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2-08-21 03:38:46

混凝土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重要的施工材料,施工环节中的混凝土的质量和状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然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表面通常会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的美观度,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美观,应该找到产生问题的因素,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产生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蜂窝麻面 调配比例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混凝土质量问题尤为关键。目前,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混凝土强度高、和易性好,也对混凝土的外观有一定要求,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应该更加光滑美观。但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是常有的现象。如何有效控制这一现象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先分析以下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和麻面的原因。

一、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

(一)混凝土的调配比例

混凝土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调配不当,出现过于黏稠的情况,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麻面的现状。混凝土在调配过程中,所使用的胶结料、外加剂过多,水的含量过少,这是导致混凝土的粘稠度过大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过于黏稠,在搅拌过程中,空气不易于排除,在混凝土中形成了很多小气泡,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后,就会产生蜂窝麻面的效果,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美观。

(二)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

当混凝土调配完毕,灌注固定好的模板之后,已经无法进行充分的搅拌,而其和易性又不好,很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模板内的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气泡,随着混凝土硬化过程开始,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就会出现。

(三)混凝土的含气量较大

当混凝土进入灌装模型的环节的时候,通常采用泵送的灌注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可泵性,所以,通常在混凝土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引气剂。如果引气剂性能不佳,或者添加过量,那么,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再加上混凝土在泵送的过程中,振动得强度不大,气泡无法从中排除,从而在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中会出现明显的蜂窝麻面。

(四)混凝土脱模剂质量参差不齐

待混凝土硬化完成后,进入脱模的环节,所采用的脱模剂是影响混凝土脱模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的建筑施工材料市场鱼目混杂,有很多质量低劣的产品让施工采购方无法辨认真伪。质量低劣的脱模剂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主要的脱模剂为机油、柴油、乳化油类、动植物油、聚合物类等等。这些材料在混凝土结构脱模过程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脱模剂的粘度过高,就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空气的排出。有一些质量低下的脱模剂在简单观察时难以察觉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很有可能在温度升高时脱模剂就产生了质量变化,导致混凝土脱模的效果非常糟糕。所以说,混凝土脱模剂的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重要因素。

(五)模板材质的影响因素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后,就会形成一定的接触角。同样,混凝土与模板接触的时候,也会形成一定的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跟模板的材料也是有关系的,模板的材料效果好,产生的接触角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而接触角越小,也会让混凝土在模板上产生越强的附着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态。

(六)温度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表面的影响也非常大,通常情况下,夏季和冬季施工,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状态较好,而春秋季节施工,混凝土表面的形态则不如冬夏季节。这是由于春秋季节的温差大所引起的。大温差会让混凝土内部的气泡产生热胀冷缩问题,严重的热胀冷缩甚至会导致气泡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剧烈的运动、破裂,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蜂窝麻面突显,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

二、控制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现象的对策

(一)注意混凝土中骨料的选择

混凝土调配的过程中,适当的注意骨料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混凝土表面形态不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使用粗骨料过多,就会导致骨料空穴的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气孔增多,蜂窝麻面现象严重。所以,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级配问题,可以尽量选择粒度比较小的粗骨料,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由于粗骨料带来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二)增加混凝土调配中灰浆的比例

混凝土调配过程中,适当的减少粗骨料的粒度,就应该多添加灰浆。灰浆可以有效包裹粗骨料,当发生振动时,灰浆就会促进粗骨料的旋转和运动,在不断的振动过程中,气泡和水珠就会逐渐地被排出,从而使混凝土结构表面避免出现蜂窝麻面。

(三)利用水泥进行有效调节

混凝土调配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添加一部分水泥,水泥的作用与灰浆基本相同,主要是促进骨料的旋转和运动,辅助混凝土中气泡水珠等的排出,有同样功效的材料还有粉煤灰。适当地添加类似的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蜂窝麻面的问题,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外观。

(四)有效控制水灰比

在混凝土调配环节,还应适当减小水灰比,如果水灰的比例比较小,可以采用增加搅拌和振动的时间的方法来促使混凝土中的气泡的外排。

(五)正确使用减水剂

减水剂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促进混凝土中骨料的运动,辅助气泡等的外排。而且,减水剂的使用可以适当的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水灰比较小的时候,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足,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够,影响工程质量,但是通过增加减水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点,也能避免蜂窝麻面的现象,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六)使用光滑的模板

混凝土灌入模型的时候,如果模型的表面粗糙,不仅难以脱模,更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粗糙,不光滑。采用表面比较光滑的模板,不仅方便脱模,而且,也方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水珠的排出,减少粗糙表面的现象。

(七)灌模后增加振动的次数

振动有利于排出气泡和水珠,所以,当调配好的混凝土灌入模板后,应该采用振动棒插捣的方式,促进模型内部混凝土振动。振动棒插捣的方法可以让混凝土内部的水珠和气泡破裂并向上外排,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灰浆将空出来的空穴填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结语: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调配以及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工作,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导致蜂窝麻面现象的出现。出现蜂窝麻面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调配环节和混凝土灌入模型后的振动环节。合理的调配混凝土,同时注意配合科学的搅拌和振动,促使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水珠的排除,从而减少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现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宝林.浅谈混凝土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0(10)

[2]李委,周文勇.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抑制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3]杨红军.钢筋混凝土管片外观质量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7)

[4]张士强,白丽杰.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6)

[5]朱艳辉.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6]代树斌.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及消除办法[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

上一篇: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综述水泥窑余热发电工程设计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