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项目管理发展策略

时间:2022-08-22 03:10:36

加强项目管理发展策略

作者:马栋 单位:中铁十六局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挑战极限,仅最近五年,每个集团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从几十亿到上百亿元,到数百亿元。但是,现有的人力、设备、技术资源和施工管理能力也在接受极大的考验,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各级管理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研究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必须居安思危,超前谋划,自主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挑战。

一、强力推进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实行标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我们集团公司为全面贯彻铁道部“六位一体”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认真制定出台了《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这套手册详细、严格的规范了“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的具体内容,手册基本上涵盖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系统完善,具有一定先进性和适应施工企业特色的项目管理基本法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和落实。首先要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全员标准化意识,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严格按规章办事,按规范操作,使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氛围。其次严格执行标准和规范。特别是项目经理要带头执行《标准化手册》,切实加强基层和操作层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彻底改变旧习惯,要使全员达到“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化”的要求。第三不断完善标准化。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好的标准、制度要在执行中不断检验、深化,在检验中不断完善。使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

二、狠抓重大危险源防控,确保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实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的根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基础建设,必须把安全质量工作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质量意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措施具体、执行力落实力到位,要以狠抓重大危险源为切入点,从源头和细节入手,下大力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一是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制度。项目部、工区和施工队应根据工程进度和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时识别重大危险源,项目部每月一次,工区每旬一次,施工队每日一次,所有的危险源都要制定有效的防范和消除措施,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严格专项施工和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审批程序。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没有编制的严禁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评审和审批应实行分级管理,施工方案的编制要优先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其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切实落实资源配置和经费投入。针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各岗位监管人员必须到位,施工队伍要专业化,解决危险源需要的专用设备和工程材料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的要求,应急设备和物资要舍得投入,安全经费的提取比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够提足,专款专用。四是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除必须坚持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工人上场培训、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工前教育等制度外,重点要抓好对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点施工方法和防范措施的专项教育和培训。五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终端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安全终端责任人,通过相关责任人,明确责任,给足权力,提高工作主动意识,把安全生产制度落到实处。

三、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创建优质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在客运专线施工技术,高原冻土区施工技术,高速公路、机场道面施工技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桥梁、隧道、房建等施工技术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目前公司在建项目还有许多重难点工程,如: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广昆铁路秀宁隧道、京沪高铁、贵广、兰渝隧道群、六沾铁路W3标三联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南水北调穿黄盾构、北京地下直径线、天津地下直径线,曹妃甸开发区甸头立交桥等等,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依托科技创新,创建优质工程,实现项目管理发展:一是要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攻克难关。实施方案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要反复论证,充分比选,严格按方案评审、逐级报批、专家论证的程序进行,确保方案稳妥,可操作性强。二是在施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该配置的设备要配齐配足,保障措施要切实到位。三是不折不扣地执行集团公司“重难点工程、关键部位和重要设施必须由内部架子队承担施工和管理”的规定,牢牢掌握项目施工的主动权,这是攻克重难点的关键。

四、充分整合设备资源,提升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近年来,集团公司在大型、特种、客专专用及常规机械设备方面加大投入,目前共有各种专用设备71台。其中移动模架9台、架桥机6台、运梁车7台、提梁机10台、无砟轨道制枕设备2套、无砟轨道施工设备7套、盾构机17台(7台未交货)、旋挖钻机5台、C6钻机3台、混凝土机械手5台。要认真研究整合这些机械设备资源,充分发挥其机械设备的功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是确保项目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促进施工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一是要联合厂商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部件要及时进行修理和更换,加强维修保养,及时编制转场计划和方案,避免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对隧道专用设备,要实行配套使用,形成流水作业线。如钻孔台车、C6钻机、喷锚机械手等特种机械,必须做到专机专人,充分发挥机械效能。

五、强化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目前要紧紧围绕工程质量“内实外美”的基本目标,适应高速铁路高可靠性的要求,强化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严格把握关键环节,提高工程质量,争创“精品”、“名牌”工程。首先,高度重视项目工点试验室建设。铁路、公路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先建设好工地中心试验室,检测试验人员和设备要到位,保障工程施工需要。在城市地区施工的地铁、房建和市政等实行委外试验的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工地试验站,配备专职检测试验人员和现场制、取样必需的工具。公司机关要加强对工地试验室、试验站的管理和业务指导,提高检测试验人员持证率,确保试验设备状态完好。其次,严把原材料检验试验关,从源头控制好工程质量。重点要严把地材质量,定期对砂石料场进行抽样检测,进场的粗细骨料必须按规定批次检测,物理、化学的检测内容不得缺项。其他如钢材、水泥以及商品混凝土等材料必须逐批核实材质证明文件,进场后按规定进行取样抽检。第三,严把混凝土生产关,切实控制住拌和站。集团公司规定所有项目的自建拌和站必须由内部队伍掌握,严禁整体外包,受制于人。第四,彻底转变重主体轻附属的错误思想。必须消除附属工程的概念,所有工程同一标准,在施工工艺、过程控制、质量验收等各环节都要严格要求,杜绝偷工减料和违章施工行为。第五,加大各级机关的监管力度。总部机关要建立巡检制度,每季度对重点项目进行检查评比一次,做到该探测的一定要探测,该取芯的一定要取芯,该破检的一定要破检,有问题必须开具整改单,情节严重的,要写出专项治理报告,并对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第六,扎根现场提高QC小组活动实效性。QC小组活动是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有效途径,必须要与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等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项目部要积极创造小组活动的条件,加强组织和引导。第七,大力开展工程创优。凡符合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规模的项目,必须纳入创优规划,争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要加大投入,组织QC小组攻关,改进工艺,强化监控,精益求精,确保质量,同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成功申报创造条件。#p#分页标题#e#

六、快速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机关与基层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公司已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平台,2010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利用好基础平台、运用好信息管理手段为项目管理服务,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经济效益。一是要通过总部局域网、RTX交流平台实现总部与各工程公司、分支机构、重点项目的快捷沟通,对信息、资料的统计上报等工作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二是要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减少因集中开会耗费的大量的时间和出差经费,降低管理成本;三是要通过在现场设置远程监控系统,重点加强对特殊隧道掌子面、重点桥梁、梁场的即时监控,强化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的过程监控,通过语音交流实现远程指挥。四是要利用隧道围岩量测自动监控系统,收集围岩沉降收敛变形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及时修正开挖和支护参数,有效指导施工。通过地质雷达和超前探孔等手段超前预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坍方和突泥突水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上一篇:智能化体系项目管理综述 下一篇:贯彻标准对电力施工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