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2-08-22 06:46:2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来学习数学,感受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厌学、弃学。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旨在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数学化,使之完成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取得的生活阅历衔接起来。而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从现实生活世界走向客观理想构成基本的数学概念、规律、定理的世界,即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践效果,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的衔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触

陶行知论述“生活即教育”的精辟见解:“‘生活即教育’即‘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走进生活,亲身实践。例如,对于概率内容的学习,可以把4个黄乒乓球和5个白乒乓球放在一个口袋里,先让学生预测摸出的什么颜色的乒乓球可能性大,再让4-5名学生进行实际摸摸,确定结果是否与预测的一致。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进行操作。

三、搭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桥梁来融洽两者的关系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浅谈实施策略。

(一)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中, 应注重对教材的延伸,将教材与社会生活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本,忽视学习主体”的老观念,充分挖掘小学生的生活阅历, 灵活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学“分数运用题”时,教师利用就近资源: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数的关系设计教学:我校六年级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原汁原味的数学素材, 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助学生构成数学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于是在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后,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截面的面积及花坛的周长、面积等;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对一些数据可以对比、分析,了解更多的信息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

(二)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

俗话说得好:有了流淌的“活水”,还需要把 “水”巧妙顺利地引进“田”中,这个过程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

课前准备是授课的必经阶段,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第一手真实的生活素材,教学当中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材中“圆柱的高是指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短短一句话。此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前,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表述上,要结合生活现实,作适当的整合。例如,拿出硬币、铅笔、水杯、钢管子等圆柱形的实物,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圆柱的高除了有“高”这个概念,还可以用其他的语言来表述:硬币的“厚”即为高;铅笔、钢管子的“长”即为高等。这样一改以往的死板的数学教学,学生摒弃了平时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心态,带着好奇,他们会为自己无意的发现而惊喜,这往往又激发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去探索,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数学教学手段生活化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学只通过语言文字来说教,势必是一堂死气沉沉的课,其课堂气氛导致课堂上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这样的课不是成了催眠课吗?教师采用图片、生活物品、现代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方法适合所有地区的数学教学,利用这些工具激发学生探索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弥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总之,教学的生活化是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使之感受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小学教学研究.

[3] 中小学数学.

(责编 闫祥)

上一篇: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临摹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