建设6代以上液晶屏(TFT-LCD)、等离子屏(PDP)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屏(OLED)等生产线,扶持平板显示配套产业,支持海尔、海信等骨干企业提升模组一体化整机设计和生产能力。积极支持烟台正海电子网板股份有限公司PDP用荫罩产业化、海信集团大尺寸LED模组产业化、海尔集团先进触控交互式数字高清平板电视接收机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5.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及光伏电池产业链专项。加快完善LED/LD产业链,支持发展SiC衬底及LED、LD外延片、各类LED、LD管芯制作及封装生产,重点支持SiC衬底材料产业化,LED外延片由目前红、黄外延片生长,扩展到红、黄、蓝、绿各种颜色外延片生长。支持下游LED、LD半导体照明灯产业和LED背光源、显示屏等产业发展。支持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等光伏产业的发展。建设光伏产业示范工程,尤其是半导体照明产业与光伏产业联合的工程及项目,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太阳能利用。积极支持*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CIGSSe(铜铟镓硫硒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威海中玻光电有限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大功率LED光源产业化、*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用外延片、管芯、器件及应用产品、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集成及应用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6.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新型电子材料产业化专项。抓住一些国内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领域,集中力量,力争掌握部分关键技术,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促进*省电子元器件产业朝片式化、小型化、复合化、集成化、高频化、高性能方向发展,使*省的光纤、光通信、光传感产业,环保型绿色显示器件等更具国际竞争力。加大对电子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显示器材料、电路材料、光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硅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9个产品领域形成优势。积极支持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硅微麦克风产业化、潍坊共达电讯有限公司片式耐回流焊数字驻极体传声器产业化、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片式二极管及微型高频大功率二极管产业化、*同方鲁颖电子有限公司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天线和材料产业化、*金都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型高温高延铜箔产业化、临沂中瑞电子有限公司高频低损耗铁氧体材料及高频电感器件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7.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电力电子器件芯片产业化,智能功率模块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等模块产业化,以及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和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生产专用工艺设备、专用检测仪器等产业化项目,提高全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和工艺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完善电力电子产业链。积极支持东营科英激光电子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产业化、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变频模块产业化、*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压变频器应用装置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8.卫星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符合市场需求的卫星通信广播、导航、卫星遥感应用等三大领域的产品产业化项目,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促进卫星应用技术在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培养创新团队,显著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支持聊城博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客车车载卫星定位与导航3C产品高技术产业化、*集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区域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应用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9.应用电子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汽车电子、船舶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发展,培育*省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积极支持*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车空调UIPM模块产业化、*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高频X射线诊断设备及加速器核心部件自主产业化项目、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汽车电子调温器项目、威海北洋集团汽车行驶记录仪产业化项目、威海天翔电子有限公司汽车电子执行器批量化生产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支持工程车辆无线遥控驾驶技术研究以及电动换档电子控制单元研发与应用。

10.RFID(电子标签)产业发展专项。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开发环境建设及标准制定相关项目的实施。支持企业围绕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RFID产业链条进行自主创新,壮大规模,加快发展。依托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标准化研究院、淄博泰宝集团、*临沂航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莱芜杰讯电子有限公司、滨州创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兰剑物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RFID领域的技术优势,扶持*省RFID产业中防伪标识制作、高频/超高频芯片封装(制卡)、读写机具及天线制造、射频打印机、管理及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领域有关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促进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部级、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比较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园区。重点建设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济南软件产业基地以及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使其成为地方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高、产业发达、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培育手机及计算机、电声器件、光电子、传感器等产业,力争把烟台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把潍坊建成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立完善以青岛为龙头,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产业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适时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巩固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设备、信息家电等产业的既有优势,着力发展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设备、新型平板电视与激光电视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实施抓大促小战略,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引导促进大公司加快发展,形成产业发展龙头。选择200家中小型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使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为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的新生力量。

(三)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挖掘产业增长空间。密切注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努力拓展国内市场。抓住家电下乡机遇,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坚持以用兴业,加大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力度,推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嵌入式软件等先进适用信息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建立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以研究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为主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服务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情报、资料、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服务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五个平台”建设。支持光电子、RFID、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电子元器件、系统整机等组成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开展联合协同创新。加快制订实施工业软件、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

(五)在传统产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鲁政发〔20*〕85号),支持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的推广应用。建立一批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开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共用技术数据库、解决方案和案例数据库、行业产业链信息化专家数据库、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指标及基本信息数据库、传统企业投融资信息数据库等,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六)抓好人才培养,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依托省内外高校,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重视企业家教育培训,多措并举,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鼓励兴办一批与技术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的高等职业院校和特色学科,建立和完善首席技师培养选拔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群体。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七)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向。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特别是增值税转型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源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各级政府要建立必要的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产业企业上市工作,鼓励优秀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发展。

(八)切实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光电子、平板显示、精密机电、电子元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等基础性、核心性、高端性领域,推动国际招商与推动国内招商、产业转移、企业联合与并购并重,推动产业招商与技术、人才、研发中心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并重,由重点针对日韩、香港招商,向重点加强对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招商转变。加强外资项目调度跟踪,确保意向项目不流失、在谈项目能签约、合同项目早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

(九)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狠抓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对国际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细分,建立产业安全和损害预警机制。建立省内半导体照明、光伏发电以及RFID应用示范点,逐步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加快完善政府补贴与采购政策,制订*省半导体照明政府补贴、光伏发电政府补贴、政府采购、软件外包产业扶持等政策。加强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条件建设,鼓励各级政府调动资源支持企业创业发展,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企业渡过危机。加快各环节项目审批速度,确保项目建设尽快实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十)深入落实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逐步建立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协调机制,引导省内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企业互相配套,支持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做好项目储备与推荐,积极争取国家新增投资对*省信息产业的支持,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各市对本方案支持的产品领域和重点专项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

上一篇:独家原创:农村合作金融战略管理论文 下一篇: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资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