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烹饪完美“挑三拣四”(一)

时间:2022-08-21 07:52:47

为中国烹饪完美“挑三拣四”(一)

中国烹饪举世瞩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正朝着一个健康、文明、继承、创新、引进、发展,再创一个新的烹饪王国的方向发展。这种势头越来越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烹饪工作者深深地为之而骄傲。欣喜之余静静地思考,深感中国烹饪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菜肴数量少

中国菜讲究食用和艺术并存,且以食用为主。既然是食用就要求菜肴有一定的数量,这种数量既能果腹,又能平衡营养膳食,同时又是制定菜肴价格的依据,做到买卖公平。而现今有些宾馆、酒店尤其是举办各种烹饪赛事,有很多菜肴只强调色泽造型和艺术效果而忽略了菜肴的数量。如一盘“鱼香鸡丝”给考生提供500 g鸡脯肉,出成品450 g,有些考生只切出200 g鸡丝烹调成菜,按考试要求少了250 g主料,这样菜肴的刀工再好也不应该给高分。又如:直径33 cm的盘子按投料应装400 g主料,而只装了250 g成品菜肴。一盘“炸虾排”投料350 g却只装了6~7块成品,类似这样的菜肴尽管色、香、味、型非常有特色,但它违反了价格政策,缩小了食用价值,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件仅供观赏的“名菜”。

不足之二基本功太差

中国菜肴倍受人们的青睐,百吃不厌,其中烹饪技术的含量占绝对优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烹饪基本功。如上浆、挂糊、火候、调味、刀工、配菜等等,它是决定菜肴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经常会看到有些厨师无论烹制什么菜肴都是旺火速成,结果是无味的原料吸不进美味,有鲜美滋味的却释放不出来;有些厨师在调味时,无论是什么原料都加味精、鸡精及增鲜调料,从而影响原料自身的滋味,使烹制出的菜肴千菜一味;更有甚者调制酸甜味而不加咸味的,至于什么时候放葱、姜、蒜,淋明油,什么时候勾芡,浓度多大,汤汁多少等更是知之甚少;有些厨师只会炒菜而其他工作却不会或做得太一般,所以,在协调工作时说服力极差;有些厨师在配菜时不能正确运用和识别料头而造成厨房叫声不断,混乱一片的局面;有些厨师不懂分档取料,专料不能专用,该切丝的切片,该用一般料的却用精料,造成一种不应有的损失浪费;有些厨师不懂得制作泥子应选用什么原料,搅打到什么程度,吃浆量多大以及适应什么样的烹调方法;有些大厨做菜时为其服务的人员太多,如制糊上浆、焯水、蒸制等均由打杂人员完成,大厨只是浇勺调料,泼勺热油,炒几下就完事大吉。如上所说的种种现象,说明要想提高整个菜肴的质量,非得在基本功训练上下一番力气。

不足之三菜名不符牵强附会

菜肴名称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使客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看出菜肴的全貌。如“醋椒鳜鱼”,“珍珠狮子头”等。现在有些经营者和厨师,为了招徕客人都在菜名上大做文章,随心所欲,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弄些稀奇古怪的词句,使之难以捉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果是菜肴端上桌客人大呼上当,什么“凤凰落雪山”,“坐井观天”,“火烧冰山”,“一江春水”等等,五花八门的菜名与菜肴所用原料、烹调方法、色泽、口味等特点一点也不贴边,严重地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及烹饪文化的内涵。

不足之四喧宾夺主

一道菜肴的形成,是由一种和多种原料组合而成,但无论是哪种方法,最后的成品都应突出主料,如“碧绿虾球”中的虾球,“三色鱼片”中的鱼片均应占总重量的4/5。而有些酒店和厨师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将主料的数量一减再减,最后的成品是满盘子辅料,而主料却寥寥无几。如一盘宫爆鸡丁,辅料占了一大半;清炖牛肉是萝卜装了一锅,牛肉少得可怜。还有些菜肴为了体现所谓的艺术效果,大量使用点缀物和雕刻作品,主菜占的位置极小,例“葱油海螺”、“烤明虾”、“奶油鱼肚”等四周摆了绿色的蔬菜;一组大型龙凤雕只装了几个吉利虾球等等。类似这样的菜肴很多很多,它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失了酒店的客源,到头来是砸了自己的饭碗。

不足之五容器取胜

常见到烹饪大赛和定级考试的时候,各种华丽的奇盘异碗,金的银的频频登场,绝不亚于一次高级器皿展销会。好的菜肴配上好的器皿当然无可厚非,关键是考生通过竞赛全面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在技术含量上下功夫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非靠盛器取胜。有些考生技能水平一般,做出的菜肴并不出众,一旦装入高级器皿中就可能得到高分。有个别评委在鉴定菜肴时往往是容器好的打的分值较高。造成的后果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菜肴由于容器一般而被淘汰,而技术含量一般的菜肴由于容器豪华而得到好的名次。最终导致考生不是专心研究如何做好菜肴,提高技能,而是如何搞到好的容器。长此以往,中国菜的发展将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走上弯路。

不足之六浪费现象严重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物尽其用是我们厨师的责任,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让利于顾客是酒店赢得社会认同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应大力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可是有些厨师在选料、洗涤、切配初加工等各环节暴露出严重的浪费现象,给酒店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或将这种损失转嫁于消费者身上。例如:稍黑一点的油即被倒入下水道;炒菜或焯烫用50 g油就行了,非用100 g不可;初加工时可利用的蔬菜叶,从根全部扔掉;排骨只用中段其余作为下脚料而不用;牛、羊、猪肉不规则的肉边碎肉全部作为员工餐;姜要修得方方正正才能使用;鸡鸭鱼内脏全部扔掉;有高档的调料就不用低档的,活的原料死后就不再使用;至于常明灯、常流水,个别厨师吃回扣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种种现象说明我们的厨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还要加强培养,以改掉不良之习气,树立良好的厨师形象。

(未完待续)

上一篇:面点馅心调制与效用(三) 下一篇:风味名肴味汁来