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2 06:04:44

也谈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技工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把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社会和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上。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把。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为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应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地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激发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重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创新的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提高批判能力,发展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相长”良好氛围。

1.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人的基本素质培养中,创造力是根本的素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杨振宁教授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开发。”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社会和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与素质教育本身的内在联系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即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而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使其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还使其精神得以升华。通过创新教育,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它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启迪人们的创造灵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的科技创新的要求,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统一的教育观上来,加强学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开阔学生眼界,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意识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熏陶作用。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学习,善于探究与反思,不断创新,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挖掘他们的潜能。

2.打破传统观念,创新课堂教学。

技工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方针。首先,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这一培养目的要求: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毕业后达到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毕业后即能独立顶岗操作。其次,技工学校的教学内容,既有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学,又有生产实习课教学,而且,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生产实习课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技工学校的教育形式,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采取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双轨道教育的形式。以上特点决定,技工学校主要是靠教学这一基本途径来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因此,技工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方针,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领导应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教师也要把完成好教学任务、教好学生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创新?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重在“引路和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使其在自主、自觉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是影响其创造力培养和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只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导”而不是“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渴求。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素质和创新教育,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走进了信息发展的核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引进,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变革,专业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即教学多媒体化、教育资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对知识的传承走向引导创新。

新形势下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正确面对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改革和发展的眼光认真地分析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要紧密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紧跟时代步伐,以人为本,全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打造出受社会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优秀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晓华.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发明与创新,2005,(6):34.

[2]张宏烈.“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49转.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沈灌群,王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创业教育中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浅析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