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10:03:33

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 现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 教育 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能力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 发展 的需要,必须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创新能力 生活 新课标

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要学生有创新,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新时代的教师应坚持以合乎时代趋向的新观念、新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充分阅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创造性地、高效地驾驭教材,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为再创造的主体活动,在多想、多说、多做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等)。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吸收”,而应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意识。

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信息,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如数学操作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故事演说等等,鼓励论文联盟整理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与应用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要 发展 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教育 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问题” 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 的情绪,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 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问” 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 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 参考 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体参与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要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 规律 ,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进行学习。很显然,新课标已经否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地位,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和参与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作好分析评价。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 科学 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旋转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不会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仔细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和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生会“答”,更要“敢问”,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刍议美术欣赏课教学 下一篇:城市住宅区绿地规划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