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

时间:2022-08-21 02:48:20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内涵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概念

校企联盟又称校企合作联盟、产学联盟、产学研联盟。从广义上说是指由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社会中介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以战略联盟的形式组成的非官方协调组织;狭义上是指某个高等教育机构为提高办学质量而与相关企业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学者认为校企联盟是指高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或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可以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界定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为利用双方异质资源,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运用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建立的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一体的合作协作发展方式。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功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仅是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继续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是贯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针的最优举措。作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联系、沟通、协作的平台,校企联盟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推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协同制订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教学评价;二是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最大程度提高双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三是打造科研合作平台,集中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利用双方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四是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教师和合作企业员工之间的互聘和交流,一方面充实继续教育机构的兼职教师队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锻炼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师,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五是打造就业合作平台,以联盟的形式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毕业生能够优先到合作企业就业。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特质

(一)利益的共生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作为联盟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追求合法的资金回报。联盟另一主体———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参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都是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校企联盟中,继续教育机构主要追求社会效益,而合作企业则把利润或利益看作“终极目标”,这使得继续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出现了对立、排斥的局面。虽然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追求的终极利益不一致,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在某些领域存在利益的共生性。因此,要保障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就必须明确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他们都有哪些利益诉求,二是如何协调不同的利益达到共赢。继续教育机构参与联盟的主要诉求在于利用企业技术优势、实践智慧、设施设备等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合作企业参与联盟的主要诉求在于利用继续教育机构的知识优势、人力资源等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二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找到平衡点,但是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共生的利益。这些共生的利益点可以清楚地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中找到根据。以企业参与继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活动为例,继续教育机构在企业的帮助下能够使培养的学生更切合用人单位需求,这是继续教育机构的利益诉求;合作企业则通过参与继续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素养又可以“订单班”的形式为自身培养未来合格员工,这是合作企业的利益诉求。

(二)资源的互补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要持续发挥作用,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保持联盟的稳定性。联盟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于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冲突和依赖。联盟内继续教育机构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越高,彼此就越离不开对方,联盟就越稳定,合作自然就能顺利进行。维持双方互依平衡关系的要诀之一就在于保持合作双方在资源上的互补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拥有企业发展必须具备而又相对欠缺的知识、智力、人才、价值观等资源。合作企业则拥有继续教育机构比较缺乏的资本、装备、应用技术、管理技术等资源。如果联盟顺利运行,则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都能够在资源上各取所需。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资源上的互补性为双方稳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是资源上的互补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实现“1+1>2”的效果,因为资源互补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最终互补的效益还要看整个校企联盟的运作情况。如继续教育机构中订单班学生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未来的员工,但这些学生能否成为企业未来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还要取决于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协作质量。

(三)文化的交融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是一个多元利益的结合体,实现的是上一种“联合教育”。联盟内的继续教育机构作为社会公共组织,蕴含的是公益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而合作企业则蕴含的是经营文化、实用主义文化。两者在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两者无法实现文化上的融合。从根源上来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文化和合作企业的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来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的文化和合作企业的文化都是“为人”文化,都是围绕人的发展来构筑的。因此,从根源和本质上来看,校企联盟内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文化是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的。这就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奠定了基础。企业需要引入继续教育机构中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终身学习的文化,藉此来修正企业自身过度放大的工具理性,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最终在“软件”上保障企业的竞争优势。继续教育机构需要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竞争精神等,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中,籍此来缩短学校教育文化与企业实践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其培养的学生在技能上能够迅速对接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的运行

(一)成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

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和营利性质的企业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只有建立健全校企联盟的协调机制,寻找合作各方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运行机制,核心是成立协调和议事机构,即要成立联盟理事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是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作发展的议事机构,其主要成员如下:主席由继续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副主席由余下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担任,委员由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主任和所有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理事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继续教育机构办公室,在理事会休会期间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如下:组织制订、审议《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讨论通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讨论通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讨论决定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年度工作意见,听取理事会主席年度工作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对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制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

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是一种具有纲领性质的根本规章制度。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章程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开展活动的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是理事会运行的“”。理事会章程对于规范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行为、保障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具有根本性影响。理事会章程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明确理事会的性质、宗旨、任务,明确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的条件、职责、义务,明确理事会的人员与经费管理原则,明确理事会的管理体制和议事规则,明确理事会与继续教育机构、合作企业的关系。

(三)建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的管理机制是指理事会根据章程开展协调工作的方式和程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理事会是松散型组织,人员分布在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对大部分理事会成员而言,理事会的工作属兼职工作。因此,建立和落实运行机制对于保障理事会工作的秩序和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建立会议制度。理事会应建立例会制度,定期讨论和处理具有较强规律性的工作;还要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集会议,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其它工作。理事会召开会议前,应将相关文件传送到诸委员手中,保证各位委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研究问题,提高会议的效率。二是建立调查研究制度。理事会应建立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制度,制度化、规范化听取继续教育机构和合作企业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三是建立管理评审制度。理事会主席每年应向理事会报告工作,组织委员对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实施评审,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改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张永进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对口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下一篇: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