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有情有味

时间:2022-08-22 03:27:19

文言文教学应有情有味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而这些仅从语言的层面是难以了解的。我们只有走进作品,走进里面的人物,整体感悟文本,细读文本,才能和作者在一定的层面上对话,才有可能感受他的情感、智慧、精神等,才能把文言文上得有情有味。

打开一本本教育杂志,几乎看不到有关上文言文的论文和案例;走出去听课,也很难听到上文言文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文言文枯燥,教不出个味来。可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文言文《宋定伯卖鬼》,却别有一番滋味,引领着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踏上了一段美轮美奂的旅程。

一、细读文本,味从中来

细读文本指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现在网络技术的先进,使我们缺少了“静悄悄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我们在上课前,首先做的是翻阅教参,把握主旨,领会重点。紧接着为了有更好的课堂设计,我们便上网查阅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稍加改动就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参、电脑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一旦离了这根拐杖,就寸步难行。长此以往,我们就缺少了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因此只有教师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认真细心地解读,才能在课堂中教学自如,上出味来。请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宋定伯卖鬼》的几个片断:

片断1:

师:话说清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这样说。(课件出示)

生齐读: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毋语更搜神。

师:世上有难言之人、之事,不得已寄情、托心于鬼狐神妖,记下来的故事读来真是感慨万端哪!这就是对文言文志怪小说的评价(板书:文言志怪小说)

片断2:

师:回到文字中,找找鬼怎样?

生:“我是鬼”,看出鬼很诚实。

生:“惟不喜人唾”,也可以看出鬼很诚实。

生:从“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中的“卿”字,可以看出这个鬼很有礼貌。

生:“索下”“化为一羊”可以看出这个鬼很善良。

……

片断1中,正是窦老师对志怪小说背景的解读,才有了清人杨光仪“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毋语更搜神”作为课堂引入语,在课伊始,就让学生走进了文言的世界,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渗透了文言志怪小说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

片断2中,作为小说的配角,这个鬼历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然也不会有人思考鬼的价值,但窦老师关注到了:课文把鬼描写得活灵活现,实实在在,能与人同行、对话、互助,具有了人性。但它的诚实可贵却使它没能开动脑筋,辨别情况,最终上当受骗,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似乎颠覆了以往对“鬼”必是邪恶化身的定论,“鬼”也有其可爱之处,也有善恶之分。窦老师这样的解读,正是教给了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二、文译对读,快乐理解

理解文言文是教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我们是让学生看注释由字而句,逐句翻译。这样做即枯燥,又浪费时间。文译对读,就是指一方读译文,另一方读出相应的文言文。用文译对读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这是教材里为我们大家提供了整片的译文,请同学们浏览一番,一会儿,我们做个小游戏,考考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

生浏览译文。

师:好,准备好了吗?咱们来对读,听好了,我读出译文的意思,同学们读出相应的文言文。咱们这样,太长了,我们一段一段来。看看,准备。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到了鬼,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师:我怎么没听到声音哪,读对了,但是不响亮。你看老师多带劲呀,我再来,你们要和我对读。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到了鬼。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师:宋定伯问:“你是谁?”

生:我是宋定伯。(众人笑,即改)问之。

师:宋定伯问:“你是谁?”

生:问之。

师:一起来,一起来。宋定伯问:“你是谁?”

生:问之。

师:鬼说:“我是鬼!”

生:鬼言:“我是鬼。”

师:鬼问道那你又是谁呢?

生:鬼问:“汝复谁?”

师: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

生:定伯诳之。

师:鬼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呀?”

生:鬼问:“欲至何所?”

师:宋定伯回答说要去宛县的市集。

生:答曰:欲至宛市。

师:鬼说:我也要去宛县的市集。

生: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师:于是,他们就一起走了。

生:遂行。亲爱的同学们,太棒了,对答如流。好哇,瞧瞧,就这样,咱们现在再来看看第二自然段,我相信同学们。同桌之间互对,开始。

学生同桌互对。

师:好哇,同学们对得认真,理解得好,那好,咱们现在这样,接下来看看第三自然段,请一个同学读译文,谁来?好,你来,同学们来对。

师:太好了,你看同学们对得也不错呀!瞧瞧,就这样对着对着大概的意思都理解了,而且我们发现这文言文有意思,就这么几个短短的字来说明,这文言文真的好精炼。

以上这个片断,窦桂梅老师在上《宋定伯卖鬼》理解文言文这一环节中,第一段让师读译文,生读文言,一句一句来对读。第二段,同桌对读。第三段指名读译文,全班读文言,这一别出心裁地做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赏读玩味,走进人物

文言文语言精炼,只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赏读玩味,才能正确、客观地把握好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才能和作者在一定的层面上对话,感受他的情感、智慧和精神。

在研究宋定伯这个人物时,窦桂梅老师重点用了朗读想像、语言赏析(加词法、比较法、换位法)、动作玩味等方法,把文本读厚,人物性格渐渐丰满,让学生在读、比、换、想、玩等艺术手法中,慢慢走进宋定伯,深刻、形象地体会到宋定伯此人机智、勇敢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窦桂梅老师说:语文教学是“冰山体”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浮现在“水面”上的七分之一的“语言文字”而看到隐在“水面”之下七分之六的深厚意蕴。重思考、重体验、重创造,引导学生体会“言外之意”“蕴外之致”“味外之旨”。我们在上文言文时,要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内在“美丽”,定能把文言文上得有情有味。

上一篇:让精彩从课堂引入开始 下一篇:谈英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