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时间:2022-08-22 04:28:11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作为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在音乐感受力、审美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合唱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过程比较烦琐以及耗时比较长等原因,所以大多数音乐教师只重视各种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当下初中音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正确认识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传统的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往往只重视音乐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以及教给学生们如何正确地演唱歌曲,而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从头至尾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为学生设计一些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趣味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合唱教学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合唱教学的开展,如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即唱名手势,它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具有较高的表演效果;又或者教师可以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编写一些歌曲与教唱歌曲一同来进行合唱,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分别演奏两首歌曲的不同音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不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听音能力。

简言之,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音调来进行演唱。此外,教师还要规范学生们的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它是学生们良好演唱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对歌曲的演唱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合唱意识的传递

1.合唱呼吸

合唱不仅需要依靠多人的不同声部来形成丰富的声音效果,还需要各合唱人员之间的恰当配合,即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对于合唱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合唱是一个整体,它需要拥有不同声部合唱人员之间的合理搭配,在明确自身演唱职责的基础上,各合唱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工,但是分工不意味着分家,他们之间还是一个整体,只是在分工上有所区别。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节奏和音准进行关注外,同样要对呼吸和发声进行关注,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合唱的讲解以及手势指挥中。例如,在练习《我和你》这首合唱曲的时候,当一声部开始唱时,二声部的进入老师需要给口气,这时候学生就会明确自身的呼吸方式,从而使整个合唱队的呼吸保持通畅。所以,为了提高合唱的质量,教师需要交代清楚气口的位置。

2.分析歌曲

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先要对合唱歌曲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进行教学方法以及形式的设计。在分析合唱曲的过程中,除了对歌曲的曲调进行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歌曲的合唱声部类型进行认真分析。声部类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调性,它需要突出音乐的主旋律,需要依靠低声部的扶持;另一种是复调性,需要依靠声部的横向发展。声部进出的部位是演唱中的重点部分,教师需要适时地给学生以提示,这样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简化合唱谱

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材大都是通用的,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但是由于乡村或乡镇学生的音乐素质较差,他们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来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对于那些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需要适当地降低难度,使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合唱的内容和要求,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坚持技能训练和合唱听赏

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每天都抽一定的时间来使学生开展视唱练耳和练声训练,同样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练习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通过学生们不断地练习,学生的音乐知识将得到充实,音乐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习惯,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合唱教学作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初中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高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初中部)

上一篇:聚焦班建四要素 实现管理三深化 下一篇: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