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时间:2022-08-21 12:09:28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而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普遍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入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上,学生只有在结合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作思路才会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而作文写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本文首先对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象能力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想象力,而大多文学作品的形成,技术的创新等,都需要依托想象力,因此不难发现,想象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这项能力,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使写作的内容更加具有个性特点,形成更加高品质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想象力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想象力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1.提升写作灵活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思维意识更是处于跳脱阶段,在考虑事情时不会仅仅依靠固定模式,因此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培养学生现象能力的关键时期。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写作灵活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描述事物的题材是作文中较为常见的命题式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其中要领,在写作中也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也就说明学生具备了想象能力,就能够产生写作思路及灵感,因此写作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现象能力,这种对写作能力的间接培养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及认可。其次,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想象力,能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现象空间,使作文描述主体能够通过学生思维加工,展现出另一种形态。

2.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通过对高品质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是因人而异的,他们都存在着的鲜明的个性化写作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想象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象能力的培养,同样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表现出个性化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这是由于想象力来自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学生个体不同,思维也就难以一致,所以想象力也就不能被模仿,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作出的文章,就会被赋予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个性化写作;其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现象力却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写作,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1. 丰富学生自身的表象储备。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比较少,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积累时间尚短,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想象力框架。尤其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知识的积累或者是表象的储备还存在着不足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其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表象备,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了增加自然或者是景物表象的储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自然事物。

例如:观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景象、感受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动物的活动等等,在以后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他们感受一下名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描写事物的手法等等,观察一下名人的想象力的发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延伸;第三,不仅要提高学生表象储备的数量,而且要更加注重表象储备的质量,在对小学生进行表象储备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进行观察和学习,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往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阅读或者观察一些对想象力发展无益的事物或者作品。

2. 立体思维的培养。想象力需要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为支撑,才能将想象的画面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将其描述出来,才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小学生由于进入真正学习的时间尚短,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立体思维的培养,在立体思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安排不同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看到的事物的形态,最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描写进行相互交流,或者是从另外的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感知,从而建立起事物在脑海中的立体形象;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完全凭借脑中的想象进行完成,然后将制作的工艺品与真实的事物进行对照,教师指导出学生在工艺品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差距,从而纠正学生在立体思维中的不足之处。

3. 自由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跟自由思维的关系密切,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自由思维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胡乱地对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想象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夸张或者延伸,自由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自由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这些手法是培养想象力和自由思维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这些手法能够进一步扩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自由思维的大门;第二,自由思维不仅要培养思维的广度,而且要培养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扩充自己自由思维的深度,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描写和想象。

参考文献:

[1] 王喜飞.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尝试[J].写作指导,2015(23).

[2] 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课程探索,2016(11).

上一篇:高效语文课堂构建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数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