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企业若干层次的标准化工作

时间:2022-08-21 08:02:13

浅谈制造企业若干层次的标准化工作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多变,必须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标准化是促进企业有序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方法。本文在总结、分析制造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制造企业不同层次的标准化工作,对指导制造企业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标准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67-03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制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以规模保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和以转变发展方式促效益。因此,推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有效解决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问题,如:生产线的优质高效复制、管理方式及规模的变化、经济增长点和竞争方式的转变等问题,是促进企业有序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方法。

1 现代标准化的概念

1.1 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GB 20000.1-2002中规定,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同时规定:“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通俗讲,标准是指规范性“文件”;而标准化指的是一系列“活动”,如标准制定活动,宣传贯彻活动,检验监测活动,认证活动,监督检查活动等等。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的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1.2 企业标准化的概念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要点是:

①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保持高度统一行动和高效率的运行,从而实现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②企业标准化的对象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③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企业标准,组织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和评定并分析改进。这些活动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④企业标准化是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标准化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资源,规定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系统活动。

企业标准化活动示意图(图1)。

2 制造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2.1 制定企业标准,构建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

2.1.1 企业标准的基本概念 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1.2 企业标准分类 企业标准的包含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企业标准指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它包括企业产品标准,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从广义上讲,企业标准指的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用到的所有规章制度、技术要求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管理规定以及工作标准等大量的持续使用的文件。因此,要确定企业标准的范围,应以GB 20000.1-2002中规定标准的定义区分,其中的关键词有:最佳秩序,协商一致,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规范性文件等。

2.1.3 制定企业标准 制定企业标准,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是基础工作。通过制定企业标准,构建企业标准库,促使企业各项活动“有标可依”,进而才可能做到“有标必依”,这也是促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向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推动编制企业标准,构建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库的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提高标准的适应性以及为企业技术发展、经营管理以及营销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应当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同时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联盟标准的最新动态,使得企业标准的制定或修改与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及时总结企业内部的技术成果以及经验,并且通过文件的方式形成相应的标准以规范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活动。

2.1.4 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编制,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革新,大量制造企业不断优化升级、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制造企业战略发展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标准化活动是重要的工作且不可缺少的工作,例如,企业不断的关注标准、执行标准,参与标准活动,甚至取得了一定标准工作成果。

事实上,标准是在控制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最具威力的一种武器,正如一段流行语所言:“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标准之争其实是市场之争,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就是行业的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现行拿到市场入场券,进而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行业的定义者,通过制定行业的游戏规则,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其他企业的准入,削弱对手的优势。

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通过申请技术成果的专利,同时依托其对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那么相应的技术也就成为了主导标准,从而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他们都是通过控制市场来确定技术的主导权,并且引导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标准具有产权效应和捆绑效应,因此,一方面标准所有者通过对标准使用者收费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采用一个标准就必须采用标准设计的全部专业,因此,标准所有者通过网络能够达到控制整个市场以及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目的。

2.2 构建企业标准体系,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平台建设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将各种标准和制度按照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标准体系由若干单项标准和标准化活动集合而成。每个单项标准和活动都各自有特定的功能,在标准化实践中产生特定的效应,称为“个体效应”;若干个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在实践中产生系统的总效应,称为“系统效应”。系统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体系构成要素是否形成很好的有机结构,不合理的结构会降低系统效能,因此,企业要不断地调整企业标准体系中不协调要素和不适应外部环境的部分,以更好地发挥系统效应。

企业要建立一整套以产品生产过程为主体,以工序为节点,以产品标准为主导,以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采购标准、测量标准等为保证的包括企业各项管理标准和各类人员工作标准在内的种类协调、结构优化的综合性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化及企业标准体系运作是一个活动过程。过程就是使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环境条件等)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使企业标准化过程成为增值转换。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后,还必须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根据评价结果找出不足,加以完善和改进。企业依据评价结果按照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模式进行持续改进。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变化的市场需要为切入点,把管理标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定期评价,找出缺项及不合格项,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完善与改进,促使企业标准体系就能尽快地适应市场。

2.3 推动企业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 曾有标准化工作者用说文解字的的方法深入地理解了“标准化”的核心内涵[1]:“标”即是标准。现在理解为目标、指标、水平要求;“准”用以测量、判断事物的端正与否,现在理解为达成、路线、检测、评价;“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现在理解为推广、宣贯、教育、改善。“标”、“准”、“化”分别代表了一项工作的三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如果说“标”是一,“准”则是百,“化”则是万,这三者相辅相成,但是却处于三个不同的能量级别。因此,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需要制定标准、规范制度、优化流程等系列的制“标”工作;同时需要相应的工艺路线、检测技术、评价方法等“准”,使其真正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再在企业层面推广实施,实现企业效益,这才是企业标准化的发展之道。

2.4 规划企业标准化专项,促进生产管理的流程性 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既有全公司的整体标准化工作规划、执行,也有针对某具体设计、研发、生产、服务、采购、后勤等特定事项的标准化工作,还有围绕某生产过程、管理流程、销售渠道、财务管理等流程工作的标准化打造,因此在制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时,可要采用“点、线、面”三维相结合的推动思路,全面、高效和具体地推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从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企业在推动标准化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率的过程中,以不同职权部门为单位,以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等为对象,分析梳理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的生产管理流程,制定出标准化改善专项,由领导确认批准,并在企业内部公示。在标准化专项的推动阶段,由提出部门为主导,相关部门协助,标准化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最终推动一个个标准化专项的改善,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

3 企业综合标准化工作

3.1 综合标准化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 12366-2009)《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定义: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这个定义突出地强调了综合标准化的要点[2]:有明确的目标、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全面实施。

标准综合体指的是“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其中“相关要素”指影响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功能或特定目标的要素。

3.2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 综合标准化是标准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标准化实践经验的总结。首先综合标准化不是以制定标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综合标准化不刻意地追求单个标准最佳,而是追求标准系统整体最佳。其次,综合标准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个别的、孤立的简单问题,而是整体地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第三,综合标准化制定整套标准,并使它们密切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解决问题。第四,注重标准体的实施及实施过程的管理,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要涉及诸多部门和环节,要组织许多人参加,要做大量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综合标准化作为一种方法,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综合地、成套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在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①综合标准化是“目标导向”型的标准化。综合标准化不仅有非常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且在选择和确定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首要原则就是要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关键作用和重大经济意义的项目。②综合标准化重实施、重实效。综合标准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包括制定或修订标准、标准的实施、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实施效果的验证等一系列活动。企业一旦实施综合标准化,就会把企业标准化推向重实施、重效益的方向上来,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实用标准,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取得应有的效益。③综合标准化是动态标准化。标准综合体是服务于某一特定项目的系统,是随同项目一起变化的动态系统。项目升级它改进、项目淘汰它也随之淘汰,整个企业的标准始终处于整体稳定、局部不断调整的状态,始终保持同环境、生产、管理相适应。

3.3 企业推动综合标准化的意义 企业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一项或几项重点任务和关键问题。有的与市场竞争有关,如重点产品的质量问题、成本问题、市场营销问题等;有的可能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有关,如企业流程再造、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等。对于这类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或问题,适合采用综合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处理。通过实施综合标准化,不仅能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一系列标准的实施和新的标准研制,在企业里充分显示出标准化的作用。

4 结束语

标准化是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获取最佳秩序的科学发展模式;标准化一种理念与方法,它可以让企业从“人治”走到“法治”的科学理念;标准化更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改进标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机制的完善过程。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开展。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将企业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实现企业效益,同时积极参与外部标准化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制定先进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实现企业和谐健康发展;通过综合标准化,解决企业关键性问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海鹏.略谈中国标准化的文化精神[J].标准生活,2011.

[2]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黄帝荣.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05).

上一篇:论加强土族语言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下一篇:国土资源数据整理入库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