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时间:2022-08-22 04:47:23

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摘要】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本文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设计原则、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及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73-02

引言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积极向前推进。教学实践特别强调: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调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因此,课堂教学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时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最佳学习方式。

1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式教学时以探究式未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即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和什么是探究式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2]。探究式实验即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巧的培养,又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3]。简单的说,探究式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探究式实验开放性比较大,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离不开学生自己,完全不同于那种:“已知化学原理――验证――应有”的“照方抓药”的模式[4]。

2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

探究式化学实验要求学生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对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现有条件制定不同的方案、验证方案、得出结论。其中,科学性、创新性、简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引起设计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2.1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探究式实验设计的核心原则。科学性是指探索性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都是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试验方法论、实验教学论和实验研究过程相一致。

2.2 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探究式化学实验设计的灵魂。创新性是指实验设计要敢于突破陈规,独到于新颖、独特、巧妙之处,能反映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思维等。一个成功的探索性实验设计必须反映实验设计者独出心裁的构思。

2.3 简约性原则:所谓简约性是指要尽可能的试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仪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完成效果明显的实验。

2.4 趣味性原则:实验内容除课本外,也应该选用有关日常生活、环境、军事、能源、生产等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探究来解决与人类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长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欲。

3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模式

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探究性试验教学可因实验内容不同,实验主题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其基本步骤应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实验假设,结论及应用。

3.1 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需要探索的问题当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时,就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直至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实验探究问题情境,制造探索的氛围[5]。当然,这些问题应当是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解决的,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2 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运用已有化学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3 设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以不要的方法指导,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性和典型性,使学生逐步掌握统筹问题、分析问题及控制实验变量的意识,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公正性。

3.4 进行实验并验证假设:通过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科学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引导下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3.5 结论及应用:这一阶段包括学生诊断和教师评价。在各小组做出实验结论后,组内成员首先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验和探究过程;然后进行各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各小组的探索过程和思维结论,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实验探索过程更加合理;最后,老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6]。并将好的方案应用在实践中,拿到新的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4 探究式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实验教学整个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处于咨询、帮助、引导、参与的位置。进行探究式实验过程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和空间,应该允许学生将探究活动推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拿到新的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一篇:《烙饼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