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感悟类试题例析

时间:2022-08-21 11:12:20

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感悟类试题例析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语文阅读也强化了对感悟类试题的考查。本文以《远去如花》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感悟类试题的解答。

关键词:文学作品 阅读 例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这一要求,中考语文阅读也强化了对感悟类试题的考查。下面以《远去如花》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感悟类试题的解答。

远去如花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日子,一直慨叹自己生命中的那些幸福过快乐过的往事都已逝去无踪,汹涌奔向眼前心底的,似乎都是不被预料的挫折和坎坷。就仿佛人生一下子进入了漫漫长冬,春暖花开成了遥不可及的梦里风景。

②想起春暖花开,便想起那一年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当代课教师时,班上一个叫李叶叶的女生。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连电都不通。每一家都是破败的石头房,斑驳腐朽的木板围墙和院门。正值夏天,我去李叶叶家家访,一进院子,立刻被一片花的世界包围。满院的花儿,在风中轻吐着缕缕芬芳,一时间,我愣在那里。之前也曾走访过许多学生,几乎每一家院里都是凌乱至极,不是堆着木头就是石头,像眼前这一片炫目的灿烂,让我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③李叶叶的母亲告诉我,那些花都是李叶叶栽种的,而且每天都去井边提水浇灌,已经三年了。十三岁的李叶叶对我说:“我不喜欢院子里那么脏那么乱,虽然我们每家都很穷,可是种些花也不用花钱,就是多去提几趟水,那又能累到哪儿去!老师你看,这一院子的花,出来进去的,看着心里也舒坦!”

④第一次,在这个贫困的山村,我看到了一种美好的希望。之前,看着每一家的萧条,看着每一张脸上的麻木,心里就泛着无由的沉重,似乎只有在那些学生的脸上,才能看到一种生机,却也是担心以后他们会像父辈一样在这贫穷的风霜里沧桑了笑容。

⑤还有一年,客居在沈阳。那r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为梦想而奔波劳碌。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破旧的二楼里,每天要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上班,基本两头不见太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直至世事的风霜让心中的梦想蒙尘。

⑥一个周日,起得晚,推开窗,很好的阳光,六月的空气带来城市外的清新。蓦然间,便闻到了一种淡淡的清香,四下张望,见对面的平房里,一个女人正往窗台上摆花盆,花盆里绽放着几朵小小的淡黄色的花。这一刻,向来对花卉不感兴趣的我,忽然间便仔细端详起那盆花来。植株极矮,花朵也小,一种很浅淡的香,似乎随时都会消散于空气之中,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嗅到。虽然我根本不认识那盆花,但在那个上午,却被它长久地吸引了目光。

⑦终于,午后去向那个女人请教,那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我知道,她在附近的一所郊区中学当老师,很坚强也很乐观的一个人。她告诉了我花的名字,但是现在已经记不起了,只记得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而且这花生命力极顽强,长久不浇水也不会枯萎,冬天的时候也冻不死,天暖了会自然长出新的枝叶,然后开花。她说:“我很喜欢这盆花,它陪伴我好多年了,也许,我是需要它的那种顽强精神来鼓舞自己吧!”

⑧是啊,这样的花儿,和她的确很像。花儿只要有阳光空气甚至极少的水就能存活下来并美丽绽放,而这个残疾女人,亦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活露出最真诚的笑容。

⑨在一个很深的夜里,想起了那些远去如花的幸福和欢乐,也想起了与花相关的几个人,心里便轻松了许多。生活也许并非如我想象般艰辛,或许只是我的心里已经太久没有拭去那些梦想上的尘埃。而且,在那个夜里,很巧的,上网,竟看到了当年的李叶叶在大学里发来的邮件,她说:“老师,还记得我当年种的那些花吗?今年又开放了,现在是我妹妹在照看它们!我的家乡已经变样了,再不像当年那样贫穷,而且,每家的院子里都有花儿在开放……”

⑩是的是的,那些花儿谢了,明年依然会开,它们永远不会丧失开花的心。而我生命中那些逝去的美好,也定会如那些遥远的花儿般,次第绽放,一一重来!

第一大类:文本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1:读了本文以后,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解析】

⑴试题特点:这类试题,往往请考生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内涵、蕴含的哲理等发表自己的感想。

⑵提问变式:“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感受”。(《传递》)“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雪一化就有路了》)“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出两点即可)(《命系悬壶》)“你能从文中无处哪些人生滋味?”(“新视野”卷十一《人生滋味》T15)

⑶方法总结:解答这类试题,必须认真阅读文章,依据题目要求,多角度地思考、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而是否可用原文回答,则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如果明确用原文回答的,那就一定要用;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则要仔细阅读文章,看有没有揭示主旨的句子,如没有,则自己概括。

⑷答案示例: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活流露出最真诚的笑容。

第二大类:话题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2: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中,坎坷、挫折、失败、贫穷、残疾,或是其他形式的不幸、厄运,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

⑴试题特点:题干中提出一个与选文相关的话题,要求考生谈自己的感悟。它与文本性感悟题的区别是,缩小了答题的范围,对题目做了进一步限制。

⑵提问变式:“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母爱的硬度》)“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老村与老屋》)

⑶方法总结:阅读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看清选文话题,明白选文的内容(中心)与话题的关系;围绕话题写出答案,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

⑷答案示例:苦难和不幸是人性的试金石,它们给人带来痛苦和折磨,没有人喜欢,但也没有人能够拒绝其到来;我们所应做的是正视它们,顽强乐观地战胜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强大,否则你就会沦落甚至被击垮。文中的李叶叶和那位女教师,面对贫穷和残疾,没有丧失对生活对明天的希望,坚强乐观地面对,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创造了人生的精彩。她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第三大类:联系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3:结合《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人生启迪。

试题设计4:阅读下面材料和对《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链接材料:

有着四千年历史的这个民族,诞生于《圣经》发源地的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被他们的敌人驱赶而流离失所。但是在精神和肉体面临被灭绝的巨大威胁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

试题设计5:阅读下面材料和对《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人生启迪。

链接材料:同上

【解析】

⑴试题特点:试题设计3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或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等),谈人生启迪;试题设计4要求考生结合文中内容,联系链接材料,谈人生启迪;试题设计5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和链接材料,谈人生启迪。也就是说此类试题,除要读懂文本外,还要联系其他材料进行理解,试题3、4只联系另外一个材料,试题5需联系另外多个方面材料。如“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一切目标都是黑暗的,至少是朦胧的,只有行动才与光亮相伴’这句话的理解”(“新视野”卷十一《人生滋味》T16)

⑵方法总结:①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我的看法”;②阅读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③阅读链接材料,准确提炼材料中心(如有多则材料,则采用提炼共性法、合并要点法、探究因果法等提炼信息);④联系实际,注意举例典型、具体,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还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阅读积累”,还是“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等;⑤组织语言,整理答案。

⑶注意事项:条理清晰,分点标序,标志分明;启迪感悟要和原文、链接材料、联系实际,保持一致(特殊情况除外,如“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⑷答案示例:

文中作者认为,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活流露出最真诚的笑容。【短文感悟】材料中,犹太民族面临残酷的杀戮,依然没有放弃对本民族精神的维护与追求。【链接材料】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要乐观、顽强。就如上次考试,我的数学考得很差,当时我十分难过;但我知道,要提高笛С杉ǎ只有刻苦学习。于是我振作起来。通过努力,很快就获得了进步。【联系实际】所以,人生境遇有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拥有一颗开花的心,幸福的生活便为期不远了。【人生启迪】

注意:此答案为试题设计5的答案。试题设计3的答案,只要去掉本答案中有关“链接材料”的内容;试题设计4的答案,只要去掉本答案中有关“联系实际”的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中感悟类试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大的开放性试题,它突出考查考生对文本阅读的感情体悟和对多种材料关键信息的有效提取。要做好此类试题,考生在阅读中要自觉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与思想的相会、交流、碰撞,甚至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扩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发展创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展示自身较高的语文素养,赢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当然,功夫在平时,要想考试中一展身手,平时就需要扩大阅读积累,丰富阅读体验,就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遵循一定的阅读原则。

夯实阅读基本功,积累一定的阅读技巧,正确运用科学的解题方法,审清题意,冷静作答,就一定可以收获满意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上一篇:北明尼苏达冰面上的“迪迪”和“戈戈” 下一篇: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