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为源头,写作活水来

时间:2022-08-22 04:10:11

观察为源头,写作活水来

学生习作时常常无从下笔,这是作文教学的老难题。为了摆脱这种窘况,教师应着力去挖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且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这个源泉,使他们写作时涌现出活水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水平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或抓耳挠腮,或眼盯天花板,或嘴咬笔杆,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想写作文,手中却没有素材。要想改变这种窘况,关键是要让学生心中有“米”(写作素材),才能“炊”(写)出来。那么“米”从何处来呢?这也是当下作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鲁迅先生也说过:“要创作,第一需观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是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素材

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这精辟地指出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有文章。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人,对此,教师要是善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不仅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让他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那么,观察谁呢?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校的老师、同学、保安,路边忙碌的清洁工,商店的老板,超市的员工等,都可将他们做为观察的对象。有了这么多留在记忆中的人,遇到写人和事的作文时,孩子们就可信手拈来,不再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烦恼了。下面是一位小学生在观察基础上的习作《看捏泥人》:

星期天早上,我在公园散步,无意中往公园门口的广场一瞧,发现有一群人围在广场角落。这引起我的好奇心: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于是,我向人群中走去,挤进一看,原来有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在捏泥人。只见他那双灵巧的手像变魔术般不停地摆弄着一团泥土,瞧,他运用一捏,一卷,一贴,一刻,一接等技法,一尊尊泥人从他手中诞生:有的仰天长啸,有的阔步前进,有的像久别的朋友相见紧紧地拥抱……人群中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有的说:“他的手艺真了不起!”有的说:“他的脑子里装满了艺术!”我也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由于这位小作者对捏泥人进行仔细的观察,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作文就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可见,只有“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动物。儿童特有的天性就是喜欢与小动物相伴,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会把动物当做成长的好伙伴,甚至视同自己的兄弟姐妹,向它倾诉心声,摆脱孤独感。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学生不但要与小动物成为好朋友,还要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它们的形态、特点、习性。当学生有了这些丰富的表象材料,写起有关动物的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了。有一位学生在观察动物的日记中写到:“有一天早晨,我发现我养的那只小乌龟不见了,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老鼠洞旁边发现了它残缺的尸体,只见它四脚朝天,头已不见了,看来它已成了老鼠的美餐。顿时,我悲痛欲绝。过了一会儿,我含着眼泪把它葬在院子里的树下。再见了!我可爱的伙伴,但愿你在九泉之下能永远快乐。”因为他注意观察,才写出这样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3.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世间植物成千上万,它们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姿态。引导学生走近植物,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它们。学生在写有关植物的作文时,就会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画面。

鉴于此,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积累,写文章时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二、借鉴典范文本的观察法,移花接木

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对象还不够,还要掌握观察方法,尤其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地利用课本做母本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每学期都学几十篇典范文本,如果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忽视文本的写作作用,那是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师生共同探讨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移花接木,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样,学生既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又减轻了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的负担。

从文本中学会观察的要点。如布置三年级学生写人和事的作文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课文,如《小摄影师》《孔子拜师》《画杨桃》,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人的文章要注意观察时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特点;写事的文章要抓住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有了表象的积累,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得多了。

从文本中学会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布置《挑花》这篇写景物的作文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荷花》这篇课文的写法,学习作者按“叶――花”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有序地观察桃花,抓住颜色、形状的特点;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时,引导学生回忆《白鹅》这篇课文,先按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如“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好看极了。”再引导他们从上到下,从头到尾逐一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学生行文时就能言之有序,不再杂乱无章。

从文本中学会观察与想象结合。如布置《挑花》这篇写景物的作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荷花》这一篇课文有关观察和想象的写法,学生写到:“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桃花,穿着粉红的裙子,站在高高的枝头上,一阵风吹过,我跟桃花姐妹们翩翩起舞,我们互不相让,在比赛谁的舞姿更美。风过了,我们停止舞蹈,这时,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蝴蝶飞过来,要跟我比比谁的裙子更美……”学生把文本的写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章自然而然就具体、生动、形象了。

三、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勤于动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练习,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才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勤于用眼,还要勤于动口动手,才不至于时过境迁遗忘。如:让学生养成口头作文的习惯,每天在语文课前三分钟,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可以是口头讲述,也可以是文字展示,其他同学可以发表听后(或看后)感言。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积累下更多的素材,还锻炼了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总之,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验、用思维去感悟,然后用笔去抒感,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浅谈如何应对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农村初中班主任校本研修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