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临帖”以读促写

时间:2022-08-22 07:55:45

【摘要】阅读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理解的能力可促进作文的提升,同时作文的水平也会影响阅读的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将阅读与作文分割开来教授,忽视两者的关系。倘若利用好教材中的典范之作,归纳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大胆模仿,那么学生写作文就会容易些。

【关键词】借鉴 阅读 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可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却总是各自为阵,泾渭分明。其实,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是可供学生写作借鉴模仿的“帖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起来,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临帖”,进行借鉴模仿呢?笔者就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景物描写为例,归纳整理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以此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一、美靠“靓”妆

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 ”的确,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像鲁迅笔下百草园的盎然生机,在我们镇上的农田旁、河塘边、竹林里、葡萄架下、桃园中处处皆可见。按理说,我们乡下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更有优势来展现出自然之美,因为我们近距离地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可事与愿违,当我们的学生在描述这司空见惯的景物时,却一两句话就写完了,读来味同嚼蜡,了无生趣。

鲁迅不同,他善于发现,他用儿童的眼光捕捉到了景物的特征,并用准确的词语来使这些景物形象丰满,各富特色。同样是描写植物,菜畦是“碧绿”的,皂荚树是“高大”的,桑葚是“紫红”的,何首乌的根是“臃肿”的,如用“碧绿”这一形容词来描写菜畦,表现出地里的蔬菜色泽青翠,长势极好,富有生机,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用“高大”来形容皂荚树的形状,可见此树在园里历尽悠悠岁月才生长成苍天大树。读后,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百草园多姿多彩的画面。因此,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会发现,巧用形容词、动词来表现事物的特点,便能化腐朽为神奇,丰满事物的形象,“人靠衣装,美靠靓装。”作文也同样需要妆扮,这些准确生动的词语便是妆扮之佳品,运用得当就能增强文字的可读性。

二、感官 “动”起

鲁迅笔下有着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在这个乐园里,作者可以为所欲为地做任何事情,这里简直是孩子的天堂。其实,鲁迅这样的童趣体验大家小时候都有,可见写作素材我们并不缺少。但是让我们写却只会罗列景物,干巴巴的文字让人无法产生共鸣。如透过鲁迅的童真的眼睛我们似乎看到了“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黄”蜂,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乐园;通过鲁迅敏锐的的耳朵我们似乎捕捉到了蟋蟀“弹琴”,油蛉“低唱”,这是一个悦耳动听的乐园;借助鲁迅的嘴巴我们似乎品尝到了大自然的美味馈赠——“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的覆盆子,这是一个滋味无穷的乐园。由此可见,描写景物犹如播放“3D”电影,呈现给读者的不应该只是文字符号,而应是一部立体的3D电影。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唤醒学生感觉器官的潜能,让他们的感觉器官“动”起来,就会给读者带来立体的阅读盛宴。

三、动静结合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在这里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古寺正是有了这悠扬不尽的钟磬之音,才愈发的幽静,使人杂念顿消。读来让人玩味无穷,看来在景物描写中,必须要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景物才能灵气逼人,否则就是拙劣之景。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园子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菜花、何首乌、木莲,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静谧的风景,倘若作者仅仅只是展示静止不动的景物描写,那么百草园恐怕就不会成为孩子眼中的乐园了,而是一个呆板、死寂的杂草园。因此,鲁迅在百草园里点缀了一些可爱的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它们散布在百草园的角角落落,不经意地给你增添阵阵惊喜,让你随作者切身体验百草园里动物的安详自在。只有景致,没有人,依然是了无生机的,所以,我们看到鲁迅也按耐不住自己暴涨的玩心,在百草园里翻断砖、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毁泥墙,这里处处留下了作者的小小身影,百草园里顿时充溢着生机和灵气。

写景中动静结合的手法,就好比风景画一样,经常山有水相伴,月以云依托,二者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以静来突显动的活力,以动来衬托静的淡雅,学生在写作时能运用这一写作方法,笔下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习作的技巧。”这个例子,是需要老师用睿智的眼睛去发现课文中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经常性地研究设计一些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课文“帖子”的作用,让学生借鉴模仿,学以致用,作文就容易一些,成功率就高一些,兴趣就浓一些。

(作者单位:张家港鹿苑中学语文组)

上一篇:开展快乐体育 创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