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女看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

时间:2022-08-21 08:19:35

从超女看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摒弃旧传统的心灵负载, 渐渐地塑造出现代女性人格,不仅对女性的进步与发展, 而且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从04年开始席卷中国大地的超女现象已经反映出中国女性独立人格的开始形成,在沉寂了两年后,09年超女再次举办,它又一次引起我们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注意。

关键词:女性独立人格 超女 审美观

“超女现象”首先是指偶像及其“粉丝”的相互需要和相互支撑,其结果是双性同体形象甚至更带男性化的形象彻底PK掉了传统意义上的美眉和乖乖女以及实力派。这种超女现象体现出来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女性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造就的是依附型人格而商品经济形态则会出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即独立型人格。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1、传统女性人格表现

在封建社会,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性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人格没落,其人格形象并不是很明晰。我仅从两个方面分析封建社会所反映出的女性人格。

首先,审美观。自唐代起,中国男性逐渐发展出一种欣赏小脚女人的倾向,这种倾向自上层社会逐渐转移至下层社会。于是,“三寸金莲”逐渐成为女性审美观的标准之一,女性为此开始裹脚,迎合男性的这种畸形审美观。这种男性定义的美女,而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女性也一直不否认这个标准。这就表明,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审美观也是附属于男性的审美观的,她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其次,女性的社会角色。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着女性的性别角色,期望“女人”做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遵从“三从四德”的女性角色评判标准。把女性定位为家庭主妇,剥夺了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形成单一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单一化,固定化也让女性的社会角色简单地成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妇女没有妻性,只有女儿行和母性。女儿性乃是一种不具有独立人格意识的依赖性,而母性则不过是更带有本能意义的责任感。唯独带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妻性在中国妇女身上却彻底泯灭了。因此,在中国女性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多是依赖性和自卑感。一言以蔽之,女性的人格本质上是男性人格的附属品。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女性人格是一种封建化的人格。

二、超女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新变化

1、审美观的转变

李宇春、尚雯婕夺冠是“双性同体”带来的思考:第一,大众审美观不再是男性的“一言堂”,审美取向多元化,女性有了话语权;第二,李宇春的装扮是从她本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人”出发,而非传统的生理定位。无疑,女性具有话语权。

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刊登了李宇春的照片,把她称为“亚洲英雄”,并说:“李宇春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超出了她本身,她满不在乎的个性、她对待比赛的态度及双性色彩的演出,使得她成为中国的新偶像。”

在谈到中性气质时,有作家表示,现在的女性已不再满足社会的预期,女性已日益男性化。对李宇春的支持也许说明了大家需要一个表率来打破烂熟于胸的规章戒律,审美观成为第一个被击破的壁垒。中性带来全新的女性审美,“李宇春以及紧随其后的周笔畅、黄雅莉,超越了由传统男性定义的女性审美观。她们自然而不蔽作,骄傲而不臣服,她们充满活力并且张扬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上海向明中学,女教师刘玲将李宇眷的大幅照片投影到黑板上,提出一个话题“许多人对李宇春的中性形象不认同,同学们怎么看”,这引出一场极其热烈的男女生性别印象的讨论。很多女生表示她们就是欣赏李宇春的中性形象。这场激烈的讨论,让我们看到,现代青年对性别的认识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体现了女性的性别角色标准不再是男权话语下的单一标准,而是男女两性之间互相学习,吸取对方的优点,这正是实现男女平等、社会进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追求女性外貌美、曲线美、婀娜多姿的美是男性中心文化的审美偏见,这只看重女性的生理性别,自然性别的特征,而忽视了女性社会性别。女性美应该是多元的和个性化的,独立、自信、潇洒、追求上进、开拓创新、具有自身的独特气质,是女性追求美的权利。女性不只是具有先天的生物性别的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后天社会性别的美。

2、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的广泛参与

中国女性独立人格的生成首先必须以走出家庭的小圈子, 参与社会活动为前提。超级女声是女性解放的新趋势的反映,她们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个性化生活,希望自己能在市场经济竟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为了适应工作,她们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挑战自我,塑造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并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缩小性别差异,与男性在同一平台上体现个人魅力和自我价值。追求男女平等,寻找适合女性的职业和发展空间,广泛的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是妇女不断追求解放的结果。这体现了现代女性抛弃“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

3、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

女性主体意识是伴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出现的新名词,“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的文化处境、历史生成、社会地位、人生价值、权利利益、个性发展等一系列涉及人的主体问题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其核心是‘女性自我’”。

“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不收报名费”,让喜欢唱歌的人“想唱就唱”,超级女声打出了响亮的口号。这种文化活动注重女性的参与意识,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它传递的是一种公平、公正、平等、公开的“和谐文化”。尽管这一文化活动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但是她恰恰契合了女性倡导的价值观,是女性开放意识、开拓意识、进取意识的象征,是现代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女性追求平等,寻求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女性独立人格形成的原因

1、文化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也开始了多样化的进程。西方文化的进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这三股潮流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的文化现状。封建思想逐渐淡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更加开放。尤其是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更呈现出国际化,简单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引进的诸多文化理论中,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女性独立人格的理论基础之一,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发挥了启蒙作用。超级女声作为一档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节目,它反应出了当今青少年文化的诸多表象。青少年女性的人格也在这种多元化的氛围中渐渐形成了。

2、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女性渐渐取得同男性同等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为女性的独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女孩作为家庭唯一的后代,也获取了同男性同等的地位。她们和男孩一样,是家庭关注的焦点,是家庭的希望所在。这为她们学习,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也让女性拥有了同男性相同的性格特征,个性成为了80后,90后共同的特征。个性化的女性也是她们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助力。

3、现代法律制度对妇女的尊重和保护

从宪法制定到中国法制制度的逐渐健全,我国就形成了一种法律制度上对妇女的保障制度。2004年新修正的宪法第48条第l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条第l款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从宪法就开始规定了妇女同男性同等的地位,再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诸多法律,都对女性做出了严格的法律保障。这些法律上的保障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女性法律地位最高的国家。

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这些法律为保证妇女权益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这也让女性有了勇气和可能争取自己的独立,形成独立的人格。

4、女性经济的独立

根据世界上常用的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七项指标来判断妇女地位(即妇女就业率、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男女青年就业比例、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中国的妇女就业率为世界第一(56%),尽管其他的指标仍然不容乐观,但是这也足以让中国女性取得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有了可能。即使在结婚后,中国女性大多数也继续选择工作而不是做“家庭主妇”,这就为他们取得婚姻中的自主提供了基础,也为她们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的独立是独立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因素,这些拥有自己工作的女性也因此逐渐引导了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

5、教育事业的发展,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调查显示,对于男女在能力和智力上没有根本性差别的说法持赞成态度的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同类被调查者的45%,初中占57%,高中占58.3%,大学占80%,硕士以上占78%。这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独立意识就愈强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妇女受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这些受过高等,中等教育的女性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她们从思想上也不再依附于男性,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成为了她们的追求目标。这些也为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04页.

[2]《仪礼・丧服・子夏传》.

[3] 新时期女性意识构成初探,彭子良.

上一篇:试论听觉在声乐艺术中的功能 下一篇:浅析西门子断路器与保护断路器操作箱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