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陷阱

时间:2022-08-21 02:22:29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陷阱

去年以来,中国的理财市场一直不给力:股票、楼市、甚至一度疯狂的黄金市场,在去年9月份之后也处于连续的下跌趋势中。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较为安全和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个人投资者的首选。但是,近期一则发生在青岛的理财纠纷,却为众人的这种选择蒙上了一层阴影。

深发展客户百万元理财剩1万元索赔无果

据报道,青岛5位深发展VIP客户近日联名反映,在承诺保本、最低年收益5%取得客户信任后,深发展的理财经理将他们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金划入了黄金T+D交易账号,并交由北京一家投资顾问公司进行操作。结果,这5位VIP客户发现,投进去的钱一天天变少,最后只剩了1万余元。当客户找到银行时,深发展方面则认为这是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而当客户转身去询问理财经理时,理财经理却将责任推给了投资顾问公司。

究竟是谁的责任?有媒体联系了深发展银行行长办公室高级经理――于慧萍女士。对方是这样答复的:“深发展的个人贵金属业务按照客户自主报价、撮合成交、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办理。客户通过银行提供的个人贵金属交易平台自行完成实际操作。青岛的几位客户办理的是黄金T+D业务。依据贵金属交易协议中的约定:乙方(即客户)应妥善保管与个人贵金属业务有关的账号、黄金交易编码和密码,凡使用该账号和密码所进行的一切交易活动均视为乙方亲自办理,并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鉴于此,损失应由客户与投资公司方协商解决。”

这样的事情究竟该问责何方,银行理财究竟该怎么理?为什么已经在银行购买了的产品,发生了损失,银行却不认账?

银行、客户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得不说的事

事实上,穿着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不一定都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有可能是银行代销产品的第三方机构人员,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黄金交易公司或第三方理财机构等。在银行进行理财之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对方是否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分辨是否为银行员工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看对方胸牌。通常只有银行员工才可以带写着某某银行标志的胸牌,而其他公司营销人员只能佩戴其所在公司的胸牌。现在很多银行的总行层面已经严令禁止保险业务员入驻银行,但是到了营业网点的执行层面,有些银行行长为了出业绩,还是会让保险人员进驻。

其实,即使分辨出来了银行员工和非银行员工,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即使是真的银行工作人员,他们卖的理财产品也并非全部都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还会大量代销基金、保险、证券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产品,这主要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存款和借贷是银行的两项基本业务。借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而得到的息差,就是过去银行主要利润的传统来源。银行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大量贷出资金,但是公众的存款又很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往外借。于是,与自身资金量大小没有太大关系的类业务,就进入了银行的视线范围。在这些业务中,银行可以获得佣金收入。

遭遇不良银行理财产品突袭怎么办

类似于百万元理财剩1万元的事例,并非是深发展一家银行所出现的个案。在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或多或少也存在着。面对目前多达上万种银行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会陷入一种判断困境,难以逐一判断何者为佳,何者为劣。如何才能免受不良银行理财产品的侵袭?在买理财产品时,先弄清楚下面的6个问题,就不容易有上当的情况出现了。

谁发行的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本意是想购买该银行发行的产品,就千万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明确。

预期收益 签订理财产品合同时,一定要弄清楚是:该类产品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如果有类似产品或分期产品,历史上有多少次没有达到预期收益。

是否保本 有的保守型投资者,买理财产品时目的很明确:首先就是要保本。但却往往容易受到销售人员误导,而购买了实际并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本文开头所提到的5个VIP客户,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迷糊。

风险如何 理财产品不管千变万化,其核心产品基本是一致:股票、债券、货币和期货4大类。如果按照风险级别进行排序,则期货>股票>债券>货币。本文开初提到的5位深发展VIP客户,就是受到了理财经理的诱导,购买了黄金T+D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的风险级别与期货类似,结果造成了令投资者不能接受的损失。

投资期间 该理财产品需要多久才可赎回?究竟持有到期需要多长时间?就如基金行业,有些新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往往在发行结束后,会进入3个月的封闭建仓期。投资者要想赎回自己的资金,只能等到3个月以后才能进行。

退出成本 如果理财产品的持有时间过长,在持有期内,突然发生了急需大笔资金急用的情况,而不得不进行赎回,是否需要支付手续费?如果需要,费用是多少?

慎重对待“特别推荐”

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慎重对待客户经理重点推荐的产品。对于代销机构来说,代销者的根本目的是代销佣金最大化;而购买者的根本目的则是个人收益最大化,这两种目的往往存在着一定冲突。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的理财产品销售者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乏有些真正敬业的客户经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会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为对方选择最合适的产品,而不是选择自己佣金最多的产品。但在遇到具体情况时,个人投资者往往很难分辨对方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因此,从保护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要偏听偏信营销人员的一面之词,而是要“明明白白投资,清清楚楚理财”。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策略 下一篇:银行理财产品选购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