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有效探究 发展学生思维

时间:2022-07-09 07:13:58

呼唤有效探究 发展学生思维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一线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欲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78-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这给予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幸运儿――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都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每位学生都置身于问题情境,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探寻解决方略的历练中闪烁智慧,砥砺意志,滋生探究的欲望,养成探究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变得更为灵动、智慧。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教材教,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具有好奇心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戏,比赛,情境等活动方式,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首先玩个游戏,(出示数字“1~9”)你最喜欢哪个数字?请你记在心里,想好了吗?然后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按好了吗?然后除以缺八数也就是“12345679”,你只要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最喜欢的数。然后通过谈话刚我们利用什么工具玩这个游戏?从而引入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然后出示36×30用计算器算出积是1080,接着进行师生用计算器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快?这样激趣导入,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为什么同样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却比我快呢?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到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学生体验探究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我是这样设计这课,把教学展开部分设计成:提供素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三个环节。先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纸水杯、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讨论两个问题:“圆柱的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样发现的?”最后以成果会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跟进操作,发展和深化普遍认同经验,质疑和共享独特的个性经验,规范和校正非正式甚至错误的经验。

我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保证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课堂也由此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三、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激发和充分地利用这一珍贵的教育资源,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中,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对象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应该很好地通过启迪、撩拨,充分发掘其认知潜能,设法让:他们去迁移、类推、联想、猜想和创造。

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方法。接着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进而验证。整个猜想过程与联想验证过程中,教师只作必要、适量的点拨,学生经历了推导进率的主要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迁移、类推、联想等丰富的心理活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生成性创造。多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再创造过程,他们将会变得越发的灵动和自信。

四、学生感悟探究价值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倒推”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先让学生根据从南通到南京的行程线路说出原路返回的线路,并问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当学生说出是倒过来想的时候随即告诉学生,倒过来推想也就是“倒推”。它应用到数学上就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生活经验的数学化与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不仅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演绎、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渠道,更是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学习意义、感悟数学价值和增进数学情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立足新课程,积极思考,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顾燕华.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小学数学参考》,2007.第11期

上一篇:英语后进生成因与转化策略 下一篇:教孩子“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