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时间:2022-07-27 08:36:42

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教育艺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心智的开启、心灵的陶冶、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音乐教师不断研究与探索的话题。笔者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且最直接的。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美与丑的分辨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真正做到外塑形象,内修品质,以良好的外在形象、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知识基础等来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教师要注重自身外在形象。教师要在衣着、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有文明、讲礼貌,为人谦逊、和蔼待人、做事有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在课上也要专注于课堂,上课不随意接听电话等。这样的教师,学生都会喜欢,试想一个不修边幅、满口脏话、态度恶劣的教师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二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良好的外在形象只能一时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要让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师者,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知识,而不是对某些知识点模棱两可,扎实的乐理知识、标准的发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的因素。此外,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加强各学科间知识点的联系。教师要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形象及修养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进而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

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诸多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兴趣是影响最大且最直接的。学生只有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以强烈的学习激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对学习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兴趣与爱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一是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与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生贪玩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导入的设计要避免枯燥与单调,要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精神百倍,注意力集中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以欣赏优美的音乐与动听的歌曲来导入、以学生的对唱来导入、以故事来导入等。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性。二是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发挥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与内在美。这样会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感受到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生为本”,提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参与性强、贪玩好动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将表演与音乐相结合,小学生好动,喜爱表演,将学生的表演与音乐相结合,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表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单词。在教学中我相机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自行表演,学生边唱歌边跳舞,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如学习《接妈妈》时,我让学生根据歌曲自主创编动作,并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纷纷踊跃参与,创作了许多有创造性的动作。

四、赏识评价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都有一种希望得到他人赏识与鼓励的强烈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更强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鼓励,这样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我们要赏识、平等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运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细节入手来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与指导。如学生标准的发音、有感情高水平的吟唱、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学生勇于在全体学生面前示范唱等等,哪怕是学生理解错了作词者与作曲者的意图,我也对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与积极性给予肯定,再相机诱导,将学生引到正确的思路与认识上来。实践表明,赏识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对音乐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优生更优,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从而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教学功能。如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课上从未发过言,各科成绩也不好,我发现她的字写得很漂亮,因此课上让她来板书当堂教学内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的字写得好,让同学们向她学习,并对她说:你的字写得这么漂亮,相信你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能做得很好。这样反复几次,一次课上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唱起了歌,同学们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更加坚定了她学习的信心,一个学期下来,她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音乐是灵动的艺术,最容易与学生心灵相通。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责编 潘冰)

上一篇:课堂上如何注重语文的交际性 下一篇: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