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生

时间:2022-05-12 07:09:36

数学老师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生

【摘要】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展的至高点。为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应拥有新的学生观。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观;全面发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66-01

知知识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人的认识、对人需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而对教育所培养的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学生观的高度概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教师必须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对学生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中心,反对宗教对个性的束缚,又提出人的多方面才能发展的问题。19世纪以来英国的欧文从性格教育出发,认为教育可以“很好地形成他们体力、智力、道德和实践方面的品质,教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做了系统的历史考察,吸收了历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一是指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二是指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人的身心是统一的,是人的发展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身体是人的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力”没有健康的身体,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表明,决定人们成功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IQ所决定的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取决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与共性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都是劳动者,社会主义应使每个劳动者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育要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树立全面的发展观。教师要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重视对学生的辅导。升学是必要的,单纯求升学则是错误的。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视学生为独特的人,充分接纳学生个性,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前提

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不同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目前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学中做到既有统一要求、顾及学生的共性,又要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顾及到他们的个性,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实施分层教学,把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上课时做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最大程度地调动这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发展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发挥更大的耐心与爱心去了解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加强辅导,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况,从而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3 学生是发展的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关键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应当把知识的评价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价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的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评价技术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角度只停留在终结性评价上,还常常按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分成等级。这样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潜能的发挥。因此,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做了一点尝试:在上一个新的内容时不急于马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技能,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表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的评价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还侧重于用激励的语言给每个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促使他们更好发挥潜能。

总之,在今天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越来越趋向于重视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特征。为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才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学习。

上一篇: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