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创业面临困境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21 02:50:22

高职毕业生创业面临困境分析及对策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和创业困境,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职业期望偏高、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创业诸多困惑等方面,解决就业创业困境应通过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加强创业培训等途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创业

G717.38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无论是高校扩招,还是扩大征兵都只能是缓解就业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大于求的问题。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才的重要模式。自本世纪以来,全国高职院校有50%以上的大学生在走自主创业之路。高职院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一、高职毕业生创业面临困境

1.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自制能力差,是高职学生最明显的群体特征之一。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这与当今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当今世界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它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以不间断的学习和努力去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想要成就创业大业是很难的。

2.高职院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积聚社会风险。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在大中城市就I。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期望值偏高,时常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之间“切换”,跳槽频繁,无固定工作,他们暂时“漂”在城市,从而形成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这部分毕业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仍将为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断打拼,但当期望与现实产生巨大差距时,在心理层面极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而这种剥夺感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敌对感等。如果对他们不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很可能形成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心理孤岛”现象,长期积聚的社会风险可想而知。

3.创业教育不完善,缺乏实效性。有不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想相对保守,认为学生创业困难太大并且一旦创业失败容易落埋怨,对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不积极,学生在校受到的创业教育不够完善,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许多高职院校只能对学生进行创业的理论教学或GYB、SYB讲座,教师只能在书本上展能耐,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练拳脚,创业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二、高职毕业生创业创业风险的规避对策

1.调研市场,有备而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经营什么都由市场决定,没有市场,创业就是一句空话。有的企业剪彩之日就是亏损之时,这些都是很沉痛的教训。一要认识市场。理解市场特性,认识市场规律,了解调节方式;二要重视市场调查。创业的前提是对市场的了解,市场调研是选择目标、创办企业的前提,创业最忌讳盲目跟风,项目选择的盲目性、经营运作的随意性是导致风险的直接原因。1998年,史玉柱重新回到了原本建立了较好根基的保健品市场,他有针对性地将目光瞄准了江苏省江阴市,戴着墨镜在江阴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从聊天中,史玉柱不但了解到什么功效、什么价位的保健品最适合老人,而且知道了老人们吃保健品一般舍不得自己买,也不会张口向子女要。这些极其鲜活的第一手素材为史玉柱创意“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提供了灵感。没有市场调查,就没有全面、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生产经营活动就是盲目的。注重市场调查,把握市场脉搏,才能够掌握驾驭市场的主动权。

2.认识自我,量力而行。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业主的素质和行为,决定创业之前,评价一下自己是否具备当业主应有的性格特点、技能水平和物质条件,思考并判断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企业家素质与能力分析。包括对事业的追求、对企业的责任、创业动机、身体素质、承担风险能力、决策能力、家庭支持度、生产经营技能、企业管理能力以及相关行业知识等;二是个人财务状况分析。创办一个企业,一般要投入大量的启动资金,并且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有足够的利润支付业主的生活费用,切记不能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办企业。

3.把握机会,选准目标。创业目标选择,就是你将从事的专业选择,假如你选择果树业,这就是你从事的专业,即果树的规划、果品生产、销售、加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等事业;假如你要开一家超市,你所从事的就是零售业,即以超市的经营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品的购进、运输、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事业。选择创业目标不可忽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就在于它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以便为既定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选择目标一定要再三权衡,否则,如果一旦目标选错,不但会失去所有可能获得的收益,且投资也可能有去无回。俞敏洪之所以选择进入民办英语培训领域,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补习的学生,所以了解学生渴望帮助的迫切心理;因为自己是一个外语老师,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外语培训的领域,从而了解外语培训领域的新动向。选择目标应把握两点:一是目标选择应建立在对市场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之上;二是目标选择应按照“需要+专长”选择要创办的企业。

三、总结

总之,改变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式需要多管齐下,灵活就业。加强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机构良好合作交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便利条件;向强校学习、广泛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训”、校企联合,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西部、应征入伍;鼓励毕业生从基层做起。通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把毕业生妥善安置好,促进学校就业工作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周琼.是工作“难找”还是人才“难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2]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3]贺锦,黄婕.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4]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作者简介:

卢景荣,1978-03,女,安徽砀山县,研究生,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探讨 下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质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