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 有效 发展

时间:2022-08-21 04:11:12

生本 有效 发展

摘要: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进入机房却有着娱乐而非学习的潜意识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导入方式、问题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性 教学环节 优化

课堂是广大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要使课堂有效,就得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入手,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导入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语要精当,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关注问题的呈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网站站名的时候,通过 “百度”网站的取名来源于一首中国古词中的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来引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2、导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力求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常见导入法有: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新旧联系法等,我们要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各种导入法。如《EXCEL图表作用》这一课,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在导入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你知道家里上个月缴的水费是多少?哪个月比较多呢?你打算用哪一种更有效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是文字、表格还是图表呢?”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取得成效。

二、优化问题探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

探究问题、培养能力、获取知识和关注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知识的获得和操作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积极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地探究问题。为达到这一效应,探讨问题时应做到:

(1)问题设置要“精”。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学起于思”,问题要围绕教学核心设计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具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针对性、操作性,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二是问题不要繁杂,要精简。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突出主次,不要什么都教,什么都要求学,把思维放在重点问题和思维难点上,力争“一词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EXCEL分析图表”的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图表类型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意图”这一难点,预设三个问题“问题1:这三张图表,分别是哪三种图表类型?问题2:如何解读图表?问题3:你认为设计图表首先要考虑什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踏着问题的阶梯去建构知识,突破难点。

(2)注重过程中的“导”和“悟”。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择机而动,根据学生不熟练的操作或产生疑难之处,及时巧妙的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后应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多变的文字》这一课时,针对文字蒙版工具这一内容,在课前事先准备好教具――娄空黑纸,让学生从教具操作中理解蒙版的意义,为制作蒙版文字垫下直观的印象。并且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多彩文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历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和运用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假如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活用各种教学形式,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诸如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与学活动的和谐统一。例如学习《FLASH动画基础》这一单元内容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制作“猫捉老鼠”的逐帧动画,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这些小任务中隐含着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1)关键帧的插入(2)元件的创建、编辑与应用(3)制作角色元件(4)制作逐帧动画。把这4个知识点隐含在4个小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的评价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环节,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过程评价系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适时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度,有效检测自己的学习效率。如利用“中小学生课堂过程性评价系统”这个软件。实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当前任务或作品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包括是否新颖、美观,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合作能力的评价――看一个组内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彼此的相互合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例如:在《网页制作》中就利用了该软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情况,评价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等。

总之,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张雷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应注重环节优化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

[2]刘琼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3]鲍美景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

上一篇:中国物流设备发展趋势的探讨 下一篇:篮球运动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