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2 02:21:08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课程改革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对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为经管类大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大学经管类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明确,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指出了大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19-02

一、 大学课程改革的原因

我国高校现行课程,有其优良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它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和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现行课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也就是说,学校的培养与未来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不能同步。

1、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要要求对大学课程进行改革

当今世界,知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以往相比,日常生活需要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具有使用技术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繁荣不再在于它是否拥有原材料。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科学知识和技术专长已成为财富和权力的关键。知识的指数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与技术创新,已形成了“以知识为本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排斥和就业不足之间的关系是全社会所面临的两个尖锐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只能通过知识来解决。学术失败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现在起,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将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必备的知识。

新的工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条件需要哪些新的技能?而高校应如何培养这些技能?这就要求对大学课程进行改革。

2、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要求对大学课程进行改革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相继进入大众化阶段。美国甚至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其他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也正在积极地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后也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使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而且使高等教育的目标、结构以至高等教育的性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在观念上再不把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权利,无论他们是打算从事什么行业的,还是来自什么阶层的。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改革大学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模式增加高等教育机构。

二、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管类课程和教学改革也再不断深化。但是在当代,大学教育体系纯以培养人才为职能的国家已基本上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既重人才培养,也重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高教体制。因此,以当前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来衡量,大学的课程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课程改革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对经管类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

虽然高校对经管类课程改革的号召轰轰烈烈,但大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缺乏深入思考,他们简单地认为课程改革主要是编辑经管类教材或制作课件,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课程改革,因此,课程改革成效不太明显。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经管类课程的基本知识都能听懂,看懂,但不知如何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实习基地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体会到经济与管理的本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经管类课程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

3、教学内容与改革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市场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不符合市场的需要。有很多大学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课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些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由于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4、课程观落后

在我国,学科课程或知识课程的观念与操作方式根深蒂固, 而且课程实施的时空狭窄, 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视野狭隘,心灵压抑。这种课程观,在课程概念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显示其不适应性。

5、教师的教学和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性

不是所有讲授微观经济学教师都毕业于经济学专业。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师毕业于农业,发展经济学以及金融经济学专业。同样,大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师都是统计学家或数学家。这些教师可能因此缺乏一定的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而不能系统的讲解和挖掘其内在的精髓。

6、图书馆资源尚未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图书馆是任何一所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方模式”,要求大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并写出相关的科研论文。在西方国家学生直接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包括讲座和补习),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和写作上。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功能完善的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我国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用书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没有更多理论联系实际和进行符合本科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而学生的评估主要基于一个简单的期末考试。图书馆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还起不到(下转021页)

上一篇:导师制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法在Word排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