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从容应对网络语言

时间:2022-08-22 02:31:49

语文教学应从容应对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指主要在网络、网民中流行的语言,使用网络语言的虽然只占网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网络语言对全民语言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因为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少年。他们迷恋网络,有的甚至上网成瘾。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崇尚个性,追求创新;他们不满足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别出心裁,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趋利避害、正确地面对网络语言呢?

我们先来看看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它的局限性。

我认为网络语言主要是标新立异、简洁、诙谐、模糊、随意,而它的最大局限就是缺乏规范性。比如把“妹妹”说成“mm”,把“气死我了”说成“7456”,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把“悲剧”说成“杯具”,把“瞪眼睛”写成“?一?”等。一会儿是英文字母,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方言谐音,一会儿是表情符号……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生造词杂糅在一起,虽然新奇而有个性,有的还很幽默,但明显存在语意模糊、过度求新、不合规范、沟通困难甚至粗俗低下等弊端。

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的是,近些年来,网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上亮相,并且悄然冲击着校园,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禅,不时现身在学生的周记、作文、毕业留言、贺卡甚至班级墙报中。比如:

今年国庆节,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开封菜(肯德基)……

相信这段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文字,会让很多人不知所云,也会让许多家长和老师一头雾水,并且不可避免地担心:长期下去,孩子的语文怎么能学好啊?

的确,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经常使用网络上的另类表达方式,肯定会造成负面影响。

推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重要的语文政策,而网络语言的最大局限是缺少规范性,这就使它很难得到国家的支持。最近一个时期,网络语言的滥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文化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呼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理。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对于那些沉迷网络语言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告诉他们必须切实学好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应用能力。如果他们只会使用网络语言,而不会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他们就会成为语文的“残疾人”。那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做?

一、从容面对,让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

当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实生活,语文教师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要使网络语言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催化剂。

李白坚教授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首先我们老师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面对网络语言向传统语言的渗透,教师不妨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因为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有专家指出:教师不能成为学生时髦语言的“菜鸟”,而要成为精通学生时髦语言的“大虾”(大侠),否则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

二、正确引导,取其精华,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

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丰富和发展。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和用法已经而且正在丰富着现代汉语。比如“黑客、恐龙、美眉、给力、网虫”等,还有“他很阳光…‘非常男女”之类的用法,使现代汉语更具有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对于这些积极、表意准确、用语比较规范且已被公认的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丰富学生的词汇,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新颖、生动、活泼。

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汉语知识教学,利用汉语语法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语言,让学生学会自觉筛选网络语言。如“0001000”(表示我很孤独),周围都是“0”,而“1”独立其中,表示孤独。这其实是会意,是汉字造字法的一种,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这样,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要鼓励学生从传统语言中吸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有丰富发达的语汇,词义丰富且容量大、表现力强,并拥有相当丰富的同义词。这些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众多的语汇材料中选取最能表达思想的成分组成句子、篇章,使语言表达得精确、形象、生动。而网络语言说到底是一种“快餐语言”,是无法和传统语言相比的。同时,写作是讲语言和技巧的,靠网络语言耍巧只能取胜一时,最终还是要靠深度、文采和灵气。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将传统汉语言与网络语言比较,让学生了解传统语言的严谨、精练、凝重和高雅,与网络语言的浅显直白、粗俗形成对比,让学生知道语言风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修养,这样使他们在运用过程中学会取其精华,正确使用规范的、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生活。

三、大浪淘沙,剔其糟粕,规范学生的语言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态度明确,抓住时机,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网络语言的局限和缺陷。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多用口语词,可学生的作文中如果常常出现“哇噻”“偶”“酷毙了”这类网络词,这时教师的态度应是明确的,那就是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如果确实为了呈现某种表达效果非用不可,那就必须要求学生加以注解。要让学生明白,网语可说,但充满网语的作文不能写,尤其是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因为“中、高考作文检测的是学生与教材结合的语文应用能力,考的是书面语表达形式,应该遵循平面语体的规范”。对网络语言的争论归争论,但作文的评判必须遵守国家教育部统一的规定和法则。

再如,学生用“NC”(“脑残”一词的声母)表达“脑残”,别人也可以理解为“农场…‘农村…‘内存”“拿出”或其他以这两个声母组成的词,导致所要表达的意思被误解,倒还不如直接写成“脑残”。还有一些语言,如:“上午真TM(他妈)倒霉,碰到了一个蛋白质(笨蛋、),7456(气死我了)。”可以让学生明白网络语言的粗俗性。通过这样的疏导,学生在运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提高分辨能力,剔除糟粕。

总之,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白,生造词语、曲解词语、滥用错别字、随意缩略简称、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本意等偏离传统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只能在网上使用,而且生命力极短,决不能让它们侵入我们的语文教学。

四、课堂教学中警惕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网语毕竟是以网络为生存前提的,而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因此,网络语言使用的范围应限于网络,而不应该无节制地被泛化,更不应该堂而皇之侵占课堂这块净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慎用网络语言,否则就给了学生们某种肯定的暗示,使语文课堂沦为肆意表达的“网络”。语文教学应坚守自己规范的、标准的教育传统。

总之,语文教师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从容面对、正确疏导、去粗取精,相信通过语言的“自身净化”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网络语言将会得到规范和健全,它也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上一篇:3D打印:寻找更多的行业应用 下一篇:哈佛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