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08-22 11:52:00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近期本地区泌尿系统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培养解尿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作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为57%,其中Uu检出率最高,为69.5%;Mh检出率较低,为9.5%;Uu合并Mh感染检出率为21%。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环丙沙星(CPF)的耐药率最高,达81%;其次左氧氟沙星(CRA),达63.1%。对美满霉素(MIV)的耐药率最低,为0.35%。加替沙星(GAT)、甲砜霉素(THI)、罗红霉素(ROX)、红霉素(ERY)、阿奇霉素(AZI)、环脂霉素(ECC)、克拉霉素(CLA)、强力霉素(DOX)、交沙霉素(JOS)的耐药率分别为:57.9%、43.2%37.9%35.8%31.6%、22.1%、20%、4.2%、1.8%。 结论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解尿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药敏试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51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28-02

支原体是已知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盆腔炎和输卵管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1],可引起不孕症、流产和宫外孕。近年来随着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不孕不育和宫外孕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因而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990例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从而更确切地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状况和药敏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1~6月到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患者标本990例。

1.2 标本采集

必须在治疗前采集标本,男性用男性尿道拭子取尿道内口2~2.5 cm处柱状上皮细胞;女性取宫颈管内口1~2 cm处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样拭子不可碰阴道壁,尿液不推荐。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剂:采用珠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改良肉汤稀释法),内含Uu,Mh双向支原体培养基、微量药敏检测板及无菌矿物油和吸嘴。检测板上有28个微孔;鉴定区设有阴性对照孔,以及Uu、Mh的鉴定和半定量计数孔;药敏区设有12种抗生素的药敏测定孔,并分高低两个浓度。

1.4 检测方法标本的处理

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取出试剂复温至室温,编号,将没接种标本前的培养基取100 μL加入A孔为阴性对照;把棉拭子插入培养液中,充分浸洗并在瓶壁挤干。加入矿物油1滴覆盖,盖好盖子,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和48 h分别观并察结果。

1.5 结果判断标准

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培养基由橙黄色变成红色且清亮为阳性,显示有支原体生长,根据检测板的指示判断是Uu还是Mh阳性。药敏区的判断也一样,若高低两种浓度孔均不变色则为高度敏感;若高浓度孔仍为黄色,而低浓度孔均转变为红色,即判断为中度敏感;若高低两种浓度孔均转变为红色,即判断为对此药物耐药。

2 结果

2.1 Uu和Mh的检出率

2.2 药敏结果分析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Uu是人类泌尿生殖道最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致病,最常见的疾病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可引起男性前列腺炎和尿道炎,导致不孕不育症;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并导致不孕不育、宫外孕甚至流产等妇科疾病。从本研究显示,2012年上半年本院990例标本中,支原体培养的阳性标本有570例,占阳性率为57.6%,Uu阳性标本有396例,占阳性率飞69.5%,Mh54例,占阳性率的9.5%;Uu合并Mh感染120例,占阳性率的21%。这说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以Uu为主,并以Uu单独感染为主,Uu和Mh混合感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Mh单独感染较少,与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一致[2]。

药敏试验中,从分析表中发现,Uu和Mh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有着高度的耐药性,此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原核细胞型微生物DNA旋转酶,已不再适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3]。而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甲砜霉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的趋势,也可能与该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Uu23SrRNA位点突变有关[4],故提醒临床医生对该类药物的使用应更为谨慎。从本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对支原体较为敏感的药物依次是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这几种药物的耐药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下,是治疗泌尿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由于支原体的耐药率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均可能有较大变化[6],故对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应做支原体鉴定分型及药物试验,以便确定治疗的首选药物,以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结合患者的情况,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Taylor-Robinson D,Furr PM.Updateonsexually tranmittedmycop-lasmas[J].Lancet,1998,351(Suppl 3):1215.

[2] 陈锋,汪训良.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动态观察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4):384-385.

[3] 刘厚明,詹能勇.2004~2008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30(4):329-330.

[4] 孟冬娅,马晓博,何利,等.解脲脲原体23SrRNA位点突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35-654.

[5] 杜廷义,周兵,刘海云,等.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6):343.

[6] 郑利雄,王竹.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病原体学及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华南大学学报(医学报),2002,30(3):243-244.

(收稿日期:2013-04-15)

上一篇:全球包装数码印刷市场增长迅猛 下一篇:色差仪在烟包印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