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生产战略模式选择

时间:2022-08-22 04:23:20

中国企业国际生产战略模式选择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生产体系不断发展,并成为推动世界贸易与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跨国公司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投资,将生产过程的不同部分,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区域,以利用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微小差别所带来的好处。这就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国内企

业能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来学习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一)中国企业处于跨国经营发展的较低阶段。我国企业基本上还徘徊在跨国经营的积累和发展阶段。在跨国经营的国际生产战略选择上,多数企业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是战略制定高度不够,即企业对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取国外资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制定跨国经营的长远战略,导致对国外地区市场潜能、当地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竞争状况分析投入不够,使很多发展壮大的机会流失;或者是战略制定不切实际。国内一些企业缺乏对自身所处阶段和竞争优势的准确认识,对海外目标市场或企业状况了解不够,仅凭表面现象贸然出动,采取的是较激进的拓展策略,实施的是大宗跨国并购、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批量销售,结果由于经营能力的约束,导致消化不良或失去控制甚至陷入被动。

(二)海外投资生产的规模快速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20多年的投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遍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企业总体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但用于海外生产的对外投资仍占较小份额。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生产仍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支柱领域(另一个支柱领域是服务贸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包含石油、天然气开发在内的采矿业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图1)

(三)OEM已成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生产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OEM起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刚开始时,主要是广东、福建沿海的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通过OEM方式广泛开展初级产品的来料、进料加工贸易。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占到出口额的5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实现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OEM战略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除了欧美、港台企业移向大陆寻找OEM合作厂商外,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积极发展OEM模式。近年来,中国OEM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涉及的行业日趋广泛,除纺织服装外,化妆品、鞋帽、箱包、玩具、家电、通讯设备、计算机及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也占有较大份额。

二、中国企业国际生产战略模式选择

鉴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本文试图从内向模式和外向模式两方面着手,分析中国企业实施国际生产战略的可选模式。

(一)内向模式

1、加工贸易模式。当企业处于加工能力较强、设计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都比较弱的阶段,采用这种战略模式是合理的。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负责产品研发、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并负责产成品的全球营销,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出口加工。加工贸易可以发挥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同时可以弥补设计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较差的缺陷,为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更大的空间。从长远来看,这种合作还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设计能力,并成为跨国公司的精密设备和配件的供应商,提升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营销绩效。

2、中外合资合营模式。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设备等要素往往成为企业的瓶颈。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等,单单依靠企业自身很难走上跨国经营道路。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资与合作,不但能获得资金、引进技术设备,而且能通过跨国公司本身的国际生产体系网络,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升级,从而在培育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为自己构建起一系列的供需网络,将自己的产品通过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网络打入国际市场。适合采用这种模式的中国企业只在国内达到了相对规模,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却缺乏竞争力,这类企业目前是我国的工业生产优势之所在,又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一方面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积极吸纳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积极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吸纳跨国公司投资,不断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运用跨国公司国际经营,将自己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展到国际范围中去。

(二)外向模式

1、直接出口模式。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为国内筹资――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偏重的是销售环节。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劳动力密集、经营方式灵活、可转移性强。这类企业应积极与外贸企业联合,适当条件下组成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创建自己的品牌,并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其国际化经营适宜在保持原有的国际市场的前提下,灵活转战与我国国内市场相似、技术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以期实现跨国经营的高级化。

2、贴牌生产模式或合同制造模式。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实力,OEM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和手段。但是采用贴牌战略利润较薄,获利有限。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我国在创新、研发、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推进国际化,以便通过贴牌战略尽快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水平。企业在做OEM时候,需要时刻把握好自己的核心产品,掌握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合同制造模式是贴牌生产的高级阶段,制造商可同时为不同的客户提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效率,还可为客户开发新产品,并承担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其他业务,如物流和订购、产品的售后服务等。

3、企业并购模式。该模式可以分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模式和以技术为导向的并购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模式,既可以是收购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海外销售渠道,也可以是国内领先企业并购重组跨国公司业务的全球资源整合。该模式的案例有TCL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联想收购IBMPC业务。实行该模式的企业往往是所在领域的国内领先者,目标是同时获得技术、品牌、渠道、人力资源等,进行全球资源整合,开拓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该模式对企业要求高,又要有市场机会,同时存在整合风险。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成熟,一些知名电子品牌市场地位稳固,且控制着当地销售渠道。因此,收购是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技术为导向的并购模式是指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跨国购并获得技术,进入新领域。在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进步快的行业,企业往往用购并的方式进入新领域。这是因为业外企业很难靠自身力量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以这种方式进入新领域亦有较大风险,要求企业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包括有整合和技术消化能力及足够的资金、强大的销售网络等。

4、对外投资模式。该模式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途径:(1)海外投资建厂或买厂。这是一种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的模式,该模式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在海外建厂投资巨大,没有市场的情况下风险巨大。因此,不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不宜采用此战略。(2)海外投资买店或借店。采取这样的跨国经营模式的企业到国外不是建厂,而是买店,并非简单买一、两个零售商场,而是控股若干个拥有庞大推销网络的大型企业。这样有利于企业掌握品牌、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这三个最关键的环节。(3)自建研发基地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开发适合当地市场产品。境外建立研发机构的主要方式有:自主设立研发机构;收购国内外企业的境外研发部门;与境外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合资、合作成立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化目前只是少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地化的最终落脚点。海尔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代表,海尔的研发基地主要是面向当地市场的本土化产品设计中心,这些设计中心与海尔当地的营销机构和生产基地相配合,充分实现本土化设计、生产和销售,成为海尔跨国经营的一个显著特征。

上一篇:重庆小户型商品房付款方式偏好研究 下一篇:永续发展观下的环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