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浅谈

时间:2022-08-21 10:25:49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浅谈

[摘要]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 现状分析

1.1 合作小组随意搭配。按坐就近,临时凑合。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往往要求前两排2名学生转身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研讨课时则是临时凑合一个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由教师统一规定小组成员,就违背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常常难以达到合作的和谐进行。再就是让学生自由结伴组合,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这样做,固然是尊重了学生自由选择权,但是常常出现不顾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组际问的不均衡,形成学习小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1.2 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现象: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出现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只顾自己将,不懂得听别人讲;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也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组际交流时常常以“我”而不能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1.3 小组合作内容物挑战性。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或为公开课装饰门面,以为有了新的学习方式,不依据教学内容,环境条件和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一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某教室在一节“异分母加减法”课上,教师在复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开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是它们的分数那么,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试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判断问题值得小组合作研究吗?这样一个没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它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无需依赖别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能做出判断,就不用进行小组合作。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这种方式的单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1.4 活动放任自流,缺少主导性。小组合作学习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但并不是“放羊式”的教学,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规则要求不甚明确,小组合作时,常出现貌似热烈,其实非常混乱的教学场面。如:在教学“18和2”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先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时,甲组学生用列举法找出了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72,而乙组一位学生说:“我们小组用的是分解因数的方法:18=2x3x3,24=2x2x2x3,把18和24的公有质因数2和3各取一个,再乘以18和24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就得到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2x3x3x2x2=72。”这时,甲组的同学开始质问:“为什么共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呢?”乙组同学回答:“因为各取一个就表示有了18里面的质因数2和3,也就有了24里面的质因数2和3。”甲组同学又问:“为什么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呢?”乙组同学一试无法回答,甲组同学很得意地否定乙组同学的结论。教师此时站在讲台上观望、等待学生的讨论。其实,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它有待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顺利解决这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而教师的观望等待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2 应对策略

2.1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问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它的作用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辨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首先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即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忙,共同提高。其次,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各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问的竞争。组与组之问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2 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重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2.3 教师要及时引导,适当调控。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忙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4 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互教互学等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这样就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发现、去交流,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总之,我认为: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只有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才能彼此尊重,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才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上一篇: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之策略 下一篇:地图在地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